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2.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地去诵读,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3.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联想、想象,理解诗句含义,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4.了解诗词曲的有关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
学习《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引入新课
有感情地诵读我们学过的小令(散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引入新课。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元代另一位散曲家张养浩的代表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
二、文学常识
1、关于《曲》
曲是元代新兴的一种文学体裁。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包括套曲和小令。《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题目。
2、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官至礼部尚书。以直言敢谏著称。弃官归隐后,因关中大旱,被召为陕西行台中丞,治旱救灾,积劳成疾而死。
3、作品背景:
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这首小令是他在赴任途中写的。他凭吊古迹,用“山坡羊”的曲调共写了九首曲子。这组小令,总主题是吊古伤今,同情人民的苦难。
三、吟读,感知音韵美
1、读准字音
峰峦luán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chóu chú。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què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视频朗读欣赏;
3、教师示范朗读;
4、学生自由朗读;
5、指名读、齐读。
四、赏读,探寻意境美
1.结合注释研读小令,理解这首小令的大意;
2.教师指导点拨,翻译理解小令大意;
大意:群山延绵起伏,正如聚会在一起一样,关下波涛滚滚,像咆哮怒吼,在通往潼关的路上,关外有黄河,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要。
远望西都长安,内心思绪起伏,一路上看到不少秦汉时代的遗迹,引起无限的伤感。那成千上万的宫殿,如今都化作了尘土。
无论是哪个朝代的兴起,受苦的仍是百姓;无论是哪个王朝的灭亡,受苦的还是百姓。
五、品读,感悟曲情美
1、讨论下列问题,学生汇报,师点拨:
(1)把这首散曲划分为三个层次,概括各层大意。
明确:第一层(前3句),写潼关险要雄伟的形势。
第二层(中间4句),写由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焦土之事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第三层(后4句),指出历代王朝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运用了什么修辞与表现手法?
明确:以动写静、拟人手法。
“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
“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3)作者为何“意踌躇”且“伤心”?
A、“踌躇”是什么意思?
本来是犹豫不决的意思,这里是心里不安,不愉快的意思。
思考:望了西都,张养浩心情怎么就不愉快呢?
古代的诗人很有意思,西望长安的时候心情总是很不愉快。(出示幻灯片)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王粲
长安是当时的都城,他们离开了长安,其实就是远离当时的朝廷,所以他们难受。不仅李白如此,其他的几个诗人也是这样,他们都是为自己不能在朝廷为官而难受,为自己壮志未酬而伤心。
那“望西都,意踌躇”是什么让张养浩心情踌躇呢?
明确: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B、张养浩伤心的是宫阙成土。他作为一个明代人,秦汉的宫殿作土,他为何要踌躇、伤心呢?
明确: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现在,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怎能不令诗人踌蹰伤心呢?
C、这些宫殿是谁修建的?
(提示:当初修建咸阳宫,秦始皇动用了40、50万人,经历了几年才盖好。咸阳宫,几十万人花了几年时间才建好,但是不到一百年就被项羽一把火给烧了,不久汉朝开始了,又建了宫殿,然后又变成了土。就这样宫阙毁了又毁,百姓建了又建。)
明确: 作者遥望古都长安,思绪万千,曾经的辉煌,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张养浩不仅为宫阙成土而伤心,还为百姓心血白费而伤心,还为百姓即将重修宫阙的痛苦而伤心。
(4)诗人的情感,是不是停留在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悲,或是停留在为一代代王朝的兴盛衰败而踌蹰?
明确:不是。诗人关注的是老百姓。通过对历史清醒的认识,诗人感到悲愤的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诗人的可贵之处。
(5)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明确:总写作者的感慨(揭示主旨)。
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
对偶,使句式更加整齐,深化了文章中心。
(6)你们是否知道老百姓具体会受哪些苦?请用“百姓苦,是因为……”或“百姓苦,苦就苦在……” 的句式表述。
(7)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劳苦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
2、小结:这首散曲揭示了一个什么历史规律?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3、名句赏析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炼字角度赏析)
“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黄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这两句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从内容与主旨角度赏析)
“亡,百姓苦”的意思是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发,民不聊生;“兴,百姓苦”的原因是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宫室,劳役繁重,百姓就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深刻而警策,揭示了一个历史规律:不论朝代“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六、背读,在享意境美
背诵并默写这首小令。
七、中考链接
1、请写出这首元曲中表现作者同情百姓的语句。
答: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答:不是,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3、试分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答:“聚”写出了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这句话从视觉和听觉写出了潼关的险要,暗示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
4、对下列诗歌理解正确的项是:?(ABCD)?
A、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峻,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了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C、“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四句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提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9张PPT)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
新知导入
有感情地诵读我们学过的小令(散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引入新课。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元代另一位散曲家张养浩的代表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
曲是元代新兴的一种文学体裁。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包括套曲和小令。《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题目。
1、关于《曲》
文学常识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官至礼部尚书。以直言敢谏著称。弃官归隐后,因关中大旱,被召为陕西行台中丞,治旱救灾,积劳成疾而死。
2、作者简介:
文学常识
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这首小令是他在赴任途中写的。他凭吊古迹,用“山坡羊”的曲调共写了九首曲子。这组小令,总主题是吊古伤今,同情人民的苦难。
3、作品背景:
文学常识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张养浩
吟读感知音韵美
1、读准字音
(luán)
(chóu chú)
(què)
2、视频朗读欣赏
3、教师示范朗读;
4、学生自由朗读;
5、指名读、齐读。
吟读感知音韵美
1.结合注释研读小令,理解这首小令的大意;
2.教师指导点拨,翻译理解小令大意;
大意:群山延绵起伏,正如聚会在一起一样,关下波涛滚滚,像咆哮怒吼,在通往潼关的路上,关外有黄河,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要。
远望西都长安,内心思绪起伏,一路上看到不少秦汉时代的遗迹,引起无限的伤感。那成千上万的宫殿,如今都化作了尘土。
无论是哪个朝代的兴起,受苦的仍是百姓;无论是哪个王朝的灭亡,受苦的还是百姓。
赏读探寻意境美
1、讨论下列问题,学生汇报,师点拨:
(1)把这首散曲划分为三个层次,概括各层大意。
明确:
第一层(前3句),写潼关险要雄伟的形势。
第二层(中间4句),写由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焦土之事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第三层(后4句),指出历代王朝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
品读感悟曲情美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运用了什么修辞与表现手法?
明确:以动写静、拟人手法。
“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
“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品读感悟曲情美
(3)作者为何“意踌躇”且“伤心”?
品读感悟曲情美
A、“踌躇”是什么意思?
本来是犹豫不决的意思,这里是心里不安,不愉快的意思。
思考:望了西都,张养浩心情怎么就不愉快呢?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王粲
长安是当时的都城,他们离开了长安,其实就是远离当时的朝廷,所以他们难受。不仅李白如此,其他的几个诗人也是这样,他们都是为自己不能在朝廷为官而难受,为自己壮志未酬而伤心。
那“望西都,意踌躇”是什么让张养浩心情踌躇呢?
明确: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B、张养浩伤心的是宫阙成土。他作为一个明代人,秦汉的宫殿作土,他为何要踌躇、伤心呢?
明确: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现在,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怎能不令诗人踌蹰伤心呢?
C、这些宫殿是谁修建的?
提示:当初修建咸阳宫,秦始皇动用了40、50万人,经历了几年才盖好。咸阳宫,几十万人花了几年时间才建好,但是不到一百年就被项羽一把火给烧了,不久汉朝开始了,又建了宫殿,然后又变成了土。就这样宫阙毁了又毁,百姓建了又建。
明确: 作者遥望古都长安,思绪万千,曾经的辉煌,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张养浩不仅为宫阙成土而伤心,还为百姓心血白费而伤心,还为百姓即将重修宫阙的痛苦而伤心。
(4)诗人的情感,是不是停留在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悲,或是停留在为一代代王朝的兴盛衰败而踌蹰?
明确:不是。诗人关注的是老百姓。通过对历史清醒的认识,诗人感到悲愤的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诗人的可贵之处。
(5)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明确:总写作者的感慨(揭示主旨)。
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
“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
对偶,使句式更加整齐,深化了文章中心。
品读感悟曲情美
(6)你们是否知道老百姓具体会受哪些苦?
请用“百姓苦,是因为……”或“百姓苦,苦就苦在……” 的句式表述。
(7)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劳苦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
品读感悟曲情美
2、小结:这首散曲揭示了一个什么历史规律?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品读感悟曲情美
3、名句赏析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炼字角度赏析)
“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黄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这两句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品读感悟曲情美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从内容与主旨角度赏析)
“亡,百姓苦”的意思是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发,民不聊生;“兴,百姓苦”的原因是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宫室,劳役繁重,百姓就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深刻而警策,揭示了一个历史规律:不论朝代“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品读感悟曲情美
背诵并默写这首小令。
背读再享意境美
1、请写出这首元曲中表现作者同情百姓的语句。
答: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答:不是,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中考链接
3、试分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答:“聚”写出了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这句话从视觉和听觉写出了潼关的险要,暗示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
中考链接
4、对下列诗歌理解正确的项是:?( )?
A、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峻,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了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C、“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四句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提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中考链接
ABC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