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氧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味、态、密度、水溶性)。
2.知道氧气的用途。
3.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逐步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2.认识到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物质燃烧现象的表述方法
2.学会观察与比较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引导阅读、归纳。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最多的是__,其次___(学生回答)。氧气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它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气体。本节课我们先学习《2.3氧气的性质》。
[多媒体展示]:《2.3氧气的性质》
[多媒体展示]: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回答]: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教师活动]:展示一瓶氧气供学生观察其物理性质。
[结论]: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多媒体展示]:一.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1.429g/L)比空气(1.293g/L)略大;
3、氧气不易溶于水(标准状况下,1L水溶解30mL氧气)。
总结: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4、氧气的三态变化。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物质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镁)反应现象是什么?我们前面讲解过,这些实验中氧气帮助燃烧,也就是说,氧气具有助燃性。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下面这几种物质(铁丝、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反应有何现象?
[多媒体展示]:二.化学性质(助燃性)
[实验]:演示[实验]铁在氧气中燃烧
[提问]:在学习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我们在集气瓶底部装要预先装少量的水或瓶底铺上一层细沙,为什么?带着问题讲解实验注意事项。
[多媒体展示]:注意事项:1.火柴的作用:引燃铁丝
将铁丝绕成螺旋状:聚热
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防止火柴燃烧消耗集气瓶中过多的氧气,而使铁丝不能顺利燃烧。
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薄层细沙:防止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但在氧气中剧烈反应,说明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却有可能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并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多媒体展示]:2.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①、在空气中:发红。
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的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那么木炭和蜡烛在空气和氧气
中燃烧又会有哪些不同呢?
[实验]:学生实验[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学生动手实验。
[总结、多媒体展示]: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①、在空气中:燃烧发红。
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文字表达式: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学生实验[实验3—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学生动手实验。
[总结、多媒体展示]: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火焰。
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文字表达式:
由这三个实验不难看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可得出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还能说明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通常要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为剧烈。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应用:氧气的检验。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复燃,则为氧气。
[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展示]:(1)供给呼吸:登山、宇航、医疗。
(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
[总结、多媒体展示]: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物质燃烧实验现象的叙述方法:
一光(光的色、态)
二热(是否放热)
三生成(生成物的色、态)
研究氧气的性质用到的科学方法:观察与比较。
思考:镁、磷、碳、铁和氧气的反应从文字表达式上分析有什么共同点?
由多种物质变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简记为:多变一
本节收获:1.知道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可以与很多物质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
2.在化学反应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3.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板书设计
2.3氧气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二、化学性质 助燃性。
三、用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四、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五、物质燃烧实验现象的叙述方法:
六、研究氧气的性质用到的科学方法:观察与比较。
七、化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