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5.6本章复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5.6本章复习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1-29 22:1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光学成象实验复习》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及其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3.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内容与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复习光学知识中三个重要的成像实验:小孔成像实验、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实验。回归课本,同时在学生熟悉结论的基础上,逆向思维思考实验器材的选择作用以及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学生对这些实验的探究过程和结论已有所认识,但有些实验设计的目的模糊,所以本节课主要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
复习目标: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及其特点。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探究平面镜成像时探究过程中的问题及其特点。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探究凸透镜成像时探究过程中的问题及其特点。
重点:
平面镜成像实验设计及问题探究
凸透镜成像实验设计及问题探究
难点:凸透镜成象条件及应用
课时:1课时 复习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复习课
通过插入装水的杯中的铅笔在水中部分向上弯折的现象,引导学生得出看到的是铅笔所成的虚像,从而引出这节复习课----光学成像实验复习。
归纳感知寻找疑惑
小孔成像
平面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
实验
装置




1,将小孔对着
在 看到烛焰呈现的像。
2,改变蜡烛到小孔的距离(物距)观察焰烛像的变化
1、竖立一块 _______作为平面镜。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___,再拿一支_____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面移动.
3,当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_____。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目的是 。
1.估测凸透镜焦距
2,将、、按顺序放在光具座的直线上,调整 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 ________
3,把蜡烛从远处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u ﹥2f,u =2f,2f﹥u﹥f,u=f,u﹤f,调整_________,使烛焰在光屏上成 清晰的像 观察像的大小、倒正以及物距、像距的大小,
深入展开分类辨析
小孔成像
平面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
成像原理
倒立条件




倒、正
正立条件
实像条件
虚、实
虚像条件
缩小条件
大、小
等大条件
放大实像条件
放大虚像条件
五.学以致用联系生活
1.如图所示蜡烛通过小孔在右边光屏上成了一个像,这就是物理学上说
的 成象,这说明光 传播的。
2.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茂密的树林下,常能在地上见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太阳的虚像 B.太阳的实像 C.树叶的影子 D.树叶的实像
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B.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C.物体越靠近平面镜,像越大 D.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4.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A B C D
5.张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
(2)将凸透镜固定在图所示的光具座位置不动,张华将点燃的蜡烛移至10cm刻度处,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若将点燃的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他通过凸透镜看到烛焰的? 、放大的虚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3)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 ( ??? ??)
A.完整的像???? ?B.一半的像????? C.无法成像
课堂小结加深理解
小孔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
凸透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