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两宜初中 马婉云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红楼梦》作者,了解本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
(二)能力目标:
(1)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塑造人物。
(2)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
(3)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从香菱学诗、黛玉教诗中寻求学习的启发;
(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3)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曲。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红楼梦》。)
师:对,是《红楼梦》。大家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它是怎样的一部作品呢?(多媒体展示曹雪芹及《红楼梦》的相关资料。)
师:了解了《红楼梦》及其作者,再加上平时的课外阅读,我们知道,《红楼梦》里塑造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次要人物,但她又是《红楼梦》中出现最早的一个悲剧人物,她天资聪颖、命运坎坷,却又出淤泥而不染,真是一朵芳香四溢的荷花——她就是香菱。今天我们就学习《香菱学诗》。
二、走近香菱,知其坎坷
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三、初读课文,了解情节
师:速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本文写香菱学诗分几个阶段来写?
2、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3、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速读课文,小组讨论。)
四、课堂互动,把握情节
师:本文写香菱学诗分几个阶段来写?
(1、拜师、谈诗;2、初作;3、再作;4、三作。)
师:香菱拜谁为师?(黛玉)每一阶段黛玉是如何指点的?
(1、“不以辞害意”,先读王维五言律,再读杜甫七言律,再次李白七言绝句;2、“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不要受缚,放胆去作;3、“过于穿凿,还得另作”。)
五、揣摩细节,感知形象
师:小说刻画了香菱这个形象,是怎样刻画的?香菱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要求学生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分析香菱的形象。)
1.刻画人物的方法有:
⑴传神的正面描写。
(1、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
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2、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3、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4、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5、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
6、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⑵成功的侧面描写。
(如宝玉说:“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
再如宝钗说::“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2.人物形象的把握。
师:从以上分析中,你可以感受到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
(聪敏灵秀、悟性极高、执着追求、孜孜不倦、勤奋刻苦、善学乐学)
六、再读课文,拓展延伸
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1.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黛玉的教学有何特点?
组织再读课文,深入探究,充分讨论并明确:
1.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四:
一是有良好资质,入园前虽然家务繁忙,但她总是忙里偷闲读几首诗,在与黛玉谈诗时,就充分体现了她的良好感悟能力。
二是香菱自己苦学、乐学、善学。
三是有良好的引路人,无论是黛玉,还是宝钗,都采用点拨式,而且两人都具有良好的诗歌素养,特别是黛玉,循循善诱。
四是大观园中使她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大家处于一种宽松的氛围中,利于她的学习。
2.黛玉指导香菱学诗,其特点是:
一针对性强,直接明确读诗的要领;
二循序渐进地指导香菱读诗;
三是通过讨论促使其素养提高;
四是严格要求,指导训练。
七、质疑问难,再谈形象
师问:本文除了香菱以外,还重点写了哪几个人物?
1、薛宝钗:
师:薛宝钗和香菱是什么关系?(姑嫂。)薛宝钗同样知书达理、很有才华,香菱为什么不向她学诗,却要向黛玉请教?
(在《红楼梦》第四十二回中,香菱曾要求向薛宝钗学诗,但薛宝钗一向主张“女孩家不认字的倒好”,“连作诗写字等事,这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只该做些针线纺绩的事才是”。被她婉言拒绝,所以香菱只好另请高明了。)
2、林黛玉:
师:我们知道,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有没有感受到这些呢?(没有。)那么,我们在文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黛玉?
(我们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
师:你认为黛玉为什么会这么热心的指点香菱呢?
(学生讨论,回答。)
八、联系生活,畅谈体会
师:学习了本文,我们在为香菱的精诚所感动的同时,也获得了许多有益的人生启示,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1. 香菱学诗、黛玉论诗对我们语文学习的启示:
首先,要多读。诵读是学好诗歌的根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其次,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不怕失败,大胆创作,敢于想像。
2. 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上的启示
做有心人,提高兴趣。
请教多师,不耻下问。
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九、课后思辩,加深理解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小说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板书设计
写诗
香
菱
学诗
拜师 谈诗
执着追求
聪敏灵秀
孜孜不倦
善学乐学
初作
再作
三作
悟
性
极
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