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制废除、新闻报纸和书馆出现的史实;知道鲁迅、齐白石、聂耳、洗星海等文学艺术家的主要成就。
2、创制表格归纳总结民国时期的教育文学事业的发展。
3、感悟文学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大众媒体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活中积极汲取先进的思想文化,传承优秀文化。
1、(阅读教材第125页新式学堂的兴办)了解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归纳,出示表格)
时间 学校
洋务运动期间
甲午战争后
百日维新期间
2、“最早的考试制度”源于我国哪个朝代?它是什么制度?
你怎样理解废科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3、对中国近代文化生活影响较大的有报纸和出版业。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前面学习的知识,戊戌变法时、辛亥革命时、新文化运动时主要宣传手段是什么?当时的主要报纸有哪些?
4、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主要是给外国人看的。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是什么?最著名的有哪些呢?
5、《申报》刊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6、报纸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7、报纸的出现,促进了出版业在中国的发展。同学们看书思考有关近代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的发展情况。
8、读课文初步了解近代文学艺术的成就,请同学们看书,把这一时期文学艺术方面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列表归纳。
9、《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抗战时期,为什么把它作为今天的国歌?
10、电影出现在中国是在什么时候呢?标志是什么?
11、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什么?近代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是谁?
1、(阅读教材第125页新式学堂的兴办)了解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归纳,出示表格)
时间 学校
洋务运动期间 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甲午战争后 天津北洋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 京师大学堂
2、科举制的废除,结束了我国持续一千多年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废科举、兴学堂,有利于各方面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教育管理有了本质的不同。
3、主要是通过创办报纸和印刷发行书籍进行宣传的。
A.维新变法时期:《时务报》和《国闻报》。
B.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C.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每周评论》。
5、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
这就是说,它所面对的读者是人民大众、普通百姓,内容比较丰富。
6、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人们可以通过报纸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从报纸上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人们可以通过报纸得到社会、生活、国际和国内的许多信息。
7、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都是由它出版的。
类别 人物 代表作品
文学 鲁迅 《狂人日记》《阿Q正传》
郭沫若 《女神》
茅盾 《子夜》
曹禺 《雷雨》
巴金 《家》
老舍 《骆驼祥子》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 《暴风骤雨》
艺术 绘画 齐白石 擅绘花鸟草虫
徐悲鸿 《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
音乐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电影 赵丹、周璇 《十字街头》《马路天使》
提示:歌曲产生于民族危机的抗战时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到今天国歌仍然鼓舞着中国人民为国家强盛而奋勇拼搏。
——1905年的《定军山》。
——1931年《歌女红牡丹》。
——赵丹、周璇。
拓展延伸
观画展,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
材料一 蒋介石50岁生日时,国民党政府内政部次长请其为蒋画像。他毅然回绝道:“我对给蒋介石画像不感兴趣!……至于我的兴趣,则在抗日救国,假如抗日民众要我为之画像,我将不胜荣幸!”
材料二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根据材料和画面内容,说说此画对抗日有什么作用?
提示:《愚公移山》是徐悲鸿巨幅国画。作于1940年左右抗战时期。取材于《列子·汤问》愚公移山的故事。画面为开山凿石场面:愚公白发长须,拄锄而立;开山者,体魄健壮,挥锄掘石,坚韧卓绝精神跃然纸上。时当抗战艰苦年代,用以激励中国人民艰苦奋战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
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了解了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以及中国近代文学家、艺术家在各自领域的贡献。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五四以来,宣传科学进步、反对愚昧迷信,追求人民民主、抨击独裁专制,讴歌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成了中国近代文艺的主旋律。近代杰出人物的爱国精神仍然值得今天的青年学生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