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温度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温度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29 14:0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龙泉驿区《3C知识形成中学生思维发展研究》课题
教学案设计表


课 题
温度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在温度情境下初步感知正负数的意义及其表示方法,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及符号的简洁性。
(体现学科性任务和创新性任务)
2、借助温度计比较温度的高低,体会正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体现学科性任务和创新性任务)
3、经历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感。
(体现学科性任务和教育性任务)
学习重点
在温度情境下初步感知正负数的意义及其表示方法,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及符号的简洁性。
学习难点
借助温度计比较温度的高低,体会正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每个学生一张学案单、PPT课件、温度计模型、温度卡片、尺子等。
学生准备:笔等
板书设计:
温 度
分类
+5℃ 看图
0℃



0
-12℃ … -5.5℃ -5℃…-3℃ -2℃ -1℃ 0℃ … +5℃ … +15℃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引入
(一)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的发现并思考:都在同一天,为什么衣服的厚薄不一样呢?
二、探究新知
(一)记录温度,体会负号产生的必要性和符号的简洁性。
在学案单上记录零上5摄氏度、零下2摄氏度,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齐读+5℃和-2℃。
在学案单上记录零上15摄氏度、零下12摄氏度、0摄氏度。
一、情景引入
(一)(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问:都在同一天,为什么衣服的厚薄不一样呢?
(二)小结:看来温度影响着我们的衣着,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温度中的数学知识。(板书:温度)
二、探究新知
(一)记录温度,体会负号产生的必要性和符号的简洁性。
1、请学生在学案单上记录零上5摄氏度、零下2摄氏度。
2、订正,追问:℃这个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这个符号用来表示什么?能去掉吗?为什么?
3、请学生齐读+5℃和-2℃。
4、练习:请你用刚才的方法在学案单上记录零上15摄氏度、零下12摄氏度、0摄氏度。
利用根据温度来穿着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简炼而且自然。
由于在科学课上学生已经学习了记录温度的方法及其读法,所以,该环节直接让学生记录温度,从中体会负号产生的必要性和符号的简洁性,体现学科性知识。
判断,齐读
(二)借助温度计,体会正负数意义。
1、体会零的分界作用及零下温度数的与零上温度数的相反关系。
观察温度计,质疑。
看课件,听老师介绍0℃、100℃、1℃是怎么规定的。
独立尝试在学案单上的温度计上标出5℃、-2℃。
判断,说想法。
观察温度计,一格一格地数格子。
在学案单上的温度计上标出15℃、-12℃、0℃、-5.5℃,判断。
讨论交流,完善认识。
(三)比较温度高低,深化正负数的认识。
1、两个温度比高低。
听清活动要求。
同桌合作,开展活动。
汇报,交流。
独立尝试。
判断,思考排列顺序的方法。
讨论交流中得出:温度计上,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温度越低。上面的温度总比下面的温度高。
温度计横着放,越右温度越高,越往左温度越低。右边的温度总是比左边的温度高。
讨论交流中得出:0℃既不是零下温度,也不是零上温度,它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所以温度就分为零上温度、零下温度和0摄氏度三类。
观察题图,思考温度的高低与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
三、练习拓展
齐读,一生上台贴卡片,谈想法。
观察黑板上贴的卡片,思考温度之间的位置关系。
移动卡片
贴卡片,说想法。
观察,思考,得出排成一条线。
四、全课总结
回顾反思,谈收获。
5、订正,齐读。
6、小结:为了记录方便,我们用 “℃”来表示摄氏度,用 “+”和“-”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这种用简洁符号来记录的方法,在数学中经常用到。
(二)借助温度计,体会正负数意义。
1、体会零的分界作用及零下温度数的与零上温度数的相反关系。
(1)(课件出示没有刻度和数据的温度计)
请学生在这个温度计上标出+5摄氏度和-2摄氏度,引导学生质疑。追问:为什么要先找到0℃?
(2)结合课件介绍0℃、100℃、1℃是怎么规定的。
(3)(出示温度计模型)请学生在学案单上的温度计上标出5℃、-2℃。
(4)订正,追问:你是怎样找到这个刻度的?
(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数格子。
(5)小结:在温度计上标温度,零上几摄氏度就从0℃开始往上数几格,零下几摄氏度就从0℃开始往下数几格。追问:在数的时候,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6)练习:请学生在学案单上的温度计上标出15℃、-12℃、0℃、-5.5℃,并订正。
(7)引导学生讨论,完善认识。
(三)比较温度高低,深化正负数的认识。
1、两个温度比高低。
(1)提出活动要求:①同桌各选一个城市的温度;②比比它们的高低,说说是怎么比的;③想一想,它们相差多少摄氏度?
(2)学生汇报,师引导学生借助温度计模型谈自己的想法。
(3)小结:这种借助实物或图形来思考的学习方法,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不管是哪两个温度,上面的温度总比下面的温度高,它们相差几格就相差多少度。
2、多个温度排顺序。
(1)请学生将以上温度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完成在题单上,指名上台用卡片排序。
(2)订正,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
①借助温度计来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把温度计横着放,又有什么发现?追问:再简洁些,只剩下什么了?
小结:为了表示它们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我们在右边加上箭头符号。
②先分类再比较。
引导学生将温度进行分类。
(3)请学生观察地图,思考温度的高低与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
三、练习拓展
1、请学生齐读卡片上的-1℃、-20℃,指名上台贴卡片,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2、引导学生观察0℃、-1℃、-2℃这三个温度的位置,思考对其他几个温度的位置有什么建议?
3、请学生移动卡片,完善认识。
4、请学生上台贴-183℃和2000万℃,估计应该排在什么位置?
5、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比0摄氏度更高的温度,还有很多比0摄氏度更低的温度。
6、追问:如果把这些温度都排成一排,会成什么样?
7、小结:数学上我们可以用数轴这一简洁的符号来表示,越往右的数就越大,越往左的数就越小。
四、全课总结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让学生在没有刻度和数据的温度计上标温度,引起认知上得冲突,从而凸显0℃的重要性,体会0的分界作用。
学生通过尝试标温度、上台谈想法、看课件展示等活动,掌握标温度的程序性知识,通过标-5.5℃深化认识,从中体会零下温度数的与零上温度数的相反关系。
通过同桌任选两个温度比高低、求温差的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借助实物或图形来思考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在多个温度排顺序的活动中,通过学生独立尝试,并在汇报交流中,学会结合图进行比较和分类的方法。
通过观察题图,思考温度的高低与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达到学科融合,体现教育性任务。
通过贴卡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沟通温度计与数轴之间的联系,同时渗透极限思想,体现创新性任务。
学生在交流收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强化认识,再次体味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