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光的色散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5光的色散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1-29 10:2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光的色散
教学模式说明:
《光的色散》这节课内容主体分为三部分: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看不见的光。本节的知识与生活、生活联系非常多。
第一部分内容光的色散,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色散现象,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折射现象,我通过引入演示:一束激光通过三棱镜
传播的路径,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白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色散)内容。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亲历实验的过程,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取所需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了仅仅教师做演示实验的传统教案模式。
第二部分色光的混合,这部分内容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利用色光混合器进行三原色的混合,通过主动实验获得知识。我通过演示计算机中的颜色也是通过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照比例混合而成的让学生了解色光混合的实际应用。
第三部分看不见的光,这部分内容我采用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模式,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小资料如何发现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引发学生积极学习知识的欲望,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和学案的小资料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师生的交流、讨论,初步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图片、和小实验“红外报警装置”“验钞”让学生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我在学案中安排了结合本节课内容的三个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课后完成并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初步了解太阳光谱。
2.知道光的三原色及色光的混合规律。
3.初步认识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了解它们的性质。
4.了解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生产、军事、高科技领域等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尝试对不可见的事物通过其可见的效应来对该事物进行研究的方法。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3.经历色光混合的实验探究过程。
4.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初步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亲和感;培养尊重事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红外线、紫外线在高科技上的应用,体会科技的力量。
3.客观地看到社会进步的同时,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了破坏,从而形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三原色。
难点:探究色光的混合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法
实验器材:三棱镜、强光手电筒、水盆、平面镜、验钞笔、光的三原色合成实验器、白屏、紫外线作用演示器、红外线作用演示器、人民币。
分组器材:三棱镜、强光手电筒、光的三原色合成实验器、白纸(白屏)、水盆、平面镜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折射现象,一束激光通过三棱镜是如何传播的呢?
演示:激光在三棱镜的折射现象。课件展示光路图。
提问:发生了几次折射?折射光线最后向棱镜的哪里偏折呢?
观察激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现象,并回答问题。
通过再现单色光激光在三棱镜的折射现象使学生回忆和本节课有关的知识“折射现象”为下面的太阳光(白光)的折射,即光的色散学习做准备。
课教学
一、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
2.可见光谱
二、色光的混合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三、看不见的光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课外实践
1.引导学生利用白光手电筒、三棱镜、白光的折射实验
2.总结概况什么是色散;
3.介绍牛顿首先进行了色散的实验,解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介绍不仅玻璃三棱镜能将太阳光色散,用其他透明介质如水、塑料等制成三棱镜也能使太阳光色散,演示水盆分解太阳光的实验。
4.太阳光分解为七色光的原因;什么是可见光的光谱。课件分析原因。
5. 彩虹图片展示,
提问:联系刚才的色散实验,请分析一下彩虹形成的原因?
1.色光混合的引入利用折射光路的可逆性分析。课件:白光色散成七色光又合成为白光。
问题:七种单色光的任意两种或几种混合后将是什么颜色呢?
2.展示图片电视机、电脑的图片。视频:放大镜看彩色电视的画面。
分析:由于电视和眼镜直接的距离,看到的是混合后的效果,简单说明混合原理。
3.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红、绿、蓝色光的混合
课件总结概况学生的实验现象,介绍色光的三原色。
4.演示:电脑显示屏上的颜色是如何得到的。
1.内容引入:光谱上的色光是我们看得见的。还有我们看不见的。课件:小资料,介绍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发现。
引出学习内容看不见的光。
2.布置自学内容:阅读课本P86-87页的内容和学案上的小资料。
3.交流学习结果,教师并做总结概括。课件展示应用图片。
在总结的过程中演示红外线音乐控制装置,红外线强弱与温度的关系。演示紫外线的应用
验钞笔。
总结本节课学习到了什么,知识要点。
联系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布置课外实践活动。学案上有。
实验探究: 白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现象。
实验并观察白光折射后的现象,并填写学案
学生描述实验探究的现象和结果。
学生描述刚才看到的色光有哪些颜色。得出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学生思考、回答
知识应用及分析。
通过观察发现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细光条排列组合成的。
实验:利用光的三原色合成实验器将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填写实验现象总结交流实验现象和结果。
观察
学生阅读,并由两名同学朗读资料内容。
自主学习,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和应用。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填写在学案上。
互相交流学习结果红外线的特点、应用和紫外线的特点、应用,以及紫外线的防护,联系社会臭氧层的保护。
回顾、回答
体验体验科学探究和小组合作实验的乐趣。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实验的过程。
通过简单介绍科学家的贡献,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史。
通过色散的学习,解释生活中的色散现象,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通过图片创设情境为新课内容色光的混合做铺垫。
培养观察现象的能力。
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
通过分组实验色光的混合,让学生体验各种颜色形成的原因。
通过色光混合的实际应用,结合生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物理与社会的联系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搜集资料,自学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五节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
色散现象: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可见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混合
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R G B
三、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
2.紫外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