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0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2010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3-05 16: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南省南阳市2010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卷面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涂入答题卡中。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把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上)。
图1是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若水库大坝再加高100米,则该地区的四个村庄中可能会被淹没的是
A.①村庄 B.②村庄 C.③村庄 ④村庄
2.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支流甲河的位置画错了 B.乙河的流向为西北向东南
C.④村庄位于②村庄的西北方向 D.③村庄与④村庄的相对高差为100米
假设海洋中有甲、乙两个小岛,一年中,有时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乙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同时看到日出。一年中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时间仅持续一个月。读图2完成3~5题。
3.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日期大约是
A.3月21日—4月20日
B.12月7日—1月7日
C.6月7日—7月7日
D.8月23日—9月22日
4.影响不同地区日出时刻差异的因素不包括
A.经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太阳直射点 D.地形海拔
5.关于甲、乙两岛正午太阳高度年较差(某地一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H)的比较,正确的是
A.△H甲>△H乙 B.△H乙>△H甲
C.△H甲=△H乙 无法判断
读某日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中弧线EF、GH、PQ、MN为该日四个不同时刻昏线的位置,阴影部分表示地球上某种资源的分布,箭头表示洋流。读图3回答下列6~8题
6.昏线处于不同位置时,全球今日与昨日的范
围大小不同。当昏线位于下列哪一位置时,今日的范围最大
A.EF B.GH
C.PQ D.MN
7.若人类不合理大规模开发利用图示阻影区代表的资源,将可能出现
A.能源供应紧张
B.酸雨现象更加严重
C.喜马拉雅山的雪线上升
D.臭氧层空洞
8.关于图中箭头代表的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风漂流,向西流,暖流 B.西风漂流,向东流,寒流
C.秘鲁寒流,向东流,寒流 D.西风漂流,向东流,暖流
图4为甲乙两地冬夏两季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回答9—10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9.图中表示海洋性气候夏季气温日变化曲线的是
A.① B.② C.③ ④
10.形成同一地区冬夏气温日较差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B.冬夏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差异
C.降水的季节变化 D.昼长的季节变化
图5中甲地常年受西风影响,乙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甲、乙两地西侧均为海洋,图中的横线为纬线,读图回答11~13题。
11.以下四地中,甲地最可能为
A.圣地亚哥 B.堪培拉 C.旧金山 D.鹿特丹
12.乙地沿岸海域
A.有寒流经过 B.有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大渔场
C.有巴西暖流流经 D.常年风浪很大
13.以下有关甲、乙两地的正确说法是
A.甲地的气温年较差较大 B.乙地多雨时,长江处于枯水期
C.乙地冬半年盛行西北风 D.甲、乙两地所在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
某轮船于6月22日由A点出发,依次经过B、C、D三处,并于当年8月1日到达D地。读图6回答14~15题。
14.沿途经历的地理现象中可信的是
A.航行中一直逆水顺风
B.就海水的盐度而言,C>B>D>A
C.由B到C航行中,日出的地方时不断提前
D.从C到D途中,发现沿岸植被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热带雨林过渡
15.B处附近陆地上分布有热带雨林,下列选项中与其形成无关的是
A.地形 B.东南信风 C.洋流 D.季风环流
读图7我国华南某河流下游剖面图,回答16~17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6.下面四幅图能正确反映河流水位与地下水位的关系是
17.当该河流人海口处出现咸潮(注:指河口海潮上溯,咸淡水混合造成河道水体变咸)时,该河
A.处于最高水位时期 B.为赤潮多发季节
C.处于最低水位时期 可能会出现断流
读图8某地地质剖面图,③为石灰岩,完成18~19题。
18.对图中不同岩层的形成早晚,判断错误的是
A.③形成早于①
B.②形成早于①
C.⑤形成晚于③
D.④形成晚于③
19.从岩石类型和地质构造看,下列各处不能形成相应矿床的是
A.①—天然气 B.②—有色金属 C.③—石油 D.④—大理石
读板块示意图(图9),完成20~21题。
20.图中①~④段板块界线中,板块边界类型与其他三地不相同的一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1.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多火山活动,图9中与此相关的板块是
A.a B.b C.c D.d
读图10“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a—g分别代表不同的自然带类型),回答22~23题。
22.图中属于亚热带的自然带类型有
A.a、f B.a、e
C.b、e D.c、d
23.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f—e—d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
B.a—f—g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
C.自然带a、d的形成原因相同
D.自然带a和g的南北延伸与沿岸洋流的影响有关
图11中的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四种农作物分布的地区,读图完成24~25题。
24.图示四个地区与其分布的农作物对应正确的是
A.①水稻 ②春小麦 ③冬小麦 ④甜菜
B.①天然橡胶 ②玉米 ③咖啡 ④剑麻
C.①咖啡 ②水稻 ③甜菜 ④黄麻
D.①油棕 ②甘蔗 ③棉花 ④春小麦
25.③④两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A.以家庭经营为主 B.属于粗放经营 C.机械化水平较高 商品率很低
图12为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读图回答26~27题。
26.下列产业布局与甲、乙两类工业的区位布局要求分别相符的是
A.上海将建成国际金融、船运中心 上海将建迪斯尼乐园
B.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宝钢建于上海
C.北京中关村科技园 在大连建水产品加工厂
D.在武汉建棉纺厂 在温州建鞋、帽批发中心
27.目前丙类工业分布转移的趋势是
A.由乡村向城市转移 B.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
C.由我国内地向沿海地区转移 D.由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图13为美国铜矿资源开发布局指向示意图,读图回答28~30题。
28.美国铜矿熔炼厂和精炼厂分别属于
A.原料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B.动力指向型工业和技术指向型工业
C.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D.原料指向型工业和技术指向型工业
29.大量铜材加工厂布局在精炼厂附近,最有利于
A.加强各加工厂间联系,竞争发展
B.加强与精炼厂的协作,降低成本
C.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劳动力成本
D.减少市场交易费用,改善环境质量
30.从西部铜矿熔炼厂到精炼厂,粗铜产品运输方式宜选择
A.海洋运输 B.管道运输 C.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31.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甲图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城市分布图,乙图是该地区1976—2008年产业结构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简述该地区城市空间分布的特点。(2分)
(2)A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是钢铁工业,试分析其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3分)
(3)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分析其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5分)
32.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读我国M市的相关图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下图为M市等高线地形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二 下表为M市气候统计资料表
(1)根据材料二判断M市的气候类型,简述其气候特征。(3分)
(2)在野外考察中发现,甲处土层比乙处较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
(3)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M市规划并建设了新的产业区,请依据图表信息对化工产业区的区位进行评价。(4分)
33.甲乙两国历史渊源悠久,阅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①、②两城市分别为甲、乙两国的首都,对比分析其不同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2)乙国B地区水灾频繁,从地形、气候、水文等方面分析当地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3分)
(3)甲、乙两国都属本地区重要的人口大国,分析其共同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应该采取的主要对策。(3分)
34.读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三地均位于我国,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将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长到短排序。(2分)
(2)简述甲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2分)
(3)乙地雪线高度南坡高于北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4)近年来,山地雪线高度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应采取哪些对策 (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部分(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C B A D C B B B D A C C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8 30
答案 A C B A D B C D D C C D A B C
二、综合题(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参考答案】
(1)沿河、沿海分布;沿交通线分布。(每点1分,共2分)
(2)煤炭、铁矿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每点1分,共3分)
(3)变化:第二产业比重变化很小,一直占主导地位;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大幅度上升。(每点1分,共2分)
原因:沿海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1分),该地区依据有利的区位和政策优势,引进资金和技术,经济快速发展(1分),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1分)。(共3分)
32、【参考答案】
(1)M市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1分),冬季温和少雨(1分)。(共3分)
(2)乙处坡度较大(1分),地表径流速度快,水土流失较严重(1分),土层较薄;甲处坡度较小,地表径流速度慢,水土流失较轻(或泥沙沉积较多)(1分),土层较厚。(共3分)
(3)优点:位于郊区(1分);位于公路沿线,交通便利(1分);位于城区河流的下游(1分)。缺点:位于冬季盛行风的上风向,对市区会产生一定的大气污染(1分)。(共4分)
33、【参考答案】
(1)、①城市位于高原地区(1分),气候凉爽,交通便利(答其中任一点均可以,1分);②城市位于河口三角洲(1分),靠近河流,交通便利,地势平坦,雨热同期((答其中任一点均可以,1分)。(共4分)
(2)、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地带,降水较多(或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降水集中)(1分);地势低平,排水不畅(1分);多条大河交汇下游的地带.河流汛期集中,径流量大等(1分)。(共3分)
(3)、问题:人口数量大,增长快,人口压力大(1分);人口文化素质较低(1分)。
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1分)。(共3分)
34、【参考答案】
(1)、丁>乙>丙>甲 (2分)
(2)、地形(1分);大气环流或信风(1分);洋流(1分)。(答出任何两点均可得2分)
(3)、乙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向阳坡和背风坡,气温高,降水少,而北坡为阴坡 迎风坡,气温低,降水多,故北坡雪线低于南坡。(2分)
(4).全球变暖(1分)
对策:①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1分);②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尤其是热带雨林(1分);③加强国际合作(1分)(符合题意,酌情给分,共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