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活动1 硬件奥秘深探究 教案(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活动1 硬件奥秘深探究 教案(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学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9-11-28 09:5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活动1 硬件奥秘深探究
* 设计思想
  本课的内容是学习整个计算机理论的一个基础,内容以理论为主,包括硬件的基础知识,教学设计以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为要内容,教师上课以引导为主,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用大量图片来加深学生对硬件的印象。上课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演示课件,方便教师讲解,也更利于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处于第三单元第一节,是整个第三单元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以及计算机常用设备的介绍与识别,也包括了一些计算机存储方法和存储单位的介绍,内容较多,也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有一定难度,讲解时需注意考虑较差同学的课堂反应,若能很好的掌握好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真正了解计算机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很多都已接触过计算机,但对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的认识很肤浅,对各个部件的具体功能和工作流程很模糊,所以学好本堂课对于学生真正了解计算机很有帮助,同时也能为以后维护电脑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常用计算机设备的识别。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实在在的计算机设备的介绍让学生真正认识电脑的组成,并反思电脑的具体工作流程。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组讨论和独立思考让学生养成互帮互助的习惯,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 重点难点
* 重点:
(1)计算机系统组成(这是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也是认识各个计算机常用部件的理论基础)
(2)数据的存储单位换算(只有了解了存储单位,才能真正了解计算机的存储原理,才能对平时碰到的各种计算机的存储数据进行分析和换算。)
(3)计算机常用设备的识别,这是真正认识计算机的基础,是每位使用计算机的人必需了解的内容。
* 难点:
(1)计算机设备的识别和相应的功能,许多同学接触电脑比较少,特别是对主机箱里的部件更是一窍不通,所以教师需对这部分内容作较详细的讲解,难度较大。
(2)数制转换,因为电脑里用的是二进制,而我们平时习惯的是十进制,而进制的转制对数学基础有所要求,故列为本次课的难点。
* 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法:
 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述本节主要知识内容,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问题引导法,通过问题的设置,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深化学生记忆。
2.学法:
 分析法,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反思自己的行为,更有利于学生养成文明上网的习惯。
 讨论法,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不仅能够快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有利于他们养成互帮互助的作风。
* 教学准备
硬件机房一个(若没有硬件机房,可准备相应的计算机部件若干,在教室分小组进行也可。)
* 课时安排(2课时)
*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45分钟)[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活动】笑话:有一天小张去电脑市场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机器上标有2.3公斤的字样,买回家后,他自己装好了windowsXP系统和很多电脑软件,一天他不经意的又将该笔记本电脑放在自家的电子秤上称了一下,结果发现却是2.4公斤,他怀疑是电脑销售商卖给他的是另外一款笔记本电脑,于是又拿着电脑去找销售商,结果销售商问了他一些问题后又问到:你是不是装了很多软件啊?小张答道:是的,销售商又说到:这就对了,你装了很多软件,电脑当然会变重了......
   [设计目的] 活跃课堂气氛,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引出本课的一个知识点: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二)新课展开
一、引出新知(25分钟)
【教师活动】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学生活动】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
【教师活动】2. 什么是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学生活动】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五个基本组成部分,即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二、问题讨论(9-10分钟)
请分组讨论分析一下这五部分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得出如下结果:
1) 运算器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2) 控制器负责向其它各部件发出控制信号,保证各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
3) 存储器是计算机记忆或暂存数据的部件。它主要由控制器、运算器等组成,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制成的芯片,又称微处理器芯片。
4) 输入设备是给计算机输入信息的设备。
5) 输出设备是输出计算机处理结果的设备。
【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分组讨论的结果给予评价和归纳。
[设计目的] 通过学生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知识介绍与补充
【教师活动】3.什么是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它又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活动】计算机软件是指在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各种程序、数据以及有关的资料,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它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如:Windows XP,QQ软件,Office软件以及各类游戏软件等等。
[设计目的] 通过对该知识点的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了一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对学生真正理解计算机很有帮助。
(三)教师评价并总结(1-3分钟)
*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45分钟)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活动】提问两位同学:你家用什么样的电脑?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请大家说说这两位同学家的电脑哪个好一点啊?
(二)新课展开
一、问题讨论(9-10分钟)
【教师活动】4. 讨论:如何衡量一台计算机的好坏?
【学生活动】学生相互讨论,并得出相应结果。
【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得出的结果进行归纳,并得出以下内容:
(1)字长(2)主频(3)存储容量(4)存取周期(5)运算速度
[设计目的] 引出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让学生来谈谈电脑的好坏,可以相应对各部件的性能指标作个补充,方便学生区分部件的好坏。)并引出以下内容:
(1)存储单位的换算
(2)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
二、学生练习(25分钟)
【教师活动】介绍计算机中的存储单位及换算方法
【学生活动】做相应的课堂练习:1MB=( )KB 1GB=( )KB 1B=( )MB
【教师活动】介绍常用的进制转换方法: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十进制的相互转换方法
【学生活动】做相应的课堂练习
[设计目的] 让学生现学现用,及时掌握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巩固记忆。
(三)教师评价并总结(1-3分钟)
*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45分钟)[教学地点:硬件机房]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打开几张当前比较热门的硬件网页,让大家通过网络来认识硬件。
(二)新课展开(15分钟)
【教师活动】将所有学生分成12个小组,每小组介绍一种硬件
[设计目的]让每位学生都充分参与到课堂上来,活跃课堂气氛,也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活动】
 1 认识CPU
 2 认识主机板
 3 认识内存
 4 认识硬盘
 5 认识显卡
 7 认识网卡
 8 认识光驱
 9 认识键盘鼠标
 10 认识显示器
 11 认识打印机
12 认识电源与机箱
 
【教师活动】对学生所介绍的硬件进行适当的补充与说明。
(三)学生练习(10分钟)
【学生活动】再次仔细辨认各种计算机硬件,学会能熟练分辨,并能简单了解其主要功能。
(四)教师评价并总结(1-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