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3)掌握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教学难点
1.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2.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3.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
4.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具准备
活蝗虫、雌雄蝗虫标本、蝗虫模型、活蚂蚁(或蟑螂)数只、白糖5g和沙粒(或木屑)5g、解剖盘、镊子、解剖针、放大镜、胶水、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或挂图和投影片)、蝗虫发育过程标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实物导人→设疑启动→引出课题 →观察蝗虫标本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 →通过生理实验和观察实验理解其主要器官的功能 →观察并记录,归纳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教学过程的说明: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初步认识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生物圈中最大的动物类群。
一、观察与思考
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虾的图片或标本,比较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完成表格(见下)
二、昆虫
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他们都属于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1、蝗虫
(1)蝗虫的形态结构
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①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触角分节,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三个单眼(仅能感光)和一对复眼。有咀嚼式的口器,用于摄食。
②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分节的足,尤其是后足发达,善于跳跃;有两对翅膀,适于飞行。
③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另外,在蝗虫的腹部第一节的两侧,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是蝗虫的听觉器官;腹部的末端有生殖器官。
(2)蝗虫的呼吸
体表有气门,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胸部有两对气门,腹部有8对气门,前4对吸气,后6对呼气,气体由前向后流动。
(3)外骨骼
蝗虫身体外表面包围着坚韧的外骨骼。外骨骼对昆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但外骨骼不随身体的增长而增长,当外骨骼限制昆虫的生长发育时,昆虫就会蜕去原来的外骨骼,这种现象叫做蜕皮。
昆虫需要定期的蜕皮,而且昆虫一生中蜕皮的次数是固定的,通常发育成成虫后就不再蜕皮了。
2、昆虫的基本特征
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膀,等等
二、其他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除了昆虫外,还包括其他类群。例如蜘蛛、虾、蜈蚣等等,但这些动物都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因此都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就因为附肢分节而得名。
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四、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虾、蟹提供了动物蛋白。
2、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植物传播花粉
3、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
4、果蝇是非常经典的遗传学实验材料
5、困扰:蚊、蜱虫、螨 叮咬人并传播疾病
实物引入:教师课前将罩在玻璃瓶里的活蝗虫或蝗虫标本放在学生实验台上的解剖盘里,上课后直接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解剖盘里的是什么动物吗,它是害虫还是益虫?
学生:积极观察
教师:多媒体展示不同节肢动物的图片
学生:观察
教师:比较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结构特征,
学生:完成P15表格
试找出以上动物的共同特征关于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部分的教学。
教师:上表中,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它们都属于昆虫。以蝗虫为例,试着描述昆虫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教师: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先用一定的时间学生自己观察和解剖蝗虫,搞清楚蝗虫的各部分结构,然后再通过两个生理小实验和两个观察实验,解决蝗虫各主要部分的生理功能。)
教师:在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时,教师在大屏幕或(投影仪)上出示观察提纲:看一看,蝗虫的身体表面有什么结构特点?身体分哪三个部分?
学生:观察,教师用模型(或多媒体大屏幕)进行整合。接着观察蝗虫的头、胸、腹三部分,
教师:出示观察提纲:
头部有哪些结构?胸部有几对翅?
几对足,各有什么特点?
腹部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结构?
学生:分部观察,由前到后、由表及里,边观察边填写观察记录表,最后归纳出昆虫的主要特征。
教师:蝗虫是如何呼吸的?呼吸器官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触摸蝗虫身体,身体是柔软的还是坚硬的?
学生:坚硬的
教师:学生观察的表格,总结昆虫的基本特征
学生:讨论总结
认识常见的节肢动物
重点知识
教师重点强调
观察实物开始,会使学生将注意力很快集中到眼前的蝗虫,兴趣油然升起,这是一种既突出主题又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较好的引入方式。
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特性到共性,再由共性来判断特性。同时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做学法指导,教会学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会学”比“学会”更有价值。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同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要节省时间。
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情。
学生自主观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总结让学生提高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自己亲身体验,来进行学习,加深印象
昆虫的主要特征是重点内容。以分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学生自主学习其他节肢动物,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培养同学积极主动思考能力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重点内容。以分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对学过的知识加以总结,让学生养成总结的好习惯。
课堂上已经总结的内容加以整理,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动物名称
七星瓢虫
蝗虫
蜘蛛
蜈蚣
虾
体表是否较硬
是
是
是
是
是
身体是否分节,不同体节是否有差别
是/是
是/是
是/是
是/是
是/是
有无触角,触角是否分节
有/是
有/是
无
有/是
有/是
有无翅
有
有
无
无
无
有几对足,足是否分节
3对/是
3对/是
4对/是
多对/是
5对/是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2课时)
一、昆虫------蝗虫
头部: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对复眼,口器
1、形态结构 胸部:一对前足、一对中足和一对后足、两对翅膀
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听觉器官,生殖器官
2、体表:外骨骼:包裹在体表外,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具有蜕皮现象
3、呼吸过程: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二、其他节肢动物:蜘蛛、蜈蚣、虾
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四、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