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29 20:4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加法的运算律及其相关简便运算后学习的。对于乘法的交换律,学生学习表内乘法时有了初步体验,知道根据同一幅图能列出两个乘法算式,知道互换因数位置得数相同。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验算方法时,知道互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教材对乘法交换律的编排与加法交换律类似,也是由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引出一组算式,让学生初步理解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再让学生通过举例,经历分析、综合、抽象的过程,得出乘法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的编排与加法的结合律相似,但对学生探索的要求有所提高。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知识迁移,学生通过猜想、探究、归纳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理解其作用,为后面的简便计算作好铺垫。
学生分析
学生在本课前已经学习掌握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并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但学生对于加法运算定律的表述不是很清楚,本节课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要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知识迁移,从而学习掌握新知,并能灵活运用新知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过程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尝试法、观察比较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中&国教育*%出@#版网]
一、引入
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根据条件提出问题。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om]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二、新授[来%源:@z~&zstep#.com]
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1)4×25=100(人)
25×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它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来^源@:&%中~教网]
小组合作学习。
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④字母表示。
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运算定律?为什么?
4×5=2×10
a+b=b+a
a+b+c=a+c+b
a×b×c=a×c×b
4×6×25=6×(4×25)
1×2+3=1×3+2
2.看谁算的快
492×5×2
25×166×4
8×5×125×40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人) 4×25=100(人) (25×5)×2 25×(5×2)
25×4=4×25 =125×2 =10×25
(学生举例) =250(桶) =250(桶)
(25×5)×2=25×(5×2)
(学生举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b×a (a×b)×c=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