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教案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历史
完成日期
课型
新授
课题
第9课 辛亥革命
主备人
使用日期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研讨历史资料,从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学会全面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
武昌起义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课标要求
掌握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回顾旧知(课件出示复习问题,学生记忆互查,5分钟)
1.兴中会成立时间、地点、宗旨。
2.革命党人在思想传播方面的著作及作者、成立的革命团体。
3.中国同盟会成立的目的、时间、地点、政治纲领、机关报。
4.中国同盟会的性质及意义。
新课导入: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第二步:引课示标(1分钟):
齐读标题,这节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齐读学习目标:
1.了解同盟会成立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及影响。
2.掌握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第三步:自学指导(一)(阅读42-43革命志士的奋斗,独立完成以下问题,勾画知识点,3分钟)
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处理方式:学生自学,老师提问并讲解。
表格出示
时间
领导者
起义
1906
刘道一
萍浏醴起义
1907
徐锡麟、秋瑾
安庆起义
1907
孙中山、黄兴
广西镇南关起义
1911
黄兴
广州黄花岗起义
结果都失败了
1907年7月,光复会成员徐锡麟在安徽安庆发动起义,失败被捕,壮烈牺牲。
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外侮侵陵,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天乎太瞽(gǔ) !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秋瑾《如此江山》
思考:诗歌反映一个世纪前的中国怎样的局面?
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材料研读: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蜇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起义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的进一步高涨,也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起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自学指导(二)(阅读P44--45武昌起义,独立完成以下问题,勾画知识点,3分钟)
1.武昌起义的时间、过程、结果。
2.武昌起义的意义。
处理方式:学生自学,老师提问并讲解。
明确:(1)谋划起义
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2)计划泄露
起义总部由蒋翊武任革命家临时总司令,孙武任参谋长。10月9日孙武等在汉口俄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革命机关被破获,起义领导人孙武、蒋诩武被迫逃亡。刘复基、彭楚藩等遇害。
(3)革命的爆发
①时间:1911年10月10日
②经过:占领武昌城,攻占汉口、汉阳。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③结果:10月11日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4)革命的发展
武昌起义以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清政府土崩瓦解。
问题2、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明确: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知识拓展:P45 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
第四步:拓展探究(学生讨论,师生交流,五分钟后共同解决问题。)
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处理方式: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问题,并派代表回答,师总结。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革命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革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革命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第五步:巩固小结(1分钟)
第六步:当堂检测(一蹲一坐,同桌互判 10分钟)
见导学,基础巩固1-6题,学以致用1-4题,每题10分,共100分。
个人修订
板书设计
第9课 辛亥革命
革命志士的奋斗 武昌起义 革命意义
萍浏醴起义 武汉三镇光复 推翻帝制
安庆、绍兴起义 全国响应 民主共和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