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4 测量力的大小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4 测量力的大小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28 13:0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测量力的大小》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课需要学生了解的科学概念是: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顿”。这课是本单元中承上启下的一课。学生在前三课中通过“玩”小车,对重力、拉力、弹力反冲力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建立了物体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的概念,并从中体会了力是有大有小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而这课的学习又是为后面的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奠定基础的,因此这课是本单元中承上启下的一课,是非常重要的一课。本课需要建构的概念有两点:一是力是可测的;二是力是怎样测出来的,探究测量力的原理。我就是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来设计《测量力的大小》这课的。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储备,对测力计的认识并不困难,对于用测力计测量力充满了好奇,这对于教学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导致有些孩子还没了解测力计的构造,还没了解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就盲目操作,这不利于孩子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因此在实验时要注意引导。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我们一般利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2、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五、教学难点:1、认识力的单位“牛”,初步建立“牛”的大小的实际感受。
2、自己制作弹簧秤,估计物体重力的大小
六、教学准备:条形盒弹簧测力计、勾码、拉簧、几种被测物体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每个小组曾经安装了一辆小缆车,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安装的小缆车是靠什么做动力开动起来的?
生:靠物体的重力做动力开动起来的。
师:是在多大的重力下开动的?
师:你们知道这几个物体的重力有多大?
生:不知道。 师:要想知道这几个物体的重力有多大需要用测量力的工具来测一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测量力的大小。(板书课题:测量力的大小)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外形
师: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板书),生活中人们习惯叫它弹簧秤。弹簧测力计是什么样的呢?它怎样测量力的大小呢?请看大屏幕。
(大屏展示:手柄测力计、圆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条形盒测力计,师逐一介绍)生活中还有一些其他样式的测力计,它们的外观虽然不一样,但构造却是相同的。它们的构造是怎样的呢?我为你们准备了条形盒测力计,两人一组进行观察,看看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思考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可以小声讨论。
2、认识测力计的构造:
生活动:观察测力计的。
汇报:
(大屏展示)①提环的作用——手提的地方
②挂钩的作用——挂被测物体
师:刻度板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请大家再仔细观察它,看看它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生:观察、汇报
师:刻度上方标的这个字母“N”是什么意思?
生:是力的单位。
师:对,这是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叫做“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来表示(板书),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英国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我国也是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生活中人们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它力的大小。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这个弹簧测力计 ,它右边数字上方标的是“gf”的符号,符号下面的汉字是克力,这就是用“克”作为力的单位。牛顿和克力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呢?
生:1牛=100克力
师:刻度板上还提供了哪些信息?
生:有数字。
师:最大的数字是多少?表示了什么意思呢?
生:最大的数字是5,表示最多只能测5牛顿的力。
师:刻度板上标的最大数字是5,说明这个弹簧测力计能测的最大值是5牛,超过5牛的力就不能测了。还提供有什么信息?
生:还有刻度。
师:上面的刻度有大格小格, 请大家看看每一大格是多大的力,一小格是多大力?
生:每一大格是1牛顿,每一小格是0.1牛顿。
师: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物体力的大小呢?既然它叫弹簧测力计,关键之处应该在弹簧上,弹簧有什么秘密呢?你们的桌上就有一根弹簧,玩一玩。
生活动:
汇报:有什么发现?
师:弹簧受力会拉长。受的力越大,拉的越长。
师:请大家看大屏上的图片,观察弹簧、挂钩、指针三者的关系。
生观察、汇报:挂钩和弹簧是连在一起的,指针是固定在挂钩那根金属杆上的,被测物体的重量会拉长弹簧,指针也就随着移动,就测出了物体的重力了。
师:那指针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指示力的大小。
师:搞清楚了力的单位、刻度板上的刻度、了解了指针的作用,如果我现在测出了一个物体的重力,你能准确读出它的数据吗?
(大屏展示):学生练习读数
3、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尝试测量,学习注意要求
?师:你会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的大小吗?
生:
师:你们的桌上有两个勾码,测测它们的重力。
生活动:
汇报:(师板书学生测出的数据)
师:被测物体都是两个勾码,弹簧测力计都是一样的,导致数据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
师:实验材料没问题,那就是我们操作有问题了。问题在哪里?请看打屏幕。
师:指导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要求。
(2)、动手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
大屏出示:表格——强调分工协。
测量要求——先估计,再实测
师:怎样估计才比较准确些呢?把弹簧测力计提起来,拉一拉,感受1牛、2牛、3牛、4牛、5牛的力大约有多大。
生活动:感受1——5牛的力分别有多大。
生活动:测量物体的力。
汇报:
师:小结
4、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师:如果你想测测物体的重力,又没有弹簧测力计怎么办呢?没关系,我教你们做个简易的测力计。
(大屏展示):师讲解
师:学会了吗?
师:总结
八、板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
提环
挂钩???????????? 牛顿N 克力gf
弹簧测力计??? 刻度板?????????? 1牛≈100克力
指针???????????? 先估计 再测量
弹簧
九、教学反思:
科学课就是要让学生亲历研究的过程,在探究中去感知,去发现。本课我为学生设计了七次活动,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认识刻度板(这步教学解决了力的单位、刻度所表示的力是多少、弹簧测力计的可测的最的值),研究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等等,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发现、去研究、去解决。把课堂交给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有序的研究习惯。给予他们尝试的机会,在测量勾码的重力这步活动中让他们受挫,使他们明白在科学研究中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细致地了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以后,才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测量物体的重力这步活动中,让学生分工合作,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合理分工完成实验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好习惯。
这节课无论是教学流程,问题设计,还是过渡语言我都是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儿童特点来设计的,从易到难,步步跟进,环环相扣,整堂课流畅自然的。
由于每一步的教学我都希望学生亲历研究的过程,因此也就扩大了本节课的容量,担心时间不够,所以扶的较多,放手不够。如,测量勾码的重力这步教学,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数据误差应该让学生讨论,自己去发现问题所在,我包办代替了。最后一个实验测量学生自己准备的物体的重力,由于时间不够,实验记录没有展开汇报,给学生留下了遗憾,也给我留下了遗憾。同时也给我留下了思考:对教学的设计怎样才更科学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