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三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龙岩市三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3-11 12: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建省上杭一中、武平一中、长汀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
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武平一中 熊雪梅 审核:曾素云 金中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空间分布范围(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区域)与热量、水分条件的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a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2.图中c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范围
广,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政策 B.交通 C.市场 D.劳动力
右图为某工业收益随空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3—5题。
3.该工业可能是
A.家具厂 B.炼铝厂
C.电子元件厂 D.制糖厂
4.图中显示该工业布局的理想区域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图中空间费用曲线先减后增的主导因素是
A.地租费用、市场近便
B.市场近便、工人工资
C.工人工资、政策影响
D.地租费用、交通费用
读我国人口变化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率),回答下列6—7题。
6.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时期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
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B.②时期,人口增长处于现代型
C.③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D.④时期,人口增长速度比较平稳
7.图示以后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大,这说明我国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人口出生率高
C.新增就业岗位有限 D.城市化进程快
下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读下图,回答8—10题。
8.B点所在气压带是
A.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B.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C.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D.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9.下图中和上图中A处气候特点最接近的是

10.若箭头还表示洋流流动方向,该处洋流是
A.西风漂流 B.日本暖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北太平洋暖流
11.“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圜道》)这段文字主要涉及
A.陆上内循环 B.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
C.水循环的降水和蒸发环节 D.全球水量不均衡原理
下图为“某大河流域的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2--14题。
12.关于图中所示地区地质、地貌和地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斜成岭,背斜成谷 B.①地地下有可能找到石油
C.地质基础很不稳定 D.从甲到乙,地层形成年代越来越老
13.若在图中乙处修建一水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会使图中湖泊不断萎缩,盐度升高,生态破坏
B.河口滩涂面积增速变缓
C.库区周围土地盐碱化严重
D.使河流下游径流量增大,洪涝灾害加剧
14.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冬季有凌讯现象
C.该流域自然带呈现明显的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B.该河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D.该河以降水补给为主,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人们在选择工作及居住地时多受就业机会、治安、文化生活、自然环境等影响。右图是针对美国大学生的居住及工作地选择,抽样调查结果所绘制的“偏好指数”空间分布图。据图回答第15—16题。
15. 卯区成为“偏好指数”偏低的区域,
最主要是受制于哪个地理因素?
A.气候干冷,经济以农牧业为主
B.地震频繁,地质构造不稳定
C.污染严重,传统工业工资低
D.地价高,居住条件差
16.下列区域中,因受惠于信息业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与聚集,加上气候宜人,成为美国大学生心目中最理想的居住及工作地之一的是
A. 丑 B. 子 C. 午 D. 亥
下图显示某年湖北省与相邻省级行政区往来货物的铁路运输量差异。读下图,回答第17—18题。
17.接受湖北输出货运量最多的邻省(直辖市)位于湖北以
A.南 B.北 C.东 D.西
18.承担由邻省(直辖市)输入湖北的货运量最大的铁路线是
A.京沪线、京广线 B.京广线、焦枝线
C.京九线、枝柳线 D.陇海线、焦枝线
读等高线图,回答19---20题。
19.桥面相对于桥底的高度是
A.小于50米 B.大于100米
C.大于50米 D.小于100米
20.若在桥下发现水质污染,则污染源最有可能是来自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完成21—22题。
21.履行《京都议定书》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调整能源结构,受此冲击最大的产业是
A.钢铁 B.机电 C.纺织 D.电子
22.由于《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具有了价值,并成为一种商品。这种商品形成的市场称为
A.煤市场 B.碳市场 C.石油市场 D.天然气市场
右图中S为南极点,AB为晨昏线的一段,B为晨昏线与某一纬线的切点,这一天B点最大太阳高度为40°,B、C在同一经线上,且C在SB的中点上。读图回答23—25题。
23.A点位于
A.昏线上 B.晨线上
C.可能在昏线上,也可能在晨线上 D.昏线和晨线的交点上
24.B点的纬度是
A.66.5° B.70° C.75° D.80°
25.此时C点的太阳高度可能是
A.小于0° B.12° C.10° D.23.5°
第Ⅱ卷 非选择题(5大题,共50分)
26.某地气压的变化,实质上是该地上空空气柱重量增加或减少的反映。气柱质量增加了,气压就升高,质量减少了,气压就下降。气压的周期性变化是指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呈现出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明显的是日为周期和以年为周期的波动,分别称为气压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阅读以上材料和图a、图b、图c、图d,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读图a和图b,A、B两处气压比较,哪处的气压高? ;C、D两地气压升高的是 。
(2)不同性质的气团,密度往往不同。如果移到某地的气团比原来的气团密度大,气压随之升高。反之该地气压就要降低。我国冬季冷空气南下,流经之地的气压会

(3)气压的日变化曲线有单峰、双峰和三峰等型式,其中以双峰型最为普遍。其特点是一天中有一个最高值、一个次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一个次低值。读图c,一般是气压的最高值出现在 时左右。一般认为,气压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有关。例如当白天气温最高时,低层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引起地面气压 ;但气压极值出现的时间 (早,晚)于气温。气压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和变化的幅度随纬度而有区别, 地区气压日变化最为明显,随着纬度增高,气压日较差逐渐 。
(4)气压的年变化是以一年为周期波动的,受气温的年变化影响很大,因而也同纬度、海陆性质、海拔高度等地理因素有关。在大陆上,一年中气压最高值出现在 季,最低值出现在 季,气压年变化值很大,并由低纬向高纬逐渐 。高山区一年中气压最高值出现在 季,和空气的受热上升关系密切。
27.读“我国东部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说出早期图中城镇形成的主导因素和促进该城镇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
(2)随着城市的发展,请从土地、农业结构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3)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市政府计划将在R地块建一新工业区,将老城区中的炼铝厂、火电厂和电镀厂迁往新工业区。请你作为一政府人员,运用工业区位的原理说服厂家从工业区迁往R区的理由。
28.下图为“某发展中国家经济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说明该国境内广泛分布的自然带名称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2)简要分析该国南部城镇密集的原因。
(3)说明北部经济结构特点及其发展中应该注意的主要环境问题。
29.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地理研究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读图,分析回答考察小组遇到的问题。(10分)
(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
代是A、E两处最晚,c处最早。由此判断沿线地区的褶
曲类型是什么?并简述理由。
(2)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3)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
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
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呈
“之”字形。分别说明这样修建的原因。
30.地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图及该区域内新城略图。
材料二 经专家对植被综合研究,将造林树种分为4类:①高耗水高水分利用率,如杨树、刺槐等;②高耗水低水分利用率抗旱性很强的树种,如柠条等;③低耗水高水分利用率,如沙棘等;④低耗水低水分利用率,如油松、侧柏、狼牙刺等。(摘自:科学时报2007—06—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概述图中所示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根本原因,并说出影响其农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
(2)判断新城位于图中A、B、C的何处,试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新城甲居住区房价高于乙的原因。
(3)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当地计划选用杨树、柠条作为绿化树种,试评价其生态意义。
福建省上杭一中、武平一中、长汀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
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