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
1、教学目标
(1)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知道数是有大小的,理解符号“=”“>”“<”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符号来描述数的大小。
(2)在比较的过程中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初步知道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初步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概念。
(3)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对于数学符号“=”“>”“<”的认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了大于号、小于号、等号,但这些知识是不够严密的,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深化。
3、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或“<”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难点:在比较的过程中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初步知道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初步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概念。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大森林里可热闹了,在举行运动会呢,想去看看吗?
??? 提问:瞧,运动员登场了,让我们看一看有哪些队参加比赛?你知道它们每个队各有多少名队员吗?
活动2【讲授】二、认识“=”
1. 谈话:比赛马上开始了,如果你是裁判,你会选择哪两个队参加呢?
?2. 为什么你们都选择小兔队和小猴队?
?3.谁能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能看出小兔和小猴同样多?
4. 学生评价。排的怎么样?为什么好?
?? ?5. 谈话:你有什么发现?
6. 认识等号并教学等号的写法。
活动3【讲授】三、认识“>”和“<”
师谈话: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小兔队和小猴队的队员同样多,选择这两队参加拔河比赛公平。为什么不选松鼠队和小熊队?
你能像刚才这样,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将松鼠和小熊排一排,比一比吗?请大家用学具摆一摆。(找一个同学上黑板贴动物头像)
2. 全班汇报。和他摆的一样吗?
3. 提问: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比较的结果吗?
4. 认识“>”,教学写“>”。
学生作业展示。
5. 认识“<”。学生写一写。
6. 区分比较“>”和“<”。
师:仔细观察“>”和“<”,你能看出他们不同的地方吗? 再看看,“>”和“<”的开口对着都是什么数?
师:我们可以用一句儿歌来区分大于号、小于号。想学吗?开口朝左大于号,开口朝右小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学生一起说。)
7.揭题板书
活动4【练习】四、巩固练习
1、第一题:摆一摆,填一填2、师:不错,顺利的过了第一关,巧虎说别急还有一题呢,想看看吗?
出示第二题。3、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太厉害了,巧虎出的题一点儿也没有难住你们,
活动5【活动】游戏
看看谁大
活动6【活动】五、全课小结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师生共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