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仅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选定答案后,填在答卷的答题卡上)
读右图,回答1~2题:
1、H经线穿越我国的大地形区有:( )
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D、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2、E纬线穿过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有( )
A、鲁、冀、晋、甘、新
B、冀、晋、内蒙古、甘、青
C、辽、冀、晋、甘、新
D、苏、豫、陕、宁、青
读气候资料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4、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气候类型受两种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B、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地区
C、③气候类型最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D、①,②,③三种气候类型夏季均是高温多雨期
读右下图回答5~6题:
5、关于两图中河湖补给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河补给A湖
B、A湖补给甲河
C、B湖补给乙河
D、乙河属于外流河
6、如果两幅图中等高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河比乙河流速快
B、乙河比甲河流速快
C、甲河、乙河流速相同
D、无法确定
右下图为我国①、②两地某日日出日落(北京时间)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山放牧地带集中在云杉林带之上
B、天山放牧地带集中在山麓地带
C、塔里木河进入汛期
D、北方苹果、梨、枣正在上市
8、①地位于②地的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读右下图,图中小圆圈代表的是700N纬线,并且与晨昏线相切,阴影部分为黑夜,此时地球上进入新一天的地区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据此回答9~10题:
9、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
A、200S,600E
B、200N,1200W
C、200S,1200W
D、200N,600W
10、此时甲地的时间是( )
A、新一天的6时
B、新一天的19时
C、旧一天的18时
D、旧一天的19时
位于粤赣两省交界处的梅岭山区中的梅关古道,始通于秦汉,在粤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南段)修通之前,是广东和外界最主要的通道之一,成为当时中国南北交通要道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读下图,回答11~13题:
11、文中所说的梅岭,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2、梅关古道已由过去的交通要道变成今天的旅游景区,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 B、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C、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 D、社会政治的发展演变
13、梅关古道所连接的两大水系是( )
A、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B、长江水系和闽江水系
C、珠江水系和闽江水系 D、淮河水系和长江水系
读下图,回答14~15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个半岛均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地震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点
C、半岛①③降水多,受暖流影响大
D、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冰川侵蚀的结果
15、有关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半岛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全年降水丰富
C、半岛①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半岛④的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右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20米,AB为空中索道,回答16~18题。[来源:高&考%资(源#网21世纪教育网.COM]
16、乘索道上行的方向是( )
A、东北
B、西南
C、正北
D、正南
17、甲处断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28m
B、18m
C、65m
D、60m
18、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及其最佳观赏的位置分别是( )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读下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甲地是( )
A、秦岭
B、贺兰山
C、阴山
D、太行山
20、与成都平原相比,乙地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A、土壤肥沃
B、光照条件好
C、灌溉条件好
D、复种指数高
读3月上旬我国某种农作物的物候现象分布示意图,回答21~23题:
21、该农作物是( )
A、水稻
B、玉米
C、春小麦
D、冬小麦
22、影响该农作物物候地域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热量 D、湿度
23、a地物候现象b地迟的原因是:( )
A、距海远近不同 B、海拔高度不同
C、土壤肥力不同 D、降水状况不同
某校利用暑假时间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考察活动,他们从a地出发,沿河流考察了a、 b、c、d四个地点(图中曲线为河流).根据图中信息,回答24~25
24、他们了解到目前不适宜有钢铁企业的是( )
A、a b B、 b.c
C、 c d D、 a c
25、他们对河流的观察,正确的有( )
A、bc段的流量比ab段的小
B、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基本一致
C、cd段“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
D、河流南岸滩涂广布
第Ⅱ卷
二、综合题。
26.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材料一:摊开中国地图,只要细心看一下,便会发现中东部经济空间格局,好似一张弓箭。东部沿海地区是弓背,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都市圈分别是弓的南北两端,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是弓弦,长江经济带是弓箭。弓弦和弓箭的交会处,有一个城市圈,成为“中国弓”的发力点和搭箭点。这个城市圈,即是武汉城市圈。
材料二:弓箭示意图
材料三:三城市年内气温和降水量图
(1)根据“材料一”,写出“材料二”图中A、B的名称(2分)
A. B.
(2)写出“材料二”中A、C、D与“材料三”中相对应的三地编号(3分)
A. C. D.
(3)材料二图中,A、B、C三处中有春旱和伏旱现象的分别是 和 。(2分)简述B地旱情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2分)
(4)材料二中“BD”工业地带是我国著名的 工业地带;(1分)简述 “BD” 工业地带发展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27.下图所示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频发洪涝灾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图中A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A为 山脉。(1分)
(2)“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是C河段景观描述,请说明其形成过程。(3分)
(3)图示D地区总体地势特征是 。(1分)请评价该区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5分)
28.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请概括图示地区的地貌特点。
并简要说明其形成的过程。(4分)
(2)图示地区最具优势的自然资源是什么?(1分)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调配当地的优势资源?(2分)
(3)该地形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1分)说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来源:高&考%资(源#网]
29.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1959年至2000年,青海湖平均每年水量减少3.6亿立方米。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近百年来青海湖水位下降了很多,
说明湖水下降的主要原因。(3分)
(2)简述青海湖水位下降可能对环境
造成的不利影响。(4分)
(3)图中N城市西段的铁路线是 铁路,决定其走向的自然区位因素是 。(2分)
(4)简述图中N城市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3分)
[来源:高&考%资(源#网]
[来源:高&考%资(源#网21世纪教育网.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