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学校: 班级: 教师: 时间: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1)了解城市起源发展的条件以及世界城市发展的阶段;
2)掌握城市化的定义、指标及当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2、能力目标:1)能够用图表的形式总结归纳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2)学会运用图表资料来分析说明城市化的含义和当代城市化的特点,提高图表分析能力;
3)能够运用城市化的概念分析周围地区城市化的进程状况;
3、德育目标:1)通过对世界城市发展史的学习,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通过对城市化概念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1、城市的定义和衡量指标;
2、当代城市化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城市的定义和衡量指标;
2、当代城市化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图表分析法
五、课型 新授课
六、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提起城市,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国外的东京、纽约、巴黎等我们虽然没有去过, 但从书上或电视上早就能领略它们的繁华了;国内的城市我们就更熟悉了,首都北京、泉城济南、还有我们天天生活在这里的曲阜,这些城市或大或小各有特点,那么这些城市史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板书】§2.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讲述】首先,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32页图2-1-2,说一说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区?并思考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共同点。
【板书】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讲述】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图2-1-2,最早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的长江和黄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北非的尼罗河流域,此外还有中美地峡。前四个分布区恰好是四大文明古国,最后中美地峡也曾养育过玛雅文明。
【提问】哪位同学起来说一下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共同点?
【回答】…………
【讲述】这些地区主要位于中纬度沿海和大河沿岸地带,气候温暖,光热充足,有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农耕业发展条件优越。
【承转】这里社会生产力发展就比较快
【板书】 社会生产力发展
【讲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会带来什么呢?我们假设小麦和小牛是生活在很久之前的两个小朋友。小麦家种了3亩小麦,小牛家养了两头奶牛并种了一亩小麦,平常的年份小麦家可以收获10袋小麦,小牛家的牛可以挤出10桶牛奶;这一年风调雨顺,小麦家收获了15袋小麦,小牛家挤出了20桶牛奶;平常年份小麦家吃10袋小麦就够了,可是今年多出了5袋小麦,小牛家也多出了10桶牛奶,我们把这多出的5袋小麦和10桶牛奶叫做剩余产品。
(边讲边板书)小麦 3亩 ——10袋——15袋——5袋
小牛 2奶牛——10桶——20桶——10桶
1亩
【板书】剩余产品
【讲述】出现剩余产品以后,小麦的爸爸就想用这多出的小麦换一些牛奶,于是交换就出现了。
【板书】交换
【讲解】小牛的爸爸和小麦的爸爸用牛奶换的了小麦,心想,以后只要我的牛多产奶我就不用再种那1亩的小麦了,于是就开始专门养牛,而不再从事农耕活动。我们说畜牧业就从农业里分离出来了,我们称这种现象为社会分工。
【板书】社会分工
【讲述】刚刚我们说的畜牧业从农业里分离出来我们叫它第一次社会分工,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我们叫它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于是,交换的产品就不仅仅局限于农产品了,而成为商品
【板书】商品
【讲述】最初用来经常性的交换商品的固定场所就演变为集市。
【板书】集市
【讲述】随着集市数量和规模的扩大,很多社会组织慢慢出现,如政府、警察等,来维持集市之间的秩序。
【板书】社会组织
【讲述】在社会组织出现以后,集市的规模更加扩大,功能也越来越多样,所以慢慢就演变为城市了。
【板书】城市
【讲述】值得一提的是城与市在我国古代史两个不同的概念。“城”指四周筑有围墙,用以防卫的军事据点,“市”则指交易场所,是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与市才逐渐结合为一个统一的聚合体——城市。
【总结】可以说,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与社会分工和社会组织的出现有密切关系,城市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承转】请同学们阅读32页第3—5段,思考一下城市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
【板书】
阶段 产业革命前 产业革命—二战 二战后
特点 数量
规模
职能
城乡联系
【讲解】我们一起来填一下这个表格。
【板书】
阶段 产业革命前 产业革命—二战 二战后
特点 数量 少 增多 发展迅速;大城市和大城市带;专业化城市;
规模 小 扩大
职能 单一,政治 扩展,经济中心
城乡联系 相对独立 差距扩大
【承转】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世界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数量越来越多,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在地理学中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城市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城市化的相关知识。首先请同学们看课本33页找出城市化的定义。
【板书】二、城市化
【提问】哪位同学起来读一下城市化的定义?
【回答】…………
【板书】1、定义
【讲解】关于城市化得定义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一是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二是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三是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
【板书】农村人口 非农业人口
农村地区 城市气度
农业活动 非农业活动
【讲解】我们曲阜的时庄镇过去人们是靠着一片片的农田生活的,随着时庄被规划为曲阜的开发区,原来的耕地慢慢就被一座座工厂取代了,这个地区就由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这里的的人们也就不在从事从业活动,取而代之的是去工厂工作。
【承转】那么城市化过程中的表现有哪些呢?
【板书】2、表现
【回答1】…………
【回答2】…………
【讲述】在城市化过程中会出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等表现。
【板书】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讲述】在这些表现中,我们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板书】3、标志
【讲解】为什么我们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而不用城市总人口的数量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呢?
十年前一个地区它的城市人口有10万,总人口100万;十年后,城市人口增加到20万,这一时期的总人口为300万,我们能说这一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高了吗?显然不行,所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而不用城市总人口的数量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更加科学一些。
【承转】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变化,还包括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当代世界城市化发展表现出很多新的特点,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板书】4、当代城市化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后)
【讲述】我们这里所说的当代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后。
【讲述】看课本告诉我它的第一个特点是——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板书】1)进程大大加快
【讲述】知道世界城市化进程开始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200多年间城市化水平仅仅提高到了29.2%,而1950年以后到2020年这短短70年间城市化水平就提高了28.2个百分点。所以说当代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为什么会大大加快呢?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和经济快速发展,这大大加快了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城市总人口开始超过发达国家。
【讲述】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具体是怎么样的呢?请同学们看课本33页知识窗部分的内容,看完以后合上课本,老师提问,看谁回答的又快又好。
【板书】城市化进程阶段
【问题准备】1、城市化进程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城市化速度有什么特点?(慢快慢)
2、 每个阶段城市化水平都如何?(30% 70%)
3、 每个阶段的主导产业?(一二三)
4、 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提高,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是在那个阶段?(加速阶段)
5、 城乡差距缩小出现在那个阶段?(三)
6、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现在各处于哪个阶段?(加速阶段、成熟阶段)
【承转】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板书】2)大城市,大城市带
【讲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口和财富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数量急剧增加,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1800年仅伦敦一个,到2000年,仅200年间,已经达到400多座。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经济发达的地区,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展,城市之间的分工日益明显,在这些城市之间出现新的城镇,城市间的分界线开始模糊,并形成城市群和大城市带。
【提问】读图2-1-5,看一下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并尝试说出每个城市带的中心城市。
【板书】六大城市带
【回答】…………
【讲述】欧洲的英国南部城市带,中心城市伦敦;欧洲西部城市带,中心城市巴黎;亚洲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中心城市是上海;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中心城市是东京;北美洲美国——加拿大五大湖城市带,中心城市芝加哥;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纽约和波士顿。
【承转】从这里可以看出大城市在世界上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城市化水平在世界各地也是有很大差异的,而且这种差异在某种程度上正在加大,这就是当代城市化得第三个特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板书】差异加大
【讲述】请同学们看课本找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当代城市化的一些典型的特点。
【板书】
起步 水平 速度 特点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讲述】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黑板上的表格
起步 水平 速度 特点
发达国家 早 高 慢 逆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 晚 低 快
【讲解】郊区城市化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开始出现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现象,随着人口向外迁移和扩散,商业和制造业也相继向外迁移,造成了市中心的衰落,这就是所谓的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迁往更加外围的小城镇和乡村,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逆城市化最早出现在英国,随后出现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提问】那么产生逆城市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回答1】…………
【回答2】…………
【讲述】1、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2、城市中心低价昂贵。3、城市中心环境问题突出。4、新商业区在郊区的发展。
【承转】以上我们学习的是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状况,当代人口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经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发展中国家的情况。
【讲述】由于城市中有较好的生活条件和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批乡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导致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大城市规模膨胀,城市数量急剧增加。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板书】人口涌向城市;
【讲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还有一个特点,请同学们读图2-1-6世界城市化水平,看一下拉丁美洲的城市化水平都在70%以上,已经接近发达国家,但是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却只是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这种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是不协调的,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超前城市化或者过度城市化。
【板书】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讲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讲到这里,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首先我们讲了城市的起源条件和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然后我们重点讲了城市化的相关知识,城市化的概念是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需要同学们理解并掌握,,城市化的各个表现需要同学们理解,其中的衡量指标需要掌握,最后讲了当代城市化的特点,也是需要掌握的内容。好,下课。
PAGE
1【板书设计】 §2.1城市发展与城市
城市
一、 起源与发展 社会
剩余产品 组织
社会生产力发展 商品交换 集市
社会分工
阶段 产业革命前 产业革命—二战 二战后
特点 数量 少 增多 发展迅速;大城市和大城市带;专业化城市;
规模 小 扩大
职能 单一,政治 扩展,经济中心
城乡联系 相对独立 差距扩大
二、城市化
1、定义:
农村人口 非农业人口
农村地区 城市气度
农业活动 非农业活动
2、表现: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3、衡量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4、当代城市化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后)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18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29.2
1950————2020 28.2
城市化进程阶段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六大城市带
3)差距加大
起步 水平 速度 特点
发达国家 早 高 慢 逆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 晚 低 快 人口涌向城市;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PAGE
1
Phx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