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29 09:2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
 
课题: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型:新授课
一、课程标准
认识列强侵略中国的社会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实际,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二、自我诊断(预习)
(一) 挽救民族危亡
①面临民族危亡,晚晴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 才能救亡图存。
背景 ②康有为的 两本书,奠定了维新派的理论基础。
③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组织了 ,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
戊戌维新运动
)
名词解释:“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
结果:失败。除 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① 势力强大。
失败原因 ②维新派缺乏 ,没有 。
③把希望寄托于没有实权的 。
意义:①推动了
②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
义和团运动
) 时间:
背景:① 签订后,列强掀起 ,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②西方洋教势力在中国引发了一系列冲突,特别是 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
口号:
范围:
性质:
过程:慈禧太后采用先 企图加以 后 的方法。
结果:在 ,义和团运动失败。
①义和团运动具有 的倾向,也存在明显的 排外行为。
评价 ②由于农民阶级的 ,无法阻止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展现了 的精神,使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 ”

(二) 民族危机的加深
直接原因:因义和团运动而起。
①进犯北京:英国海军中将 率军进发北京,在 遭到义和团和清军反抗。
(
八国联军 侵华
) ②京津失陷
过程 ③慈禧出逃:慈禧和 ,逃到 ,途中发布 ,指定 和列强议和。
④北京城遭到洗劫, 趁机侵占中国东北。
⑤“东南 ”,严重动摇清政府统治根基。
内容概括:

结果:失败。被迫与 个国签订


影响:① 是中国近代史上
的不平等条约。
②巨额赔款
③外国军队驻扎与中国战略要地 。
④在北京设立的 ,实际上成为 。
⑤标志着中国 。

请思考:
1、近代的侵华战争---屈辱史
时间 条约 主要影响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中法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2、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背景、性质、结果、失败原因)
三、合作探究(重难点)
历史图片往往能真实地折射大量的历史信息,以图说史是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与哪些侵华战争有关?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有一场著名的海战,其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谁?此次战争后中日签订了一份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中涉及江苏的城市是哪个?该条约中最能体现此时西方国家对外侵略扩张需求的内容是什么?
(3)图四所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哪次战争、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4)由上述图片串起中国近代历史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巩固练习
1、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A. 始终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 B. 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
C. 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 D. 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
2、在近代中国,列强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
①协定关税 ? ②领事裁判权 ?? ③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④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A. ①③④② B. ①②④③ C. ①④②③ D. ②①③④
3、下表是同学们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时期 领导阶级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重大斗争
19世纪中期 农民阶级 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兴民权、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农民阶级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A. 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 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 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 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4、《庚子西狩丛谈》记述:“先是直境义和团纷起,群信为天神下降。盖民间感于历来国耻,及各处教堂教士之蛮横,排外之心甚热,亟愿台心并力以一雪其夙愤,以故邑中有识士绅,亦洋洋乐道其事。”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
A. 义和团发展壮大的社会基础
B. 统治危机加深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C. 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时代局限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的关联
5、1900年6月,英美帝国主义与清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清室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骥、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义,称东南互保。他们称皇室诏令是义和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这一现象共同说明(  )
A. 中央失去对地方有效控制
B. 国家权力出现“外(地方)重内(中央)轻”格局
C. 国家权力呈现“内(中央)外(地方)皆轻”格局
D. 地方督抚与外国侵略者日益勾结
6、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
A. 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
C.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盲目排外
D. 是地主阶级在诬蔑诽谤


五、课后重点问题总结
1、戊戌变法的影响?失败的原因?
2、《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六、知识链接
1、百日维新的内容

2、东南互保
1900年6月,英美帝国主义与清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由上海道台余联沅出面,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清室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他们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此举使得清廷颜面扫地,革命势力得到发展。












答案:BBCABC
(1)图一:鸦片战争,图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商品输出(或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打开市场)。
(2)管带:邓世昌;通商口岸:苏州;内容:允许日本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3)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条约:《辛丑条约》。
(4)变化:逐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