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检测题
班别: 姓名: 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1.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右图所示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
A.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B.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
C.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
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3.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4.习近平曾用“五个创造性”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中国革命道路”是指( )
A.城市领导农村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城市武装起义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图“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原因的理解准确的是( )
A.北伐战争取得胜利 B.“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6.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7.如图所提供信息相关的是( )
A. 国民革命军北伐
B.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 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
D. 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8.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挺进大别山
9.“这次会议(召开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挥师北上,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这次会议使“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的原因是( )
A.作出了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决定
B.初步实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二次合作
C.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确立
D.中共成立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0.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了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列强掀起 瓜分狂潮 B、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C、全国性的抗战爆发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1.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讨论调整对中共和对日政策,确定了停止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直接促成这一政策的事件是( )
A、红军长征胜利会师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D、国民政府西迁重庆
12.张学良回忆(1901年-2001年)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
13.“妥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究或争执”。下列事件通过 “妥协”方法解决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4.如图所示材料中“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5.据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回忆:张学良问,联蒋抗日行吗?周恩来立刻答道,可以,只要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只要他能够同意合作共同抗日,我们就能跟他联合。这一历史场景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A.南昌起义 B.遵义会议 C.西安事变 D.万隆会议
16.有学者说:“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转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这位学者述说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7.读题11表,指出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学校名称 办学地点
1912年 北京大学 北平
1937年 临时大学(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共同组成) 长沙
1938年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昆明
1946年 北京大学 北平
题11表
A.外来侵略 B.政权更迭
C.国共合作 D.军阀割据
1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根本保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七七事变爆发
C.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D.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1936年,范文澜在《大丈夫:范文澜说英雄》序言中写道:“每当外力入侵中国的时候,总有许多忠臣义士,用各种方式参加民族间悲壮的斗争……他们拼出血和生命,去保证民族的生存。”作者上述言论的目的是( )
A. 呼吁民众弘扬民主精神
B. 强调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C. 督促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 唤起民众抵御外来侵略
20.对题12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敌后战场抗日力量壮大 B.正面战场地位遭到削弱
C.全民抗战取得重大成果 D.日本“囚笼”政策破产
21.2016年10月22日起,中国在法国冈城举办了《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主题展,共展出270余张历史照片、50余件物品、信件、证词以及视频资料,揭露了侵华日军残酷屠杀中国军民的暴行。其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
A.侵华日军老兵的战争回忆录
B.当年受害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照片
D.国际友人当时的记录与评论
22.下面材料中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发表的(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3.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 “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长沙会战 D.湘西会战
24.抗战老兵张步风在回忆录中写到:“1940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张老所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之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25.历史地图可以使我们直观生动了解历史。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北伐战争 D.淞沪会战
26.右图是一幅创作于1938年的漫画《日本的泥脚》,导致漫画中情形出现的重要因素有( )
①中共军队在敌后积极抗战
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④百团大战的沉重打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7.下列影视作品宣传画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军民英勇抗敌的事迹。其中,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敌为主题的有(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8.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
A.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B.中华民族在十四年抗战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C.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9.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至抗战结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按1937年比值计算)。以上材料中的数据直接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法西斯国家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牺牲
④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0.1942年,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
A.中国是世界强国 B.美国重视中国抗战的作用
C.中国会打败日本 D.美国将派兵参加中国抗战
二、材料题。31题13分,32题12分,共2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伐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 北伐进军中,黄埔军校的师生从广州誓师出发,不到一年就饮马长江,连克长沙、武汉、南昌、南京、上海而雄踞中国东南各省,击溃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数十万大军,扬威天下,使黄埔军校的声威达到新的高峰。
材料三 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在“清党”名义下共产党员从近6万人迅速减少到1万多人,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1930年初,红军已有13个军,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几省边界地区,先后建立大小15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几万、几十万农民团结在共产党周围。
材料四 草地位于川陕甘边界,绵延几百千米,到处是野草丛生的沼泽和散发出腐臭味的黑色泥潭。行人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其中,无法生还。红军靠挖野菜、草根,甚至杀军马或煮皮带充饥,常常背靠背宿营,互相取暖;手挽手行进,趟过泥沼。就这样,红军历尽艰难,走出了草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伐战争能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黄埔军校的特点是什么?(2分)它为北伐战争作出了什么贡献?(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时,采取了怎样的自救措施?(1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哪块?(1分)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怎样的成功道路?(2分)
(4)根据材料四,谈谈我们应该学习什么样的长征精神。(2分)
32.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乐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拋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松花江上》
材料三 抗日战争的胜利来的不容易呀!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一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
(1)材料一“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件事情?(1分)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的地位。(2分)
(2)材料二歌词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后东北的状况?(1分)简述这一事件的影响。(2分)
(3)指出能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的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抗日战争胜利在国际上的历史意义。(3分)
(4)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经历的战争的真实历史,同学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取?(至少答两点,2分)
参考答案:
1-5:BBCBB 6-10:CBCCB 11-15:BBCBC 16-20:CACDA 21-25:CCACA 26-30:DCCCB
31.(1) 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巨大作用;
②苏联的支持;
③国共两党的合作。
(2)特点:军事教育和政治教育并重。
贡献: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3)措施: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长征精神: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精诚团结,不怕牺牲。
32.(1)事情:南昌起义。地位: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军队。
(2)事件:九一八事变。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3)战役:百团大战。意义: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①采访抗战老兵或经历过那段历史的老人;②查阅抗战时期的老照片;③查阅抗战时期停留在中国的外国友人写的回忆录;④查阅抗战时期日本的新闻报纸;⑤参观各地的抗日战争纪念馆;⑥查阅政府编撰的抗战历史和地方志;⑦采访健在的有良知的日本老兵;⑧参观重要战事发生的遗址等。(答出三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