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5.4眼睛和眼镜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5.4眼睛和眼镜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1-29 22:0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和方法
● 通过模拟眼睛成像活动,经历、体验和领悟眼睛成像的原理,通过比较实验,领会近视的成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关心残疾人和热爱世界的情感;
●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二、教学要点
1.重点: 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2.难点:眼睛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三、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四、教具
充水的透明气球、用手电筒制作的光源、凸透镜两只(焦距不同)、白纸两张、凹透镜一只、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研究研究课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之一: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它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眼睛会流露出你的感情,是心灵的窗户。(关键词:明亮的眼睛,心灵的窗户)
情景之二:我国大约有3亿人患近视眼,占全世界近视眼总数的30%以上。
情景之三:我国学生的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一位。中小学生近视率高达35%,其中高中生达到70%左右。
由此启发,让学生提出问题,并选取其中三个问题作为本节课研究的主题。
(1)眼睛为什么能看清物体?
(2)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
(3)近视眼和远视眼应如何矫正?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会流露出你的感情,被称为???????????????。(填空)
学生了解我国近视的现状。
我们都拥有一双眼睛。有关眼睛,你想了解什么问题?请提出一个有关眼睛的问题,写在下面:
(过渡:为了解决你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和学习与眼睛、眼镜相关的知识)
(二)模拟眼睛成像(探究“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投影眼睛结构视频、图,观察我们眼睛的结构
逐一介绍眼球的结构,并与相应的光学仪器相对应(提示学生,我们晶状体的焦距很短,只有1~2cm,因此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都在两倍焦距以外;同时让学生观察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的位置,为学生实验做好铺垫)。
简单介绍桌上的器材:充水的透明气球、用手电筒制作的光源、凸透镜两只(焦距不同)、白纸两张,让学生有一个初步了解。
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眼睛成一个什么样的像?”进行合理猜想,教师对猜想进行归纳和汇总。
组织学生讨论:⑴实验器材的装置;⑵实验的步骤;⑶记录信息的方法;⑷应注意的问题;并对讨论结果完善补充。
实验一:把凸透镜与充水的透明气球紧帖放置,光源放置在凸透镜前两倍焦距之外并正对凸透镜,把白纸放置在充水的透明气球后接收像,记录成像的位置。
2.眼睛的调节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人眼睛如何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
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共同归纳总结:远眺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较薄,焦距较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近观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较厚,焦距较短,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又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
观察并了解我们眼睛的结构
眼球的结构:
?????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相当于光屏,物体在它上面成像(填空)
明确玻璃体用充水的透明气球演示;晶状体用凸透镜演示;视网膜用白纸演示。
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小组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有效的信息:物体经过眼睛成倒立、缩小、实像。
思考并讨论

共同归纳总结
(三)近视眼的成因(对比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近视眼的成因是什么?”进行合理猜想,教师对猜想进行归纳和汇总。
组织学生讨论:(1)如何在上一个课题的基础上选用器材;(2)进行对比实验的步骤;(3)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4)应注意的问题。并对讨论结果完善补充。
小组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有效的信息并与实验一的成像的位置相比较,得出结论:眼睛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变厚,使光线在视网膜前发生会聚。
实验四:在前面三个实验的基础上,更换一个焦距比较短的凸透镜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成像的位置与实验一相比较。
多媒体演示加深印象。
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理由。
个人猜想、记录
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小组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有效的信息并与实验一的成像的位置相比较,得出结论:眼睛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变厚,使光线在视网膜前发生会聚。
(四)近视和远视的矫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实验五:近视眼的矫正
取一个较大的焦距(当作正常眼)凸透镜,调节白纸(光屏),光源成清晰的像在光屏上。换上一个较小的焦距凸透镜(当作近视眼),白纸(光屏)不动,观察光屏上像的情况。在凸透镜前插上一个凹透镜(或学生的近视眼镜),观察白纸(光屏)上像的情况。
多媒体演示加深印象
2. 实验六:远视眼的矫正
取一个较大的焦距(当作正常眼)凸透镜,调节白纸(光屏),光源成清晰的像在光屏上。换上一个更大的焦距凸透镜(当作近视眼),白纸(光屏)不动,观察光屏上像的情况。在凸透镜前插上一个凸透镜(或老花眼镜),观察白纸(光屏)上像的情况。
多媒体演示加深印象。
  介绍有关眼保健知识,进行用眼卫生教育。
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理由。
个人猜想、记录
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小组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有效的信息并与实验一的成像的位置相比较,得出结论:眼睛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变厚,使光线在视网膜前发生会聚。
?
小组实验、研究、操作、记录
?
?
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做到用眼卫生
?
?小组实验、研究、操作、记录
(五)小结,布置课后学习
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并完成课后学习。
课后学习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可以回答你上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了吗?把你的结论写在下面。如果还不能解决,课后与同学讨论或与老师探讨。
2.按课本上“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知识,测出你的近点。你的近点是多少?和其他同学或家庭人员比较一下,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的近点相同吗?探究一下,其中有什么规律?你能完成你的探究报告吗?
3.谁不希望自己拥有一双明澈的眼睛?“爱护眼睛,远离近视”,是我们健康用眼的主题。写一句爱护眼睛的话,记在下面,并要求自己努力做到: 。
4.调查一下我们及周边学校中学生用眼情况,统计出近视率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班里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