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五章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式
学科
化学
学段:九年级 第一学期
年级
初三
教材
化学(北京出版社) 九年级上册
教师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思、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本节课主要涉及其中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的三重表征是宏观、微观、符号的相结合,本节课是利用化学式将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建立联系的一节课。课堂设计以探究教学方式为主,打破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对于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共同总结得出结论,适应了新课程改革,新教材的改版,体现了化学用语的先入为主的指导思想。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不仅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知识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节的功能和价值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元素等知识基础上,进行化学式读写和化学式涵义的教学,本课时的内容非常重要,能够较好的掌握它们对于以后化学式的计算和化合价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本课题是继分子、原子、元素、离子之后的一节内容,对化学式学习。而本节课的内容是“四基”中化学用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生今后学习化学方程式,必不可少的工具。化学式是由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而成的,以水的化学式微粒,引出本节知识,并着重讲解了化学式的意义,最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分组探究化学式的书写,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这样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写出许多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式,但他们还不知道的这些就是化学式,而且对于这些化学式是如何书写出来的,怎么样读,有没有规律可循等内容非常感兴趣,通过化学式含义的学习让学生能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式;掌握化学式涵义;理解化学式周围数字的不同含义;学会物质化学式书写的一般约定。
2:通过化学式意义的学习,:学会用化学语言表述物质的组成,会用化学式将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在一起。
3:通过化学式的学习,感受化学语言独特的魅力,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喜爱;能够把知识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化学式的书写;化学式的涵义。
教学难点: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化学式周围数字的涵义。
教 学 流 程
核心问题
活动
化学式
概念引入
化学式
概念理解
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一般规律
概念的运用
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提出
概念
环节二
概念
理解
环节三
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
环节四
宏微观
相结合
环节五
巩固
提升
小 结
【交流分享】你能用你所想到的尽可能多的方法表示“水”这种物质?这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问题1】写出并观察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你能说出什么是化学式吗?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氧化汞
【板书】
化学式的定义
【讲述】
以上这些化学符号它们分别表示了氧气、水、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氧化汞等物质的组成。每种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表示每种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只有一个。
【任务一】请你从物质、元素方面(宏观)和分子、原子方面(微观)说说水的化学式的含义。
【板书】
【练习】请说出灭火器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式含义
【任务二】:认识各种符号的含义
【问题2】看标签,说一说组成元素
活动一:完成学案上的问题一,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进行物质分类。最后得出规律性的写法和读法
【ppt展示】
【ppt展示】
【ppt展示】观察图片说说不同粒子(原子、离子、分子)构成的物质,他们的化学式与微粒的关系?
【任务引领】完成学案中的巩固提高
1、非典时,很多地方使用过氧乙酸消毒,它的化学式是C2H4O3,请回答:
①过氧乙酸由 元素组成的;
②每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③每个过氧乙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我们学习了化学式书写的一般约定及其义含义,并将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关于化学式的其他知识,以后我们将继续学习。
【活动一】
思考 汇报
学生在笔记上写出
与同学老师核对,根据这些化学式总结出什么是化学式
倾听 了解纯净物只有唯一的化学式
【活动二】
思考 小组讨
汇报
修正学案
以水为例笔记化学式的含义
【完成学案的表格】
汇报
观察标签
说说化学式含义
了解化学式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学案的空白处,完成物质分类的知识网络图
【小组归纳】观察化学式的写法,总结出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书写的规律。
【观察归纳】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刚石——C 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是离子的个数比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化学式就是表示其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巩固练习,反馈答案
【积极思考并回答】
从学生熟悉物质入手,激发学生想学习的欲望
从已经学过的物质的化学式入手观察自己说出化学式的定义,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理解化学式的
含义
知识迁移 从水的含义理解过渡到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含义,从而理解其他化学式含义。
结合以前学过的元素符号含义,有数字的符号的含义,总结常见化学符号的意义。
认识到化学式不仅是科学、规范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也是我们研究、学习、和应用化学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国际上通用的化学用语,实验室和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感受到化学式就在身边,自己也可以写出很多化学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让学生更好的练习归纳总结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感受读写规则。
通过图片这种直观的感受化学式是如何将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间的关系构建起来的,渗透化学的三重表征:宏观、微观、符号。
学生可以感受到从符号联想到宏观物质再想到微观,帮助学生树立微粒观。
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
本节课化学式的学习,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此节课是学生是否学好化学的一个分化点,对于元素符号记不下来的学生,要及时做好补救工作。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要精讲、精练,抓规律、做示范。理解化学式的意义。因此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自主互助学习”,利用了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拓展延伸三级导学法,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它强调了学生的“学”。注重了学生的情感的发展,引导学生的思维形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的成“人”教育上,又起到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的重要作用。课堂中从如何表示水这种物质入手设疑激趣,通过观察常见物质的化学式给化学式下定义: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化学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明确化学式不是凭空写出来的,而是前人经过多次的精密实验,测定物质的组成后推算得出来的。每一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都可以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通过水的化学式含义,归纳总结出其他化学式的意义以及书写化学式的方法。然后用课堂练习对化学式加以巩固、熟练。课堂上大量展示微粒与宏观物质的对比图片,充分渗透化学式是链接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的一架桥梁。体现了学科素养中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思想,也更加明确化学式的含义。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纸笔测验:
1.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A.H2 B.2H C.2H+ D.2H2
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O2 B.H2O C.CO2 D.H2O2
3.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的化学式为CH2 B. 乙是单质
C.一个丙分子中有6个氢原子 D.丙中C、H、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3:8
4.2H2O中有 个氢原子;5P2O5中有 个氧原子。
5.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三个水分子 (2)两个氮原子 (3)两个氮分子
(4)一个钠离子 (5)两个氯离子
6.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碳 硫 磷 铁 氧气 氮气 氦气
(2)四氧化三铁 五氧化二磷 二氧化锰 二氧化碳
(3)氯化钾 锰酸钾 硫酸铜 氯化钠 高锰酸钾
二、调查问卷
1.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本节课最让你喜欢的环节是什么?
3.你还存在的疑问或你还想提出的问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