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比较 教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比较 教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27 14:5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比较》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认识“>”“<”和“=”,知道其含义。
3、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学生的数感。
4、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和“=”,知道其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5,让我们先来念“手指歌”。
(学生活动。)
2、观察数量。
师:小猴子想请同学们帮帮忙,图上的小猴和水果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学生可能回答:猴子的只数可以用3来表示;梨的只数可以用4来表示;桃子的只数可以用3来表示;香蕉的只数可以用2来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小猴和水果的图片:
分别一一点击最下面的: 小猴、梨、桃、香蕉,媒体演示:它们的个数,最后出示3 、4、 3、2。教师同时板书。)
3、揭示课题。
师:观察得真仔细,那么这些数哪个大那个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大小》。
二、新授
探究一:
知道相等。
(媒体出示:小猴和桃子图。)
师:小猴最喜欢吃桃了,一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
(学生可能回答:
(1)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猴子有3只,桃子也有3只,猴子和桃子一样多,所以桃子够分了;
(2)我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猴子摆了3只,桃子也摆了3只,猴子和桃子一一对应一样多,所以桃子够分了。)
师:刚才某某小朋友说的方法,也就是:1只猴子对应1个桃子,1只猴子对应1个桃子,……3只猴子对应3个桃子,正好一样多。
2、认识等号。
师: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好,你们已经会用我们前几节课学的本领来解决今天的新问题了,你们真棒。3和3同样多,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同样多呢?(学生回答:等号。)
师: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 表示这两个数相等。
师:仔细观察,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师:所我们可以说:相同数比大小,中间用等号。
探究二:
知道大于。
(媒体出示:猴子与香蕉图。)
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香蕉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
(学生可能回答:
(1)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猴子有3只,香蕉有2根,猴子比香蕉多,所以香蕉不够分;
(2)我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猴子摆了3只,香蕉摆了2只,猴子和香蕉一一对应,香蕉比猴子少了,所以香蕉不够分。
师:刚才小朋友用1只猴子对应1根香蕉的方法,一一对应着比较,发现猴子多,香蕉少,香蕉不够分了。
2、认识“>”。
师:猴子有3只,香蕉只有2根, 3比2多,我们还能用等于符号吗?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师:这是大于号。(点击媒体出示:>。)
师:仔细观察,大于号有什么特点?大于号两边的数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
(1)大于号的左边开口大,右边尖尖的;
(2)大于号的左边是大的数,右边是小的数;
(3)大于号的开口对着大的数,尖尖角对着小的数;
…… )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开口大,朝大数
探究三:
1、知道小于。
(媒体出示:猴子与梨图。)
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梨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
(学生可能回答:
(1)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猴子有3只,梨有4个,猴子比梨少,所以梨够分,梨多出来了;
(2)我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猴子摆了3只,梨摆了4只,猴子和梨一一对应,猴子比梨少了,所以梨够分。
师:刚才小朋友用1只猴子对应1只梨的方法,一一对应着比较,发现猴子少,梨多。
认识“<”。
师:猴子有3只,梨有4只,(分别点击猴子图和梨图,媒体出示:3,4)3比4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学生回答:小于号。)
师:你们可真行!这是小于符号。
师:仔细观察,小于号有什么特点?小于号两边的数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
(1)小于号的左边尖尖的,右边开口大;
(2)小于号的形状正好与大于号相反;
(3)小于号的左边是小的数,右边是大的数。
(4)小于号的开口也是对着大的数,尖尖角对着小的数。
……)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尖头小,对小数。
5、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认识了“>”“<”和“=”。(媒体出示)
还知道:相同数比大小,中间用等号;不同数比大小,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个别说,全班说。)
四、小结
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可以用“>”“<”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描述它们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