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统编版】六年级下册3 古诗三首 课件+素材(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统编版】六年级下册3 古诗三首 课件+素材(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29 10:46:31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语文统编版
六年级下
3
古诗三首
1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重点)
2.借助注释。翻译诗句。(重点)
3.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的方式有什么共同特点?(难点)
学习目标
春城飞花,走马传烛,这样的场景在诗人的眼中是什么样呢?我们走进韩翃的诗中,去感受诗人的情怀吧。
《寒食》
韩翃(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天宝十三载(754年)进士及第。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大历(766—779)后期,先后入汴宋、宣武节度使幕府为从事。建中(780—783)初,德宗赏识其“春城无处不飞花”一诗,任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送行赠别之作,善写离人旅途景色,发调警拔,节奏琅然,但乏情思,亦无深致。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明人有《韩君平集》。《全唐诗》仅存诗三卷。
词语解释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朗读节奏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句子品析
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诗人运用了白描的修辞手法。
春城飞花
寒食东风
句子品析
“轻烟散入五侯家”在此处诗人的内在语是什么呢?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作者意在借古讽今。
古诗赏析
第一句,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其中,“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
第二句,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古诗赏析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因为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嘚嘚”的马蹄声,恍如身历其境。
由于后两句旨在描写宫廷生活,并且写得轻灵佻脱,所以历来颇受赏识。
板书设计
寒食
春城飞花、寒食柳斜
描写宫廷,讽刺权贵
通过写景讽刺
思考
诗人单纯地在写景吗?他是想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的什么看法呢?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呢?
诗人不仅仅在写景,而是用了白描的手法,通过刻画一件传蜡烛的事情,就对皇帝的厚待亲信宦官,宦官的可恶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表达了诗人嘲讽权贵的目的。
艺术成就
该诗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两点:一是思绪绵密,结构严谨。诗作仅四句,但多有转折。从内容看,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感情看,由平和转为庄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多重转折,使得本诗尺幅兴风、盆水生波,在简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引人寻味。
轶事趣闻
虽然该诗暗藏讽意,但形象生动的典型化描写征服了当时的皇帝。据《本事诗》记载,唐德宗十分赏识韩翃的这首诗,阅后,特意赐予他“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与韩翃同名,德宗特意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
韩翃的《寒食》一诗,不仅受当时皇帝喜爱,一般朝士也口口相传,珍爱有加。《唐音癸笺》里,还特意记录“韩员外(翃)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这一盛况。
你还记得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我们今天就跟着诗人的诗歌来一起感受吧。
《迢迢牵牛星》
hóu
音序:
H
左右
偏旁:

9
形近:
诸侯
侯门
王侯将相
笔顺:
组词:

结构:
笔画数:
等候
猴子
zhāng
音序:
Z
上下
偏旁:

11
形近:
文章
章节
出口成章
笔顺:
组词:

结构:
笔画数:
樟树
彰显
蟑螂

音序:
Q
左右
偏旁:

8
形近:
笔顺:

结构:
笔画数:
拉扯
垃圾
颗粒
哭泣
抽泣
可歌可泣
组词:
yíng
音序:
Y
上下
偏旁:

9
形近:
盈利
盈亏
宾客盈门
笔顺:
组词:

结构:
笔画数:
脸盆
纸盒
盘子

音序:
M
左右
偏旁:

9
形近:
脉脉
含情脉脉
笔顺:
组词:

结构:
笔画数:
游泳
歌咏

音序:
Q
左右
偏旁:

10
形近:
栖息
栖身
两栖动物
笔顺:
组词:

结构:
笔画数:
洒水
牺牲
晒太阳

音序:
Y
左右
偏旁:

9
形近:
乌鸦
涂鸦
鸦雀无声
笔顺:
组词:

结构:
笔画数:
鸭子
嫩芽
海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共28张PPT)
语文统编版
六年级下
3
古诗三首
1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tiáo)迢:遥远的样子。牵牛星: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
皎皎:明亮的样子。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河汉,即银河。
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
擢(zhuó):引,抽,接近伸出的意思。
词语解释
素:洁白。
札(zhá)札:象声词,机织声。
弄:摆弄。
杼(zhù):织布机上的梭子。
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整幅的布帛。此句是用《诗经·小雅·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而这里则是说织女因相思,而无心织布。
词语解释
涕:眼泪。零:落下。
清且浅:清又浅。
相去:相离,相隔。去,离。复几许:又能有多远。
盈盈:水清澈、晶莹的样子。一说形容织女,《文选》六臣注:“盈盈,端丽貌。”一水:指银河。间(jiàn):间隔。
脉(mò)脉:含情相视的样子。一作“默默”,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词语解释
句子品析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思考:诗人表达了什么?
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
开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见义。牵牛也皎皎,织女也迢迢。他们都是那样遥远,又是那样明亮。
句子品析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思考:诗人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
句子品析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思考:织女为什么哭呢?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织女劳而无功,眼泪如雨,原来是织女在思念着她的牛郎的缘故,她身在此而心在彼。诗明写织女,却暗联牛郎,意在点出织女的心理活动,说明织女无果的原因。
句子品析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思考:这句诗中,有一个反问,有什么作用?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
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牵牛与织女相隔能有多远呢?用反问才强调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
句子品析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思考:作者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
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默默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作者用对偶的手法,表现了牛郎织女虽只相隔一水却总不能相见,无尽相思的感伤以及深深的悲哀无奈,唯有流泪,连话都说不出。简而言之就是两人相互喜欢却不能在一起。
诗歌鉴赏
这首诗感情浓郁,真切动人。全诗以物喻人,构思精巧。诗主要写织女,写牵牛只一句,且从织女角度写,十分巧妙。从织女织布“不成章”,到“泪如雨”,再到“不得语”,充分表现了分离的悲苦。诗对织女的描写很细腻,抓住了细节,如“纤纤擢素手”“泣涕零如雨”。同时,“札札弄机杼”又是动态的描写。这样,人物就在这样的描写中跃然而出。
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音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音节和谐,质朴清丽,情趣盎然,自然而贴切地表达了物性与情思。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十五夜望月》
王建,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出身寒微。大历(唐代宗年号,公元766—779年)进士。晚年为陕州司马,又从军塞上。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所作《宫词》一百首颇有名。有《王司马集》。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景写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写作背景
我会认
乌鸦
栖息


我会写
左右结构
左右结构





笔顺
组词
造句:一窝喜鹊栖息在我家屋外的树上。
栖息
两栖


笔顺
组词
造句:
屋子里鸦雀无声,小朋友们都睡午觉了。
乌鸦
寒鸦
鸦雀无声

词语解释
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名杜元颖。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鸦:鸦雀。
冷露:秋天的露水。
尽:都。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落:在,到。
朗读节奏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句子品析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思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写出了一幅什么景象?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句子品析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思考: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
诗歌赏析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
对比这三首诗,你有发现什么共同之处吗?
小组讨论
扩展阅读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