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主要有两个活动:1.安装一个小缆车。通过组装一个用重力拉动的小车,使学生发现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铁垫圈又产生了一个向下的力,引出重力的概念。2.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主要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理解重力的产生,小车又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及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为后面深入研究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运动和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有着一定的感性经验,在他们看来,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有的物体是运动的;物体因为受到力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因为力的持续作用而保持运动,因为失去了力的作用而慢慢停止下来……本节课,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实践的操作中,研究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起来。学生通过亲手安装小缆车,从而认识重力并了解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①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②通过实验明白: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2.过程与方法
①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②能进行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并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③经历“推测——实验验证——结论”这样一个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并能够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实验中,获得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的体验,保持继续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②体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1.经历“推测——实验验证——结论”这样一个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科学探究活动,探究并发现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2.能够按照实验要求,规范地操作实验,做好探究活动
五、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用的小车一辆、棉线一根、若干个垫圈、秒表、记录单、小车行驶道路
教师:PPT课件、视频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播放《汽车总动员》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
2.神秘的小袋里装着不同的车,让学生玩一玩,要求在玩的过程中思考:这类型的车是怎么运动起来的。
3.各组学生汇报自己手中的车是靠什么运动起来的。
4.师小结:要使车辆运动起来,必须要给它一种力——动力。
5.课件出示缆车图片,提问:它们是靠什么动力运动的?
( 钢缆绳的拉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辆《我们的小缆车》。(课件出示课题:我们的小缆车 )研究一下小缆车的运动。
6.板书:我们的小缆车。
(二)实验探究,论证活动
活动一:组装、调整小缆车
1.出示一辆小车,提问:你们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它动起来。
2.教师演示:斜坡上的小车往下滑。
提问,这是什么力让小车运动起来了?
3. 师小结:在地球上,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使得所有的物体受到了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重力。
4.请同学们组装小缆车,思考:运用重力让小缆车运动起来。
活动二:需要多大的力才能使小车动起来——(实验一)
1.提问:想一想,需要用多大的力才能使小车动起来,拉力大小可以用垫圈数来表示。
出示实验一的任务——你需要挂多少个垫圈,刚好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2.怎样做实验来验证呢?做实验之前你们觉得有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生发言)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分析实验数据,汇报实验结果。
5.师小结:从实验中,我们知道并不是说有了“力”小车就会运动,而是只有有了“一定的力,才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也就是说这个力,要足够大。
活动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实验二)
1.提问:如果我们在原先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垫圈,小车的运动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2.要验证这个猜想是否正确,要怎么办?
3.怎样做实验来验证呢?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4.请生上台汇报实验数据,并用展示台展示实验记录单。
5.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我们的猜测和我们实验结论
是一致的,也就是: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
动得越慢。
(三)课堂巩固,拓展学习
1.提问:我们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小车动起来呢?出示喷气小车,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的兴趣。
2..教师温馨提示大家:请同学们整理好实验材料并将其回归原位,组长保管好实验材料以及实验记录单!
七、板书设计:
我们的小缆车
拉力越大 小车运动速度越快
拉力越小 小车运动速度越慢
一定的拉力才能使小车开始运
附:
学生实验记录单
拉力大小
(垫圈个数)
实验
次数
小车运动的快慢
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s)
中间值
第
一
组
1
2
3
第
二
组
1
2
3
第
三
组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