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道路·选择
从井冈山道路到北京道路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 17 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从井冈山道路到北京道路
中共的选择?
1927年7月,张太雷说:“整军经武,准备应变。”
武装反抗之路
中共的选择?
工农割据之路
1927.10 毛泽东到达井冈山
1928.4 井冈山会师
从井冈山道路到北京道路
两个德国人
主张用碉堡战术进攻红军,把“长驱直入”改为“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汉斯·冯·塞克特,德国人,蒋介石的军事顾问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共产国际派来,被临时党中央聘为军事顾问。
主张“这是红色政权与白色政权、革命道路与殖民地道路之间谁战胜谁的决战。……御敌于国门之外,不丧失寸土。”
1、远征探因
根本原因: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实际,
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长征)。
2、远征开始:
想一想:
对比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你认为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
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
二. 长驱万里越千山
活动一:重走长征路
请同学们阅读第82页长征路线示意图,讲述长征初期红军进军路线的经过,并在图上标注。
(互助合作:要求讲清长征开始时间、地点,经过的河流和重要城市,长征胜利的时间、地点,及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
1.壮丽的史诗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强渡乌江
八万人
三万人
二. 长驱万里越千山
活动二:“长征故事会”
搜集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讲述长征,并谈谈这个故事里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博古、李德
湘西
敌人已布下口袋阵
毛泽东
贵 州
敌人力量薄弱
你会支持谁?
二. 长驱万里越千山
二. 长驱万里越千山
2.伟大的转折
自主学习:请大家从课本中找到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
二. 长驱万里越千山
2.伟大的转折
材料一 ?李德瞎指挥……甚至一个战役中一挺机关枪放在哪里,都得听他的安排。
——李维汉:《回忆与研究》
问题1:这样的“瞎指挥”会给战斗带来怎样的结果?
材料二??记者:……红军又是怎样通过运动战,连续三渡四渡赤水甩开追击?王道金:……不停的赶路,有时半夜接到命令,打起背包就走。……那时,我们接到上级命令,大张旗鼓喊口号、写标语,要从四川渡过长江去,后面才知道这是迷惑敌人的。等蒋介石把部队调到四川后,我们又悄悄返回贵州。
——欧阳浩:《四渡赤水:毛泽东最得意的战役》
问题2:红军战士的经历体现了红军怎样的作战思想?
王稼祥
周恩来
毛泽东
李德
博古
周恩来
两个三人团
二. 长驱万里越千山
会上做出了哪些重要决定?
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1.纠正了——
3.取消了——
2.肯定了——
二. 长驱万里越千山
材料三 ?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胜利的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四 ?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共产国际的指导,“先生讲,学生听,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这是党处在幼年时期的特征。召开遵义会议时,我党失去与共产国际的无线电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运用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了中国革命最迫切的问题。这标志着我党已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张琦著:《历史选择:长征中的红军领袖》
问题3:遵义会议有何伟大意义?
二. 长驱万里越千山
材料三 ?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胜利的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四 ?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共产国际的指导,“先生讲,学生听,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这是党处在幼年时期的特征。召开遵义会议时,我党失去与共产国际的无线电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运用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了中国革命最迫切的问题。这标志着我党已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张琦著:《历史选择:长征中的红军领袖》
问题3:遵义会议有何伟大意义?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呢?
会前:
会后:
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军事上的失利。
毛泽东、周恩来负责指挥,中国革命开始走上胜利的道路
二. 长驱万里越千山
1
4
3
2
5
6
7
8
10
9
请结合长征示意图,比比哪位同学能最快写出长征的全部经过?
二. 长驱万里越千山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吴起镇会师
甘肃会宁会师
强渡乌江
二. 长驱万里越千山
材料一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二 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课文内容,探讨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
三. 奇功盖世铭青史
小组探讨:结合课文内容,分析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
三. 奇功盖世铭青史
从图中可以看出,红一方面军经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青、甘、陕12个省,越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及雪山、草地等,历经25000里。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征途。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三. 奇功盖世铭青史
红军长征中创造的神话
红军纵横12个省份、攻占700多座县城,跨越了近100条江河,征服了约40座名山险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穿过了被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 红军长征途中,进行了300余次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
三. 奇功盖世铭青史
你能想象出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会遭遇哪些困难?
是什么支撑着红军克服艰难险阻走完两万五千里创造这一人类奇迹的?
长 征 精 神
四. 一座丰碑永流传
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1935年2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
肖华 1964年
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练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两首长征诗词
三. 奇功盖世铭青史
四. 一座丰碑永流传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习近平
不忘初心,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长征精神过时了吗?我们今天还需要长征精神吗?
四. 一座丰碑永流传
四. 一座丰碑永流传
活动三:向长征致敬,为祖国祝福。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该如何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从个人、政党和国家角度思考)
道路·选择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
长征胜利83年了 。
83年前,一个年轻的政党,带着一支年轻军队,完成了一次无与伦比的远征。
这一路,艰苦。这一路,卓绝!
他们翻越连绵雪山,积雪终年不化。他们走过茫茫草地,草地荒无人烟。他们穿过枪林弹雨,突破敌人重重包围,十余万英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一路,鱼水情深!
忘不了,群众唱着《十送红军》,将战士们送了一程又一程。忘不了,强渡乌江,百姓红军战士当向导,当挑夫。
83年过去了,我们不会忘记这举世无双的壮举,不会忘记这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更不会忘记每一个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
也许,还有许多红军战士,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知晓他们的名字。
但,英雄壮怀!心在,山河在!
回首长征路,不会为了重复过去,而是要面对今天!
致敬,长征路上的英烈!致敬,奋斗在新长征路上的每一位中国人!
独立自主之路
艰苦卓绝之路
鱼水情深之路
苦难辉煌之路
中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