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二综合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必修二综合复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3-03 22: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必修2 一、人口与城市
1.人口增长模式  
 (1)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必修2 第一单元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高低高高高低较高低较高低低低必修2 第一单元 07江苏 图9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读图完成15 16题。
15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6与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必修2 第一单元 (2)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必修2 第一单元 2.人口迁移
  结合实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二战后。
特点:永久性移民比例明显减少,迁移形式多样化。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08―――下表为我国2006年四个地区人口与经济的相关数据,据此完成12~13题。12.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四个地区中,最先需要迁入大量外来劳动力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07江苏-17、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A 25万 B 30万 C 35万 D 45万必修2 第一单元
4.三角形统计图必修2 第一单元 ①0-14岁12﹪
15—64岁78﹪
65岁以上10﹪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必修2 第二单元 有利:积极引导和推动合理有序的城市化,有
利于保护耕地,节约用地。
不利:①耕地面积减少 ②城市周围地区水资源
短缺 ③出现地面下沉,水质恶化。④城
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第二单元 08江苏-读图10,完成20一21题。
20图示国家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2l从图中可以看出
A中国和印度城市人口数量相同
B.巴西和美国城市化速度相同
C发展中国家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D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发展中国家(山东08夏)28.(8分)图1 l表示了某区域的城市化过程,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说明该区
域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
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环境问题
也越来越突出。请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实际,提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有关建议。(4分)
(1)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数量增加 公路交通网络化
(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3)加强环保投入,严格执法;增加城市绿地,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分散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城市功能;构建多中心的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提倡节俭、节能的生活方式必修2 第二单元 城市服务功能
(1)知道城市服务功能的含义;
(2)理解城市规模与其服务功能的关系,比较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23下列有关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吉林市的服务范围较长春市小
B农安县提供的服务种类较四平市多
C长春市与松原市的服务范围不可能重叠
D桦甸市和四平市城市服务功能相同必修2 第二单元 必修2 第二单元 城市空间结构
(1)结合实例,了解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2)结合实例,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必修2 第二单元 地租距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必修2 第二单元 07江苏-读图10,完成18-19题。
18图中字母分别代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区。其中e区域通常是
A 中心商务区
B 批发与轻工业区
C 低级住宅区
D 高级住宅区
19图示城市空间结构属于
A扇形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星状环形模式必修2 第二单元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必修2 第三单元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农业生产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
自然条件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
技术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
成条件 (06 山东)每年五月下旬,山东农民纷纷驾驶收割机南下到河南参加麦收,然后返回家乡参加麦收。
14.导致两省麦收时间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河南降水量少于山东
B.河南纬度较低,气温回升早
C.河南小麦品种好于山东
D.山东农村富余劳力比河南多
15.上述现象反映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A.地域性 B.季节性
C.灵活性 D.周期性必修2 第三单元 南斯拉夫萨瓦河畔有一个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荡漾着碧波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样的加工厂,它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农田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河池能润泽草木。根据此材料完成11~12题。
11.该农场的农业生产模式属
A.劳动力密集型农业 B.生态农业
C.自给农业 D.传统的自然农业
12.与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农业区是
A.亚洲的水稻种植业区
B.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
C.美国的现代商品谷物农业区
D.黄河中下游的传统旱作谷物农业区必修2 第三单元 3、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农业生产如果保持合理的强度,农业土地资源就可以为人类持续利用。
不利:滥砍乱伐,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的破
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会
引起草场退化,甚至荒漠化;在干旱、
半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漫灌会导致土
壤盐渍化;大量使用化肥,会使土壤板
结;广泛使用杀虫农药会使农产品和土
壤遭受污染。(08)图5是某大洲局部图,读图完成19~21题。
19.M地区(阴影所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加剧 B.水土流失严重
C.酸雨危害严重 D.湿地退化加速
20.在我国,该类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
A.西北内陆地区 B.黄河中游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东北三江平原地区
21.该大洲大部分地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性条件是
A.光照和劳力不足 B.低温和技术落后
C.洪涝和劳力不足 D.缺水和技术落后4、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07补)读图后完成16~17题。
16.如果图中a、b、c、d分别代表影响工业生产的资金、知识、资源、劳动力四要素所占份额,那么该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A.纺织工业 B.钢铁工业
C.电子工业 D.飞机制造厂17.如果图中a、b、c、d分别代表我国某自然村的四种主要农产品(依次为乳制品、玉米、蔬菜、苹果)占该村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那么该村最有可能位于
A.广州市远郊 B.杭州市近郊
C.烟台市近郊 D.武夷山区
必修2 第三单元 5、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6、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07江苏图16中,①是电子工业区,周围有众多的高等院校,②是石油化工区。读图完成下列各 题。
(I)电子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
(2)许多与石油化工企业有生产联系的厂家纷纷集聚在石油化工区,其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3)若在图中③处布局钢铁厂,是否合理,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
(4)若在图中④处建自来水厂,是否合理? 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5)为了保护城市环境,处于石油化工区与主城区间的P带应设置________。高新技术(知识与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合理处在城区的上风向,对城区造成大气污染
合理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卫生防护带(绿化带或隔离带)必修2 第四单元 7、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1)结合实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
重要性
(2)了解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07江苏22)去年秋,某业务员通过互联网联系采购了山东烟台的一批优质苹果,用汽车运到浙江杭州销售,至元旦售完。该业务员活动涉及的地域联系方式共有
A通信、商业贸易
B交通运输、商业贸易
C通信、交通运输
D通信、交通运输、商业贸易
必修2 第四单元 必修2 第四单元 8、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2)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07江苏23图12所示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内河航运和公路运输的发展
B工业生产和金融贸易的发展
C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D城市管理方式和环保的要求必修2 第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