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子发芽实验(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种子发芽实验(二)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28 13:1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种子发芽》(二)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喜欢上科学课,虽然好动手爱动脑是孩子的天性,但是由于年龄较小,并且科学知识、生活经验的不足,都会影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接受。而且学法是教法的支撑点,没有学法指导,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不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我更重视学法指导,在教学中以观察、交流、小组讨论、学生动手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感悟、深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因此,从始至终我都注意到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的基础,借以生动的课件演示,给学生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 .
教材分析
1、《种子发芽试验》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一课,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2、种子发芽试验(一)(二)是第三课的基础,因此做好种子发芽试验是非常重要的。
3、这节课教材安排了学生经历: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设计种子发芽试验—种子的发芽试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等环节,让学生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上第四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教学反思:
1、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构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一科学概念。在这一课中要求学生自己制定实验的计划,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和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并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 整堂课教学下来,对于科学概念的建构基本能够达成,特别是学生前概念的认知很充实,生活经验比较丰富。
2、主要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在指导学生制定计划和实践的种植上。对于制定如何制定好实验计划的各个步骤,一开始学生都没有进入到状态,不知道怎么去做计划,而且在引导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可能是种植绿豆对他们而言,其实很简单,而所谓的计划并不是特别重要,所以对于一个问题的提出,他们的回答很难集中到这一点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意义理解不够。因此在这一环节上,我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去帮助他们去整理。 ? ?
3、虽然只是本学期的第一堂课,但是在培养学生习惯上,特别是在实践操作的习惯还是很欠缺的。在课堂上,因为教师在,学生能够动动手做做实验,而一旦进入到课后,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就会下降,我觉得学生在课外研究活动中的积极性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探究和观察习惯,更多的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的样子。
总之,科学的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最高宗旨的学科。学生存在的问题,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问题,但这也是在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周期后形成的,所以如何把学生这些不良的习惯纠正过来,是在后面指导学生课外观察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因为在后期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下列方式来尽可能帮助学生。第一:加强实践活动的指导性。对于一些需要学生做的实践活动,教师要在课堂上把方法先教给学生,让他们知道可以怎么做。然后抓住课余时间,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发现有问题就及时解决。并在后面的课中及时提醒全班学生。第二:加强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评价工作。对于实践活动认真的学生及时的提出表扬或者是鼓励,一个小活动,一次比赛都要及时的进行评价。并把做的好的学生让他们给大家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之谈。第三:教师亲身力行。对于那些实践活动,在要求学生做的情况下,教师自己也要跟着做,并可以和学生做比赛,看谁做的好,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兴趣。 ? ?? ?做好教学工作,需要我们认真的对待和持之以恒的坚持,我们的成功来源于学生。所以,我们自己要先身先士卒,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才能做最好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