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东三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豫东三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3-08 20: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南省豫东三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卷(卡),试卷共8页,有两大题、33小题。第Ⅰ卷为选择题,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统一用0.5的黑色中性笔,选择题用2B铅笔涂黑。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答题卡和答案卷一并收回。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60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多选、少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
1.我国西气东输的根本目的是:(  )
A.缓解西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    B.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C.不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D.有利于中部地区产业升级
2.山西能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包括(   )
A.露天矿表土的剥离 B.矿区道路建设
C.放射性元素的辐射污染 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读地球某日太阳光照图(右图),回答3~5小题。
3.这一天,图示表示的节气是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4.此时最接近下列哪一个节日(  )
A.劳动节 B.儿童节 C.圣诞节 D.国庆节
5.这一天,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夜等长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无法确定
6.陆地向海洋延伸的浅海地区称 (   )
A.大陆坡   B.大陆架   C.洋盆    D.海沟
7.我们这里四季分明,夏季炎热,经常下雨,冬季寒冷,很干燥。”的气候特征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学生介绍的是(   )
A.撒哈拉地区  B.北京  C.西伯利亚地区  D.亚马孙平原
8.关于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  )
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D.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
9.立春以来,我省雨雪天气频繁,雨量大,光照不足,导致田间作物苗情长势差。这反映了天气对人类的哪方面的影响(   )
A.生活 B.交通 C.生产 D.军事
10.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 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森林破坏严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自古以来黄土高原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 (   )
A.使土壤的肥力得以恢复 B.增加了耕地面积
C.增加了粮食产量 D.加重了水土流失
12.人口自然增长率取决于 ( )
A.出生率  B.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C.死亡率  D.死亡率减去出生率
1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   )
A.天气 B.气候 C.温度 D.季节
14.下列四幅图是同纬度的四个地区,其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
A. B. C. D.
15.阿拉伯国家居民大多信奉(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喇嘛教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16—18题:
16.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17.该产业部门属于(  )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18.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技术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价格 D.原料
19.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是(  )
①市场   ②劳动力     ③ 环境污染     ④内部交易成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读下列气候图,回答20-21题
A B C D
20、表示地中海气候的是( )
21、具有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特征的是(   )
22.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后的主导产业是(  )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高新技术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金密集型产业
23.雨林生态系统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  )
A.枯枝落叶中 B.地上植物体内
C.地下水中    D.土壤中
24.田纳西河流域自19世纪后期环境恶化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人口激增,对资源的大规模掠夺式开发
B.长期高强度种植玉米,造成土地退化
C.为了获取炼钢用的木炭,大片伐林,造成水土流失
D.炼钢企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25、能在很短时间内获得全面资料的技术是 (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电子通信技术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26-28题
26.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为(  )
A煤炭、天然气、水电
B.石油、天然气、煤炭
C.天然气、石油、水电
D.煤炭、石油、天然气
27.“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
28.“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 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不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 ; 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⑥
29.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土地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留出大面积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
B.调整农业、林业和牧业结构,扩大耕地面积
C.实行退耕还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D.实行退耕还牧,提高草原面积
30. .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约为(  )
A.600米 B.3666米 C.200米 D.2000米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共三大题,40分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要求
10分)
1.出山体各部位名称:(3分)
C 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
(2)现有A、B两条路线到D山顶,路线______(1分)爬山比较容易,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判断D山在G山的___________(1分)方向。
(4)已知D、G两山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D、G两山的实地距离为__________(1分)米。
(5)如果在图中C处有一条河流,河流大致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1分)
3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图中①地区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成立的是( )多选题(3分)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D.水资源污染严重
(2)图中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2分)人为原因是 (2分)
(3)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2分);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 (4分)。
(4)请简述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具体措施(5分)
33.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平面图”及“某输水平线纵断面示意图”,回答问题。(12分)
1.南水北调改变了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它是通过对水循环中的________(1分)环节施加一定的影响而实现的。
2.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三部分,上图所示输水干线为_____ (1分)工程的主体;b河是________(1分),C地位于________(1分)流域。
3.分析上述输水干线受水地区水资源缺乏的原因:______________(4分)。
三种调水方案中,最先实施的是________(1分)线方案,原因是__(3分)。
参考答案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60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D C C B B D C C D B A B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C B A C B B A A A C D B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三题(40分)
31题(10分)
(1)山谷(1分) 山顶(1分) 鞍部(1分)
(2)A (1分 ) A处等高线稀疏说明坡缓 (3分)
(3)北(1分)
(4)1200米 (1分)
(5)自东向西(1分)
32题(18分)
(1)ABC(共3分。选对1个给1分,选错整题得0分。)
(2)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2分)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2分) ;
(3)过度放牧、过度开垦(2分);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4分)
(4)①合理利用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答中5点给5分)
33题(12分)
1)地表径流(1分)
(2)东线(1分) 黄河(1分) 海河(1分)
(3)人口多,耕地面积广;经济较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总量少,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污染严重(4分)(答对三条即可得满分)
(4)东(1分) 利用京杭运河作为输水线路,降低了投资成本(3分)
Ⅱ阶段
中国大陆、越南等地
香港、台湾地区
Ⅰ阶段
欧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