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乐场里的过山车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根据信息灵活计算平均数,尤其是要理解相对应的总数和份数,以此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信息灵活计算平均数,尤其是要理解相对应的总数和份数,以此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环节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体现
一、导入阶段
二、探索阶段
三、练习与应用
口答:(只列式)
1.小李上午工作3.5小时,共生产775个,下午工作4.5小时,每小时生产零件88个。小李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个?
2.、小李第一天8小时生产零件436个,第二天8小时生产的零件数是第一天的1.5倍,求:平均每天生产零件多少个?平均每小时生产零件多少个?
3.莉莉的小队有女同学6人,男同学4人,女同学平均身高142厘米,男同学平均升高148厘米,这个小队同学的平均身高。
1.游乐场里的过山车。
(1)求过山车过A山的平均速度。
上山为8米/秒,用了3秒。
下山为16米/秒,用了2秒。
上山和下山的路程:
8×3+16×2
=24+32
=56(米)
上山和下山所用的时间:3+2=5(秒)
平均速度:56÷5=11.2(米/秒)
平均速度:
(8×3+16×2)÷(3+2)
=56÷5
=11.2(米/秒)
答:过A山的平均速度为11.2米/秒。
2.求过山车过B山的平均速度。
上山为6米/秒,用了2秒。
下山为15米/秒,用了2秒。
学生自主解答。
(1)上山和下山的路程:
6×2+15×2
=12+30
=42(米)
上山和下山所用的时间:2+2=4(秒)
平均速度:42÷4=10.5(米/秒)
(2)(6×2+15×2)÷(2+2)
=42÷4
=10.5(米/秒)
从上面的解答中可以得出数量关系式:
总路程÷总时间=平均速度
(3)由于上山和下山用的时间相同,
速度和÷2=平均速度。
(6+15)÷2=10.5(米/秒)
1.(1)甲班22名男同学平均身高135.8厘米,18名女同学平均身高134.2厘米,全班同学平均身高多少厘米?
(2)乙班20名男同学平均身高135.7厘米,20名女同学平均身高134.3厘米,全班同学平均身高多少厘米?
2.旅游团赴鹿鸣山风景区游玩,汽车先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1.5小时,进入高速公路后,以9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1.5小时到达目的地。求汽车行驶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一艘游艇从甲地到乙地的航速为18千米/时,用了2小时,从乙地到甲地的航速为12千米/时,用了3小时。求这艘游艇往返于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
今天学会了什么?
学生独立活动
独立练习,交流。
学生练习,交流,分析数量关系,说出每一步的意思。
独立练习,同桌互说,交流,讲评
学生合作活动
根据问题小组讨论。
独立练习,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并评讲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复习平均数应用题为新课做铺垫。
根据信息灵活计算平均数。
练习与应用中比较练习,类似思考与交流,促使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情境应用不同的方法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