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三 认识图形 教案(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三 认识图形 教案(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28 16:12:59

文档简介

3.1 认识图形(一)
教学内容
课本2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提示
《认识图形》是这一单元的第1课时,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周长以及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难点: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多媒体
学生准备: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长方体、正方体、钉子板、皮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多媒体出示例1的图片。
让学生观察奇妙的几何世界,用这句话引入课题:这幅画美不美?今天老师带你们走进图形的世界,让同学们在图形的世界里发现更多关于图形的秘密。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两种简单的图形。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一)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图形并不陌生,老师开门见山的点明课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期待进入新课的探究。
探究新知
学习例1
多媒体出示:
(1)分类
师把这些实物(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分给同桌两人。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分类知识,把这些东西分成两类。
学生活动。可能有多种分法。比如按大小分、按颜色分、按形状分等。分完后让学生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类的,并把分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师先肯定学生的不同分法,只要学生能讲出道理师就给与肯定。
设计意图:每组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要尊重学生的发现,哪怕只是一点点。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可能出现的情况:按大小分;按颜色分;按形状分。
师把每一种分类方法都进行展示,最后展示按形状分的。
设计意图:为下一步的学习埋下伏笔。
(2)正方形的认识
老师提示学生:像这样按形状分的小朋友举手看一看,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吗?
预设一:因为学生在幼儿园折纸的时候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一点印象,可能说出这边分出来的是长方形,这边分出来的是正方形。师可以质疑“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方形,它是正方形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说出这些的图形要长一些,这些的图形要方一些的感觉。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通过自己的感知初步了解。
预设二:一类图形的边一样长,另一类图形的边有的不一样长。
当学生自己分类的想法是这些图形的边一样长,也就是这些图形是方方的。
师让学生进行操作,操作方法:选择一种方方的图形,对折一下,可以上下对折,也可以斜角对折,看从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可以发现:这种方方的图形四边都是一样长的。
师点明:方方的图形四边都是一样长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板书:正方形(在正方形的下方贴上正方形的卡纸)
设计意图:这样板书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正方形的特征更深刻一些。
(3)长方形的认识
师让学生把边不一样长的一种进行斜角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发现:这种图形也有四条边,但它的边不是一样长的,所以这种图形不是正方形,
师质疑:这种图形是什么图形呢?师点明这种看起来有点方,但四条边不完全一样长的图形叫长方形。师板书:长方形(在长方形的下方贴上长方形的卡纸)
多媒体出示课本的分类图
(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对比
师让学生看看这第二个圈内的正方形,然后质疑:有的大,有的小,为什么它们都叫正方形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答出这两个图形都是方方的,它的每条边都一样长。
师继续质疑:还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边都是直直的,还有四个角,学生可能不知道用角来描述,教师告诉给学生 这尖尖的是角,而且正方形的面是平平的。
师让学生看看这些长方形的东西呢?它们哪些地方和正方形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直直的边,都有四个角,都有平平的面;不同的是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给人正正方方的感觉;而长方形有的边不一样长。学生描述不出来的师一定给与适当的提示和补充。
(5)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说一说 议一议)
师和学生交流生活中哪些物体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引导学生说出上学期学过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长方体和正方体与今天学习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观察。师质疑: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讨论后发言。
预设:可能说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让学生利用正方体的一个面来画正方形,用长方体的长方形面来画长方形。
学生活动后,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把长方形和正方形还原给生活实际。也就是由抽象到具体。
师让学生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学生回答,回答过程中一定不能让学生把体和面相互混淆。
(三) 巩固新知
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设计意图:利用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进行巩固和应用。
达标反馈
一、把图形的编号写在括号里。
三、数一数
答案:一、1、3、8 2、4、7 二、
三、2 2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说给同学们听听。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再次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系统。有助于学生新知的掌握。
布置作业
把正方形图上红色。
下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把长方形涂上红色,正方形涂上绿色。
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动手画一画。
在方格纸上涂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答案:1、
2、5 3、
4、9 5、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一)
长方形 正方形
(长方形图片)(正方形图片)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2)正方形的认识
师:像这样按形状分的小朋友举手看一看,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吗?
生:这三件的形状是长方形;这二件的形状是正方形。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方形,它是正方形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说出这些的图形要长一些,这些的图形要方一些的感觉。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通过自己的感知初步了解。
生:一类图形的边一样长,另一类图形的边有的不一样长。
生:这些图形的边一样长,也就是这些图形是方方的。
师:你们操作一下,操作方法如下:选择一种方方的图形,对折一下,可以上下对折,也可以斜角对折,看从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生:这种方方的图形四边都是一样长的。
师:方方的图形四边都是一样长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板书:正方形(在正方形的下方贴上正方形的卡纸)
设计意图:这样板书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正方形的特征更深刻一些。
3.2 认识图形(二)
教学内容
课本28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提示
《认识图形二》是这一单元的第2课时,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周长以及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会用三角形和圆拼组简单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
难点: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一元硬币、红领巾、表盘、流动锦旗、钉子板、圆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出示奇妙的几何世界。让学生从图中找出上节课所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辨认的。
其实生活中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其他的几何图形,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两位新朋友。板书课题:认识图形(二)
设计意图:学生在第一课时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了解,老师开门见山的点明课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期待进入新课的探究。
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多媒体出示:
(1)分类
师把这些实物(一元硬币、红领巾、表盘、流动锦旗)分给同桌两人。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分类知识,把这些东西分成两类。
学生活动。分完后让学生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类的,强调为什么这样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依据。并把分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可能出现的情况:按形状分。让学生说出硬币、钟面都是圆圆的,所以把它们分到一起;红领巾、锦旗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所以把它们分到一起。
师把分类方法都进行展示 。
设计意图:分类之后再进行展示,可以肯定学生的分类结果,又可以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2)三角形的认识
老师提示学生:把红领巾和流动锦旗分在一类,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吗?这种有三个角和三条边的图形,边是直直的,面也是平平的。
师让学生用手摸一摸三角形的边。
设计意图:用手摸一摸三角形的边 ,这些的图形的边摸上去有直直的感觉。对三角形的特征通过自己的感知初步了解。
师点明:这种有三个角和三条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三角形(在三角形的下方贴上三角形的卡纸)
设计意图:这样板书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三角形的特征更深刻一些。
(3)圆的认识
师让学生用手延1元硬币和表盘的边缘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发现:这两种物体的边是弯弯的。师告诉学生这两种物体的面和我们学过的其他图形最大的不同,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直直的边,而它却是弯弯的边。
师质疑:这种图形是什么图形呢?
师点明像这样圆圆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圆。师板书:圆(在圆的下方贴上圆的卡纸)
(4)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圆(说一说 议一议)
让学生想一想,圆和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有联系?与三角形有联系的物体我们学过吗?学生讨论后回答。让学生意识到圆和一年级上期学习的圆柱的联系,圆柱的上面和下面就是圆;没有学过与三角形有联系的物体。
师拿出圆柱模型让学生看一看,它的上面和下面是圆吗?提示学生用圆柱来画圆。
指导学生用圆柱的底面在纸上画圆,学生画曲线可能有困难,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画完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实物投影上展示。
师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思考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和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不一样?
引导学生说出围长方形和正方形时要围四条边,而围三角形只围三条边。
师让学生围一围试试,看你们围出来的三角形是一样的吗?
设计意图: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学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学生围三角形时,师给予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出不同的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师让学生观察同学们围的三角形,它们的大小、样子。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图形的大小和样子是有区别的。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形都是由三条直直的边围成的图形,都有三个角。
师小结:虽然这些图形的样子有些不同,但它们都是由三条直直的边围成的图形呀,所以它们都叫三角形。
师:我们已经讨论了物体与图形的联系,按上节课我们的学习方法,下一步我们应该做什么?
让学生看着板书说出下一步是说生活中的图形。
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三角形和圆,观察课本中两个小朋友找到了哪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圆?除了有的交通标志牌的面是三角形,圆桌的面是圆形外,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说几个例子来大家听听。可以在教室内找一找,包括文具盒内的文具,学生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圆桌的面是指上面的一个图形,而整个圆桌不是一个平面图形,而是一个物体了。
巩固新知
设计意图:在组合图形中找出圆形和三角形,利用学生进一步对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进行巩固和应用。
达标反馈
1、涂一涂:长方形图紫色,正方形涂黄色,三角形涂绿色,圆涂红色。
2、把能用左边的物体画出的图形圈出来。

3、连一连
答案:1、
2、
3、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设计意图:把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整理,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
布置作业
1、数一数
三角形有( )个,圆有( )个,长方形有( )个,正方形有( )个。
七巧板
2号是( )形;
6号是( )形;
7号是( )形;
3号是( )形。
3、涂一涂(长方形涂上红色,正方形涂上绿色,三角形涂上蓝色,圆形涂上黄色)
4、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答案:1、2 4 4 2 2、三角形 正方形 三角形 三角形
3、
4、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二)
三角形 圆
(△) (○)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师:同学们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并思考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和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不一样?
生:说出围长方形和正方形时要围四条边,而围三角形只围三条边。
师:围一围试试,看你们围出来的三角形是一样的吗?
设计意图: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学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师:我们把围成的三角形展示一下吧!(抽出不同的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师:观察同学们围的三角形,它们的大小、样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 这些图形都是由三条直直的边围成的图形,都有三个角。
师小结:虽然这些图形的样子有些不同,但它们都是由三条直直的边围成的图形呀,所以它们都叫三角形。
教学资源
如何建立空间观念
利用“实物及图形”也就是运用和借助实物及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综合、抽象分析认识客观事物,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这也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最好的途径。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及其规律,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因为实物和图形直观性很强,容易为学生认识和理解,也容易使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如果离开实物和图形的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是很难说清楚、说准确观念的。离开实物和图形,空间观念既难于建立,更难于向高层次发展。
资料链接
什么是空间观念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物质存在的表现.空间观念是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因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许多的发明创造都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都是设计者先根据想象画出设计图,然后再做出模型,最后才完善成功的。在这过程中空间观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非常重要。
利用实物和图形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有:
1、学会观察。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非常紧密,也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认真观察周围的实物,重视现实生活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从视觉上去感受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动手动脑,摆摆、折折、拼拼、量量。我在教一些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时,准备很多学具,让学生拼凑推导出公式。
2、训练概括。《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相互关系”,所以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练习用语言来进行概括描述,让他们有较多的机会去参与活动,从语言表达和听觉上感知空间观念,不断地丰富他们的空间经验,使空间观念得到形成和巩固。这比观察实物有较大的难度,但是对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有很大的好处,这是在观察基础上的一个飞跃。例如数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与棱之间有什么关系;有多少个面,面与面之间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如何计算等等都用语言来叙述。我在教学“把一个长方体切割成两个正方体,表面积增加了多少”这一类题目时,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切割方法,再用一个实物(长方体)来切割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然后说出多了几个什么面,从而寻求不同的解题的方法。
3、练习操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购买或自制教学具,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教学时老师不但要重视引导观察,而且要重视让他们变被动听讲到一起动手、共同参与,亲身操作。多种形式的操作能使他们的视觉、触觉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其内化功能,以丰富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先看教具演示,后自己操作从而获得知识,然后上升为概念、法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发挥想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分解图形、想象实物就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而想象具有伴随性,学生在观察实物、概括实物及几何图形时,在练习、操作过程中都始终伴随着想象,这些想象既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时,我通常让学生先观察实物,然后练习画出观察过的实物几何图形,有时也运用猜想、设计等手段,借助直观图形来进行合情推理,这样既增强了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激发出潜在的创造力,又让他们逐步形成合乎逻辑的思考,严谨求实的态度,形成创新意识。
3.3 找规律
教学内容
课本28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提示
这节课,选择了学生气球作为问题研究点,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分析推理新问题得出,这些美丽的气球有规律的摆放,从而得出美是有规律的,美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体现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这一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根据给定的事物发现规律,并能按给定的规律进行操作(画、摆、涂等)。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给定的事物发现规律,并能按给定的规律进行操作(画、摆、涂等)。
难点: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三角形、正方形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大家掌握得比较好。多媒体出示一些没有规律的粉色和蓝色的气球,让学生说出气球的形状和颜色。利用动画将气球按规律排起来。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出气球是按红蓝的规律串在一起的。从而引出课题:找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气球摆放的变化,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探究新知
教学例3,按规律涂一涂。
(1)找一找
让学生说出气球的排列规律,在全班交流一下。
排列规律:粉色和蓝色交替出现,而且是先粉色再蓝色,隔一个。
(2)涂一涂
让学生根据找到的规律,用彩色笔涂色。
师点明在找规律的这类题目时,要先找图形的排列规律,再完成题目。
设计意图:这类找规律的题目,要正确的完成,必须先找出规律。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设计了找一找,再设计的是涂一涂。
(三) 巩固新知

设计意图: 利用这道题进行巩固练习,将所学的平面图形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组有规律的图案。
达标反馈
1、按下面的规律,用学具摆一摆。
还可以怎样有规律的摆一摆?
2、按规律涂颜色。
答案:1、
答案不唯一。
2、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设计意图:用开放的形式进行小结,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布置作业
1、画一画
□□○○○□□○○○□□
○ ○ ○
○ ○ ○ ○ ○ ○ ○
○ ○ ○
圈一圈
○△○△○△○△○△ (△ ○)
↓↑↓↑↓ ↓↑ (↑ ↓)
3、涂一涂。
◇◇◆◇◇◆◇◇◆◇◇◇

★★☆★★☆★★☆☆☆☆
??
4、画一画。
(1)♀♂♀♂♀♂
○○◇○○◇○○◇
答案:
板书设计
找规律
第3单元 认识图形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西师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以动手操作为主线,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无论是平面图形的引入,还是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教材都设计了大量的操作的活动,以使学生在操作中逐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在这些操作活动中,学生将更深入认识这几个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
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4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课时
图形的认识(一)
1
图形的认识(二)
1
找规律
1
图形的拼组
1
总计
4
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
课本32--33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提示
这节课,选择了学生气球作为问题研究点,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分析推理新问题得出,这些美丽的气球有规律的摆放,从而得出美是有规律的,美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体现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这一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边的特征。会用学过的或者认识的形状拼出图形,如事物、情境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拼、想、说等活动,学习拼组简单的图形的方法,体会拼图的乐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及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图形拼组,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学过的或者认识的形状拼出图形,并能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来拼。
难点: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的图片、剪刀、胶水、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活动一:认一认
师出示单一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你可以说一说它们分别像我们生活中哪些实物吗?
学生简单说,只要合乎实物的客观外形就可以。
师提供一些图片拼出的简单图案,让学生从里面找出自己学过的图形。
设计意图:师提供一些图片拼出的简单图案,让学生观察后知道,用简单的图形可以拼成美丽的图案。
引出课题:图形拼组
(二)探究新知
活动二:剪图形、做准备
组内讨论要拼一个什么样的图案,根据本组的方案准备材料。
师让学生把课本103页的附页上的图案剪下来,为下面的拼组做准备。
学生活动,师进行安全教育(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
活动二:拼图形、说一说
准备完材料之后,学生进行拼组。把成品用胶水黏贴在白纸上,以便于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拼组的过程,是学生自由发挥的一个过程,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有自己的设计方案就可以。
当展示一副作品的时候,一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创意。并且说一说在设计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几何图形?分别是所设计图形的哪一部分。
学生活动
活动三:看图形、讲一讲
根据自己的创意讲一个故事,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把数学和语文结合在一起,达到了课程整合的目的。
活动四:数图形、填一填
师让学生数一数在拼图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图形,分别用了多少个?将统计结果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学生活动后,全班订正。
(三) 巩固新知
设计一副拼图,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
设计意图: 利用这道题进行巩固练习,将所学的平面图形拼组,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四)达标反馈
1、 用下面的学具摆一副漂亮的图案。
说一说你的设计思路哟?
照样子,拼一拼。
答案:1、略。2、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设计意图:用开放的形式进行小结,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六)布置作业
用老师提供的几何图片拼一拼,把拼成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卡纸)
□□○○○□□○○○□□ ○△○△○△○△○△◇◇◆◇◇◆◇◇◆◇◇
答案:略。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能让学生把课堂的学习带到课外,既巩固了新知,又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从合作操作发展到自主操作,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
板书设计
图形拼组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活动二:拼图形、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下,你的设计思路?
生:我设计的大树。
师;大树。大树的树冠像什么形状?
生:三角形
师:大树的树干像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这样用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就简单的拼成了一棵大树。
教学资源
拼图参考资料:

资料链接
教法 :情境导入法、谈话法、指导法。
学法 :观察——猜想——验证法、自主探究法、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