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九上化学 4.2水的变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京改版九上化学 4.2水的变化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1-27 21:4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第四单元 《水的变化》
科目: 化学
教学对象: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归纳出单质、化合物以及氧化物的概念。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 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比较陌生的。所以非常有必要对水的组成这一课题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对水的组成形成正确的认识;了解水的化学式;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中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要求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满足他们探究式的思索,和创造性的发展。他们不喜欢枯燥、传授式的讲解,更乐于在探究、交流中获得知识。本节课,正好利用这个机会,从印度某海域发生火灾引入并展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的距离,。让他们充分感受探究的乐趣,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选用多媒体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以及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元素。
2.教学难点: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单质、化合物以及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俗话说水火不相容,但是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却燃烧起熊熊大火。你们相信吗?
【播放】影音文件“1977年11月9日,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里斯某一海湾的水域内,发生的一次大火。”
【提问】海水为什么会起火呢?这跟水的组成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我将带大家来探究水的组成。
?不相信
带着疑惑观看影片。
学生带着疑惑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
给学生提出疑问,学生并且通过观看影片,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精神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
?
?【介绍】电解器的使用方法。
教师再讲台上进行演示,带领以8人为一组的学生进行实验,并在实验后回答以下问题:【提问】在接通电源后,正负电极产生什么现象?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正极负极产生的现象,并及时纠正学生的描述不当之处。
【板书】实验现象:正极,负极均产生大量的气泡。
【提问】正极,负极产生的气体的量有什么关系?请分别记录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
?学生带着疑惑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
带着新鲜感来观看老师演示,并认真倾听老师讲解。?
学生认真按照老师的要求和实验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
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
?学生对操作陌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提问】请问正极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气体?请同学们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板书】正极: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氧气【提问】负极产生的是什么气体?请同学们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板书】负极: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氢气
??学生用燃着的木条点燃负极产生的气体,并观察现象。并积极回答问题。
学生做笔记。
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积极踊跃回答问题。
学生做笔记
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语言概括能力。?
复习化学变化的旧知识,师生互动,调节课堂气氛。
?
?【提问】在上述反应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生成的新物质是什么?该反应是物理变化或是化学变化?
【归纳】
通电
水———→氢气+氧气
通电
H2O———→H2+O2
【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讨论】反应前物质中有什么元素?反应后呢?
【归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积极踊跃回答问题。
学生做笔记
分小组讨论问题
学生思考问题,并分小组讨论。

?复习化学变化的旧知识,师生互动,调节课堂气氛。
分小组讨论,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提问】
通电
水———→氢气+氧气,反应中,产生的氢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它由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巩固练习】
【展示】给学生展示一瓶氢气,请学生观察,并说说氢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节日时候,放飞的氢气球,是向上飘还是往下沉?说明了氢气的密度和空气的密度有什么关系?
【归纳】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演示】教师将以收集好的一试管不纯净的氢气点燃。
?学生做练习
学生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踊跃回答,归纳氢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听到尖锐爆鸣吃惊,开始进行讨论。
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是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及时巩固新知识。
贴近生活的化学问题,学生更加感兴趣,也更容易识记。
?
?【巩固练习】
【提问】请同学们将水,氢气,氧气进行分类。
【讲述及归纳】像氢气和氧气这些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板书】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讲述及归纳】像水这样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板书】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练习】给出一些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式,让学生判断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提问】找出下列物质的共同点:H2O,H2O2,CO2,P2O5。
【讲解及归纳】像这些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叫氧化物。
【板书】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巩固练习】
?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述,并做笔记。
学生认真做练习。
?让学生从分类知识自己找出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特点,来总结这些概念。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
?【课后练习】
【本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学习的内容。
【课后作业】展示课后作业。
?学生记下本节作业。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只是有系统的了解,有助于对知识的识记。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交,让学生反馈学习的成果。
?
七、教学评价设计
?教师给学生印发实验报告单,让学生分小组完成,完成之后以小组为单位互换实验报告单,以学生来批改,并把评分标准分为A, B, C,D四个等级。
2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教师亲自批改,并且把作业的评分等级分为: A, B, C,D四个等级来评分。
?
八、板书设计
?水的变化
实验现象:正极,负极均产生大量的气泡。V正:V负=1:2
正极: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氧气。
负极: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氢气。
V正:V负=V氧气:V氢气=1:2
通电
水———→氢气+氧气
通电
H2O———→H2+O2
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归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九.教学反思
1.??????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我遵循初中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满足他们探究式的思索。学生不喜欢传授式的讲解,于是我使用小组合作实验,讨论问题,以及观看实验视频等方式来授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感受探究的乐趣。
2.??????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把课堂的氛围跳动起来,更加注重小组活动,把重心放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归纳---结论的过程;而且我会接受我的听课老师的些许有建设性的建议,在课前先复习氧气的检验方法和纯净物混合物的知识,因为学生接触化学的时间不长,对之前学习过的化学知识记忆还不深刻,先复习能起到对下来的气体检验有铺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