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教案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历史
完成日期
课型
新授
课题
12 新文化运动
主备人
使用日期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代表人物及内容
掌握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相关作品,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领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矛头指向孔教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分组讨论法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复习旧知、做好铺垫(课件出示复习问题,学生记忆互查,5分钟):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
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
导入:引用陈独秀一段话,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新文化运动。
第二步:引课示标、明确方向(1分钟):
齐读标题,这节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齐读学习目标:
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代表人物及内容
掌握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步:自学指导(自查互记,十分钟后抽查。)
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P56-57页,2分钟时间,找出下面问题。)
第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问题: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相关背景有哪些?
(1)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1915年
标志:《青年杂志》的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陈独秀1915年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鲁迅。
(4) 重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人物扫描:
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对于学说,信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蔡元培
宗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实质:鼓励资产阶级新文化占领封建旧文化的阵地
自学指导二(阅读课本P57-58页,3分钟,找出下列问题。)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处理方式: 学生自学,教师提问并讲解。
问题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
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抨击礼教最猛烈——鲁迅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孩子还没吃过人罢!救救孩子!
——摘自《狂人日记》(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胡适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强调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中有物”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尝试集》第一部白话诗集
问题2: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四步:拓展探究(学生讨论,师生交流,五分钟后共同解决问题。)
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这件事怎么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处理方式: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问题并派代表回答。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构成了中国封建统治的理论和思想基础。要在思想领域反封建,就不得不把斗争矛头指向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已达到摧毁封建统治思想基石的目。因此,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从新文化运动在当时和后世的进步影响上来看,是正确的。但是在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片面性。从这个角度看,新文化运动又有历史的局限性。
今天我们对祖国传统文化,要全面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它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体现时代性。
第五步:巩固小结(2分钟)
第六步:当堂达标(一坐一转,10分钟,互检)
导训P35 1—4题 每题5分,5题(1)(2) 每问10分,共50分
独立完成,10分钟.
个人修订
板
书
设
计
兴起时间:1915年《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倡导文学革命
意义: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