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城市空间结构
学校: 班级: 教师: 时间: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1)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的基本特征;
2)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2、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区分便是不同城市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及其功能;
2)对于具体城市能够解释其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掌握城市的有关概念规律,更好的认识家乡,培养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以及知识运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的特点
2)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好,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在第一张我们学习了有关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的知识,大家应该还记得在人口迁移这一部分里我们提到过一种现象就是农民工进城打工,我们分析过这是由于社会经济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农民工们眼中所向往的城市是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生活质量好的地方。我们也说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在座的大家也是在城市当中长大,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有关城市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板书】§2.1 城市空间结构
【提问】(多媒体图片)首先大家来看几幅图片,这几幅图片是不同城市的空间分布图,大家看,同样是城市,他们的空间分布式一样的吗?
【讲述】很好,这些虽然都是城市,但它们各自的中心区、工业区、住宅区分布的位置却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构成这些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和组合形式都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很自然的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城市空间结构。
【板书】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定义:要素 位置 组合形式
【提问】好了,了解了城市空间结构这个概念之后,同学们再看看这几幅图,在图上你能找出那几种要素呢?或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能想到那些城市的空间要素呢
【讲述】很好,像交通、管道、电网等都是构成城市的要素。据不完全统计,组成城市的空间要素多达一万多种,城市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然而大家可以发现我们生活的城市每天都在正常的运转着,可见这一万多种要素并不是简单叠加在一起的。进一步观察就会发现,大型商场、办公楼、工厂、居民住宅区等这些要素的分布都是有规律的。不同功能的要素相对集中分布,构成了具有不同功能的小区,正是这些小区有规律的分布构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不同功能区的特点。请大家阅读课本第27~28页,找出它们的分布位置、外部景观、交通条件和特殊的特点,我们一起完成黑板上这个表格。
【板书】2、构成要素及其特点
功能区 分布位置 外部景观 交通条件 特殊
中心商务区 城市中心 建筑密集、高楼林立 便利 早晚人口流量大人口昼夜差异大
工业区 城市边缘 厂房、烟囱 河流铁路 噪声、污染
商业区 城市中心 多层大厦 流量大 土地利用最集约
住宅区 广泛 成片住宅楼 便利 配套服务设施
【讲述】其他功能区我们了解一下就可以了,不做重点掌握,下面我们来看几幅图片形象感知一下这几种功能区。(多媒体图片)
【承转】现在大家知道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差异性和不同功能区的特点,我们也知道各个功能区的分布是有规律的,那么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规律?城市空间结构是怎么形成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板书】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讲述】我们说在城市内部,不同的功能活动根据其需要相互叠加组合,同种功能的地区相结合,不同功能的地区相互分异,最终形生成了城市中这些不同的功能区。在这个结合和分异的过程中,许多因素影响了它的发展方向,我们书上给出了四个因素,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因素——历史因素。
【板书】1、历史因素
【讲述】我们在物理中学过,物质是普遍具有惯性的,其实惯性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在我们的人文科学中也同样适用,就比如我们的历史因素。在城市形成的初期,一些早期的功能区延续下来,往往会自然发展成现代城市的某种功能区。比如我们书上所提到的北京和东京的例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再比如我们身边的例子,老市府在德国占领时期就是当时德军的司令部,现在它是青岛人大的所在地,依然行使行政区的功能。
【提问】有没有同学还能举出一些历史因素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例子呢?
【承转】好的,学完历史因素我们在一起学习一下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经济因素。
【板书】2、经济因素
【讲述】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上的讲解,请大家看第29也最后一段。(读课本)在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关键词:地租差异和土地利用效率。
【板书】地租差异 土地利用效率
【讲解】首先我们来看地租差异,我想这个非常好理解,大家觉得是城市中心的地租高还是城市周围或者说郊区的地租高呢?也就是说,城市内部是不是存在地租的差异啊?
很好,那接下来呢我们再看土地利用效率,大家想,如果在城市中心有一块地,这块地是被商人买走还是被工厂厂主买走还是被农民买走所获得的收入高呢?很明显农民所获得收入最低,而商人所获得的收入是最高的,也就是说,利用同样面积的土地,商业、工业和农业所获得的收入是不同的,它们的土地利用效率是不同的。
由于土地的利用效率不同,各个行业所获得的收入不同,他们对土地的付租能力也是不同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29页下面这幅图。横轴表示城市各个地区到市中心的距离,纵轴表示各个地区的地租,坐标系中的三条直线分别代表商业、住宅以及工业的付租能力。
大家看,随着距离的增加,商业的付租能力迅速下降,这是由于城市中心拥有最便捷的交通,我们说过商业区的交通特点就是流量大,大量的人流能够给商业带来更多的利益,随着交通的便利程度下降,商业的收入减少,相应的付租能力也就降低了。
第二条直线代表的是住宅区的付租能力,我们看住宅区在城市最中心的付租能力是低于商业而高于工业的,低于商业我想大家很好理解,那为什么高于工业呢?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这个原因,一方面生产工业产品通常需要大面积的厂房,而在市中心买一块大面积的的土地的花费是非常高的,这无疑增加了生产工业产品的成本,使得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降低,因此工厂厂主通常不会在市中心购买土地用来建厂房。另一方面呢,作为住宅区的居民,我们大家都愿意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这样既可以让我们方便的工作,又可以满足我们随时购物的需要,因此我们主观上是愿意居住在市中心的,在客观上呢我们可以看到住宅区通常是众多住户叠加式的住在高楼里的,尽管每一户居民所能支付的租金没有工业高,但很多户居民相加的总量还是相当高的,因此住宅区在市中心的支付能力是高于工业的。
那现在我们再来看第三条直线,工业的付租能力。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斜率是非常小的,也就是说工业区随居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付租能力变化不大,对交通条件的要求相对于商业和住宅区是比较低的。
好了分析完这三条直线,我们再来看由付租能力不同引起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分异。大家可以看到三条线交接在一起形成了几个交点,过这些交点作垂直于横轴的虚线,再以截距为半径作圆,就得到了同心圆似的城市空间结构。在每个区域内,付租能力最高的占据这块土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城市的最中心是商业区,之外是住宅区,最外围是工业区。
【承转】下面我们来看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第三个因素——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指由于各种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居住区或活动区。大家能不能想出一些例子呢?
【板书】3、社会因素: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
【讲述】老师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在北京的一些小区就是专门为驻京高校的教授和一些专门特殊的人才建立的,这就是由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所决定的城市空间结构。另外,我国有很多民族他们有自己崇拜的宗教,而他们的居住区呢就是围绕着寺庙或者教堂建设的。课后大家可以搜集一下有关的例子。接下来我们来看最后一个影响因素——行政因素。
【板书】4、行政因素
【讲述】行政因素是由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社会经济自由发展,通过合理指导,明确规定划定不同职能区。比如大学城、市府东迁。
【总结】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大家重点掌握前两个因素,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城市空间结构要素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课后请大家把练习完成,下课。
八、课后分析
通过两遍试讲,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第一次试讲的时候没有把握好整节课的重点难点,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不好,第二次试讲的时候缺少对知识的感性讲解,理性太强学生不好理解,在今后的实习中需要加强改进。
PAGE
1【板书设计】
§2.2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定义:要素 位置 组合形式
2、构成要素及其特点
功能区 分布位置 外部景观 交通条件 特殊
中心商务区 城市中心 建筑密集、高楼林立 便利 早晚人口流量大人口昼夜差异大
工业区 城市边缘 厂房、烟囱 河流铁路 噪声、污染
商业区 城市中心 多层大厦 流量大 土地利用最集约
住宅区 广泛 成片住宅楼 便利 配套服务设施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历史因素
2、经济因素 地租差异
土地利用效率——付租能力
3、社会因素
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
4、行政因素
PAGE
1
Phx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