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28 15:3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殇(shāng) 稽首(jī) 撂杆不干(liào) B.地契(qì) 打镲(chǎ) 名噪京师(zào)
C.幌子(huǎng) 侦缉(jī) 呷了一口(jiā) D.翘首(qiào) 踌躇(chóu) 骂骂咧咧(liě)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鞠躬 驰骋 囫囵 土偶木埂 B.诡谲 拾掇 鼎盛 达官显贵
C.收揽 怯儒 忌讳 拖泥带水 D.蹲坑 暮然 脾睨 喜出忘外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李晓毕业发言中的豪言壮语,自我表白,其实是在哗众取宠。
B.这件事我无能为力,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C.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儿。
D.输给实力明显不如自己的对手,他们的主教练即使不情愿也无可奈何地接受了现实。
4.下列关于戏剧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戏剧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
B.阅读剧本,要注意舞台说明,这样有助于把握戏剧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性格等。
C.话剧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也会安排大段独白表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D.中国戏曲剧种繁多:有典雅精致的昆曲、雍容华美的京剧、轻柔灵秀的越剧、活泼风趣的川剧、淳朴明快的黄梅戏……
5.(2018·上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某学校艺术社团日前在校园宣传展板上介绍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引发同学们的关注。
艺术家们用这样的“奇葩”方式组合,是“奇妙”还是“奇怪”?
交响乐演绎鲁迅作品
著名作曲家叶小纲创作了交响乐《鲁迅》,以《社戏》为序曲,共有《闰土》《阿Q》《祥林嫂》等九个乐章,演绎鲁迅的文学作品。
京剧韵白朗诵古诗词
在《朗读者》节目中,京剧名家王佩瑜用京剧韵白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种新奇的朗诵形式,令人眼前一亮;不少年轻人也从中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
大型杂技剧《神话》借助杂技特有的肢体语言,讲述关于天地开辟、万物起源的中华创世神话。该剧编导表示:“杂技为神话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及想象空间。”
(1)由此同学们又想到了一些现象,其中属于艺术类“奇葩”组合的两项是( )(3分)
A.昆曲《牡丹亭》融入电子音乐 B.维也纳交响乐团来到上海演出
C.路边的电话亭变身书刊阅览亭 D.苏州评弹弹唱《威尼斯商人》
E.中华武术和西洋拳击同场竞技 F.儒家经典《论语》翻译成英语
(2)细心的同学发现材料中遗漏了一个小标题,请你拟一个供社团选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社团组织同学们讨论:艺术家们用这样的“奇葩”方式组合,到底是“奇妙”还是“奇怪”?请说出你的见解,并说明理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2018·宁波)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帽子
[波兰]格罗津斯卡
(A)剧院大厅。乐队演奏序曲。
坐在十排的一位先生:对不起,女士!(更大声地)对不起,女士!
坐在九排的女士:干什么?我又不认识你。
十排的先生:您戴着帽子。
九排的女士:我知道自己戴着帽子。
十排的先生:可我一会儿就会什么也看不见了女士,您能不能把帽子摘了?
九排的女士:很遗憾,不能。
(B)演出开始了。
十排的先生:女士,我可要忍受不了啦,买了票,却什么也看不见。
九排的女士:那你去退票好了。
十排的先生:就因为您不想摘掉这顶高帽子?
九排的女士:现在,除了偏远地区,谁还戴那种趴趴帽。
十排的先生:那么,您能不能把头稍微偏一偏?
九排的女士:好吧!
十排的另一位先生:女士,请您不要歪脑袋,您挡住我了。
九排的女士:是后边的那位先生叫我往这边偏的。他能看见,可你又看不见了,自私自利!
十排的第二位先生:怎么?是你叫这位女士往这边偏的,好让我什么也看不成?
十排的第一位先生:你看不见关我什么事,你站起来不就看见了!
后排的女士:先生,请您坐下!我什么也看不见了。
十排的第二位先生:可坐在我前面的这位女士……
后排的女士:那位女士跟我有什么相干的,您坐下不就完了!
九排的女士:就是嘛!自己站起来,心满意足了,可把别人都挡住了,自私自利!
后排的女士:可不是!请您坐下。
后排的先生:请安静!台上说什么全听不见。
后排的女士:前面这位先生老是站起来,我什么也看不见。
十排的先生:都是这位女士戴着帽子。
后排的先生:请安静!不然我就叫人把你请出去。
九排的女士:就是的!他谁都妨碍,自私自利!
众人:(C)谁在捣乱?
什么也听不见!
你是第一次进剧院还是怎么的?
你喝醉了还是怎么的?
安静!
请你出去!
十排的先生:可是…
九排的女士:好了,好了!如果你安静地坐着,可以留下。(面向众人)请大家允许他留下吧!
十排的先生:谢谢您,女士!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经典》,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6.阅读小说,简述“十排的先生”的遭遇。(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文中(A)(B)两处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C)处画横线的每个句子都独立成段,你认为作者这样处理有哪些妙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谁是“自私自利”者?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说说你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8·聊城改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大青衣
胡玲
①原本宁静的村庄突然热闹了,乡亲们雀跃着欢呼着,纷纷奔走相告:今晚李大户家请柳月如来唱戏。
②说起柳月如,在当地可谓声名赫赫,她是县剧团的名角,能听她唱戏,一睹她的风采,是很多人的梦想。
③日落黄昏,乡亲们如潮水般涌向李大户家,青莲好奇地跟在人群后。李大户家院里,灯火通明,高高的戏台前挤满了人,他们昂着头,蹬着眼,住呼吸,焦急地等待柳月如出场。青莲猫起身子,着劲儿朝前钻,像一尾滑溜的小鱼儿,钻到了人群最前面。
④锣鼓铿错,乐声四起,柳月如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数款从布后走出来,身姿婀娜,莲步轻移完如踩在云端的仙女。宣闹的人群瞬间寂静。柳月如眼波流转,一现兰花指,一并水袖,行云流水,灵动自如。柳月如轻启未唇,黄鹂一样清脆婉转的声音脱口而出。人们看呆了,听了,像木头人立在当地。青莲尚小,看不懂剧情,听不懂戏文,可柳月如仿佛带着一股子魔力,深深诱惑着青莲,让青莲的目光无法从她身上移走。她哭,青莲着哭;她笑,青莲也笑。
⑤戏散,柳月如谢暮退下,乡亲们依依不舍地离去。青莲不走,她悄悄来到后台。
⑥柳月如对镜却,从镜子里看到了身后的青莲。小丫头,怎么还不回家?青莲紧盯柳月如,紧闭双唇不语。柳月如回头,上上下下打量着青莲见青莲面容清秀,身形纤细,眼神里有子坚保强劲儿,说,真是个唱青衣的好坯子。可不管柳月如说什么,青莲就是不说话。最后,柳月如问,愿意跟我学戏吗?青莲终于开口,愿意,我要唱戏,像你一样。
⑦青莲着柳月如学戏,大家都说青莲家祖坟冒青烟了,要知道,柳月如不轻易收徒的。柳月如对青莲很严,唱念做打,手把手教青莲,青莲学得稍有不佳,必然受罚。名师出高徒,十年勤学苦练,青莲成了团最出色的青衣。她扮相清丽端庄,音色清圆润,表演细腻庄重,秦香莲、白素贞、王宝铜,。
所有青衣角色被她演绎得相相如生、活灵活现。
⑧不知从何时起,看戏的人少了。台上,青莲卖力表演;台下,看客寥寥无几。青莲的满腔激情,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消散。
⑨一天,一个打扮时尚的男人来团找青莲。青莲小姐,我们公司正在包装歌,以你的形象和唱功,绝对能够火,你可有兴趣?青莲想也没想,,我没兴趣!男人说,传统戏在本地已经没市场了现在还有谁看戏?说着,男人把一张名片放在桌上。青莲小姐,走阳关大道还是在一棵脖树上吊死,由你自己决定。说完,男人离开了。
⑩那天,男人的话不断在青莲脑子里回荡,令她坐主难安。她去找柳月如。师傅,有人说我可以做歌星。柳月如说,咱们是唱戏之人,并非戏于。青莲说,没人爱看戏了,我想另寻出路。柳月如说,即使台下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唱下去青莲脱下戏服,说,不,我再也不唱独角戏了。柳月如说,你出了剧团,咱们的师徒分也就尽了。青莲含着泪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团的大门。
?青莲果然火了,唱歌、走穴、商演,她春风得意热精彩的生活,使她早就淡忘了团和柳月如。
?五年后的一天,青莲和老板在咖啡厅商谈演出事宜,青莲去得早,点了杯咖啡喝起来。不远处,有几个年轻人望着她窃窃语。作为明,早已习惯了人们对她的关注和议论。看,那不是歌星青莲吗?她唱歌挺好听的。听说她以前是唱青衣的。她的唱功、动作、神态都有传统戏的影子。原来她以前是唱戏的啊,怪不得她唱歌有种与众不同的味道他们的话飘进青莲耳朵里。
?老板来了。青莲说,有个问题我一直想问你,你当初为什么觉得我能唱出来?老板一笑,因为你有戏剧底子,唱得有特色,要不然,你怎么会红?要知道,现在会唱歌的人一抓一大把。青莲内心如同被投进一块大石头,波涛汹涌。
晚上,青莲做了一个梦。梦里,柳月如和青莲唱白蛇传》,柳月如演白蛇,青莲反串法海,两人对打起来,青莲一剑刺穿了柳月如的胸,柳月如倒在戏台上,鲜血染红了她的白衣。青莲从梦中惊醒。
第二天,青莲取消所有活动,赶到县剧团,却发现大门紧闭,向周围人打听,才知道,团生意冷清,半年前已经倒闭了。
青莲找到柳月如家里,看到的是柳月如的灵位。守灵的老太太说,我是月如的表姑,你是青莲吧?青莲一惊,你怎么知道?老太太说,月如说过,你迟早会来的。青莲问,师傅怎么走了?老太太说道:月如是个戏啊,爱戏的人越来越少,懂戏的人越来越少,她整日郁寡欢,团倒闭后,她大病一场。昨晚,她走了。临终前,她叮嘱我把一样东西交给你。说着,老太太拿出一个盒子递给青莲。青莲打开,是一套青衣的戏服,正是她初次看师傅唱戏时穿的那套。
师傅!青莲怆然泪下,跪倒在柳月如灵前。
没多久,县团重新开张。剧团的老板不是别人正是青莲。锣鼓铿,乐声四起,青莲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
10.小说围绕青莲写了哪几件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赏析第?段画线句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说以《大青衣》为题好在哪里?(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8·深圳改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贺兰人的唱灯影子
①我每次看皮影,都要跑到幕布后边瞧上几眼。因为那些在幕布上神出鬼没、又哭又笑的灯影子都是在后边耍弄出来的。严严实实的幕布后边总是充满了神秘感,给我以极大的诱惑。
②今晚主演这台戏的师傅是贺兰县无人不知的张进绪,剧目叫作《王翦平六国》,说的是秦代名将王翦辅助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故事。这出戏是张进绪从他父亲张维秀手里接过来的张维秀在三十多年前就已去世,如今张进绪也是六十开外;个子矮矮,灰衣皂裤,头扣小帽,神色平和。然而,他往幕布后边一站,立时好像长了身个儿,一员大将似的,气度不凡。
③幕布后边的地界挺小,不足一丈见方,叫拉琴击鼓的乐队坐得密不透风。幕布下边是一条长案,摆着各种道具;其余三面是用竹竿扎成的架子,横杆上挂了一圈花花绿绿、镂空挖花的皮影人。张进绪的这些皮影人和全套的乐器,都是祖上一代代传下来的老物件,摆在那儿,有股子唯老东西才有的肃穆又珍贵的气息。尤其这上百个皮影人生旦净丑,一概全有。好似人间众生,都挂在那里等候出场。他们不是被无序或随意挂在那里的,是依照着出场的前后排次顺序。别看他们面无表情,神色木然,只要给张进结摘下来在幕布前一耍,再配上锣鼓唢呐,以及那种又有秦腔、又有道情、又有当地的山花的腔调,便立时声情并茂地活蹦乱跳,眉飞色舞,活了起来。
④身材矮小的张进绪一旦入戏,便有股子霸气,好似天下事的兴衰,戏中人的祸福,全由他来主宰。后台是他的舞台。他略带沙哑的嗓子又唱、又说、又喊、又叫,两只手把一桌子的皮影折腾得飞来飞去。看他的表情真像站在台上唱戏演戏一般,给我以强烈的感染。但在幕布那一边,却早化成戏中一个个性情各异的灯影子了。
⑤当我回到幕布前边,坐下来细细品赏,便看出他演唱的高超。他不单唱得味儿如醇酒,大西北的苍劲中,兼有黄河滋育的柔和;那些灯影子的举手投足,则无不鲜活灵动,神采飞扬,而且居然能随着说唱和音乐的节奏,摇肩晃脑,挺胸收腹,甚至连同手指头也随之顿挫有致。一时觉得,不是张进绪在唱,分明是灯影子在唱。于是,灯影、乐声和剧情浑然一体。如今的贺兰还有多少人有这种功夫?
⑥据说,此地的皮影是一百多年前由一位名叫赵小卓的满族人从陕西带到宁夏来的,后来由贺兰县几位颇具才情的村民接过衣钵,继承发扬在皮影制作、演唱风格上融入本地的文化与气质,深受百姓热爱。昔时,交通不便,钱太少,戏班子很难深入到穷乡僻壤。老百姓便用这种简朴又优美的影戏自演和自娱。这应是一种原始的“影视艺术”。这种“唱灯影子”不单在贺兰县这一带扎下根,成了气候,影响还远及银川以南、隆德、盐池和内蒙古鄂托克旗等地。据说,当时传承赵小卓皮影戏的有刘派(刘有子)和张派(张维秀)两家。但刘派后继无人,人亡而歌息;张派却传了下来。难得的是今儿的传人张进绪的禀赋依然很高,又深爱这门古艺,所有家传皮影和演奏器具都好端端保存至今。时下,逢到各乡各村举办节庆或喜事的时候,都会请他去演出助兴。届时,他弟弟、妹妹、孩子全是伴唱奏乐的成员。如今这种家庭化的影戏班子,已经非常罕见,传承人的水平又如此之高,真叫人视如珍宝了。
⑦我忽然想到,这么好的贺兰人的唱灯影子,可千万别只叫我们这代人看到。
(文/冯骥才选自《今晚报》,有删改)
13.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描写的皮影戏的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文化遗产。(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30分)
16.(2018·临沂改编)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寻常小事也浸润着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蕴含着意味深长的道理。”请以这句话为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请各位同学自附作文纸)
参考答案
一、1.B 2.B 3.A 4.A
5.(1)AD (2)示例:杂技剧讲述中华神话 (3)示例:奇妙。不同艺术方式的组合,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用杂技来演绎神话,其特有的肢体语言能呈现远古时代引人遐想的神秘氛围,使人印象深刻。
二、(一)6.十排的先生在剧场被九排的女士的帽子挡住了视线;十排的先生被剧场其他人(十排的另一位先生、后排的女士、后排众人)指责;十排的先生陷入尴尬之时,九排的女士为他解围。
7.(1)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2)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3)暗示剧场观众的“表演”即将开始。8.作者这样安排,能凸显当时你一言我一语,人多嘴杂的情景;一句一段,是呵斥,是指责,展现了当时群情激愤的场面。
9.示例:九排的女士反复说别人自私自利,确实是实情,他们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但其实九排的女士更自私自利。小说中所有的人都无名无姓,这种泛指让我们明白,小说中的所有人都是自私自利者,他们是同一类人——由看戏的观众变成了演戏的演员,演出了一幕自私自利的讽刺剧。
(二)10.青莲迷上青衣;青莲拜师学戏,出师成名;青莲弃演青衣;青莲重演青衣。
1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青莲内心产生了激烈的斗争,明白了戏剧功底对自己的帮助,明白了师傅对传统戏剧的坚守,推动情节发展。
12柳月如和青莲都是技艺高超的青衣表演者;情节围绕“青衣”展开,“大青衣”贯穿全文始终;突出主题,青衣代表传统戏曲,体现出传统艺术的永恒生命力。
(三)13.(1)充满神秘感,幕布上活灵活现、神出鬼没的影子,在幕后就能耍弄出来。(2)道具、皮影人、乐器等丰富多样,年代久远。(3)灯影、乐声浑然一体,感染力强。
14.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灯影赋予了人的色彩,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灯影子的鲜活灵动,表现了贺兰人表演唱灯影子的技艺高超,也表现出皮影戏浓厚的感染力。
15.示例:我们要学习与传承经典文化如捏糖人、制作风筝等,并对我们的文化遗产进行大力宣传与弘扬,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共同保护并将它们传承下去。
三、16.[写作指导]这道作文题为我们提供了开头。“生活中,寻常小事也浸润着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蕴含着意味深长的道理。”这一开头起着总领下文的作用所写的事应该是生活中的寻常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写作时就要回忆生活中符合这一要求的事件作为文章的素材。这篇文章需要拟写题目,题目可以根据事件来写,如《这件事改变了我》等。文章结尾注意与开头相照应。这篇文章适合写成记叙文,语言要生动,感情要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