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28 15:3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学习目标:
1、通过品析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分析于勒,菲利普夫妇和 “我” 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丰富深刻的主题。
2、通过学习本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感受莫泊桑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魅力,激发阅读热情。
一、导入新课:
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诗人说,亲情是一首恬静的田园诗;画家说,亲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音乐家说,亲情是一首优美的轻音乐。面对滚滚红尘中的物欲横流,有人却玷污了人世间的亲情,哥哥抛弃亲弟弟,亲兄弟形同陌路。今天,我们再次走进法国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去探究温暖的亲情为何发生改变?去感受作品背后蕴藏的深刻内涵吧。
二、走进人物
主题一
探究于勒的形象
1、小说从哪些不同侧面勾勒出了于勒这一人物形象?
明确:(1)第6段,传说的于勒:品行不好,挥霍钱财。
(2)第10段,信中的于勒:希望回报家人,渴望亲情,不愿家人为他担心。
(3)第33段,船长谈于勒:沦为穷水手,无颜见家人,不愿再次成为家人负担。
(4)第42段,“我”眼中的于勒:衰老,愁苦,疲惫,让人同情和怜悯。
2、文中有三处描写于勒的外貌,请找出来并分析。
明确:①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
分析:“褴褛”一词是对于勒的外貌描写,点明他生活的贫困,处境的艰难。
②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儿。
分析:再次描写于勒的外貌,充分说明他历尽磨难,饱经沧桑,穷困潦倒。
③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分析:第三次描写于勒的外貌,准确地表现出他此时的穷困潦倒,暗示他不幸的遭遇,竭力渲染他的悲惨境地。
3.你能否在这些材料中发现一个真实的于勒?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评价于勒?作者塑造于勒这一形象的作用有哪些?
明确:于勒年轻时有挥霍钱财的恶习,是应当谴责的。然而,被亲人赶出家门漂泊海外的于勒心中仍然保存着对家人的牵挂和希望回报家人、不愿家人为他担心的亲情,这又是他善良可贵的品质。
纵观于勒的一生,他经历了家人的唾弃及海外的漂泊。海外漂泊的过程中,他虽有一时的成功,然而终究又不可挽回地沦为一个衰老穷苦的水手。从这一点上看,于勒是人生的失败者,他的一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出艰苦挣扎的小人物的悲剧。总的来说,于勒虽然有较大的缺陷,然而他善良的本性和坎坷的命运却是值得我们同情的。
小说紧紧围绕着于勒的命运展开,他起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主题一
不能适应金钱至上社会的人,最后被社会甚至是亲人抛弃,痛苦绝望。小人物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中过的辛酸艰难。
主题二
(一、)跳读课文 感受变化
随着于勒的身世变化菲利普夫妇的言语、行为和对于勒的态度不断改变。快速跳读课文,从文中寻找相关词句,完成下列表格。
(二、)品读课文 感悟不变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菲利普夫妇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语句,或从对比的角度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同:爱慕虚荣、冷酷自私、唯利是图
异:胆小懦弱、没有主见
精明泼辣、富有心计
(三、)研读课文 追本溯源
思考:造成菲利普夫妇性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背景链接:
《我的叔叔于勒》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巳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于是人们追逐金钱达到狂热的地步。
主题一:
是时代的必然结果,它不仅是那个资本主义时代的一个社会缩影,它向我们展示了金钱至上社会造成了人们精神异化、性格扭曲及心理变态。表明了作家对罪恶制度的无泪控诉,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主题三
“我”
你是怎样看待小说中的“我”?以“我” 的角度来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涉世未深、纯真善良、富有同情心
真实 方便 对比
(二)主题三
与父母的自私冷酷形成鲜明对比。借这个尚未受到腐蚀的孩子,表达了作者希望成人世界也能纯洁善良,富有同情心,同时寄托了作者实现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望。否则,痛苦和扭曲就会轮回。
小结:
一个荒唐的年代,
一对善变的父母,
一位可怜的叔叔,
一个纯真的孩子,
给我们上演了一段可笑而又使人压抑的故事。 ?
三、拓展练习
仿照下列句式:说说钱的能与不能。
钱可以买到 ,但不一定能买到 ;
老师寄语:
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不一定能买到智慧;
钱可以买到礼物,但不一定能买到友谊;
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不一定能买到忠诚;
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不一定能买到和平 ;
钱可以买到谄媚,但不一定能买到尊敬… …
观照生活,思索人生,情义无价,爱心无边,血浓于水。我们需要美好的心灵,应该珍惜亲情,奉献爱心。
四、走进经典 沐浴书香
请欣赏莫泊桑其它经典短篇小说
《项链》
《项链》是莫泊桑写小职员、小公务员题材非常成功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中描写小职员骆塞尔和妻子玛蒂尔德夫妇二人为参加上司举办的上流社会的晚会而向朋友借项链。但晚会后不小心弄丢项链,夫妻二人为还项链而欠下巨债,夫妻二人艰辛劳累了十年终于还清的欠款。十年的艰苦,玛蒂尔德失去了美丽的容貌和一般妇人没有什么两样,到最后却得知项链是假的的故事。
莫泊桑在小说中通过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这个普通的小职员妇女,爱慕虚荣、追求享乐而自食其果的结局。揭露资产阶级虚假腐败的本性,讽刺小资产阶级贪慕虚荣的生活态度。
《月光》
是反对禁欲主义的名篇,写一个神父在皎洁月光下理解了爱情。《月光》里尼央憎恨女人却渴望爱情。当他看到外甥女与情人出现在美丽的月夜下时,他退却了,醒悟了,大自然都如此眷顾爱情,难道他自己就不能容忍吗。莫泊桑是一位月光诗人,他的很多作品中都以月光为背景,用诗人的笔触描写银色的月光,恋人少女与美丽的月光和而为一。对莫泊桑而言月光有特殊的含义,一个冰冷寂寞的圆球,却始终充满魔力。
《珠宝》
讲述了一位丈夫发现妻子收藏的“假珠宝”是真的之后的心理转变。《珠宝》是一篇道德小说。朗丹曾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他真诚地爱着妻子,妻子也热烈地爱着朗丹。珠宝真假之谜的开解,对朗丹是沉重地一击,“真与假”在一瞬间全部对换了位置:假珠宝变成了真珠宝,真诚的爱情变成了虚假的爱情。
《骑马》
主人公埃克托尔是一个小职员,因为一桩额外的工作偶然得到了一笔特别酬劳费,于是就为全家组织了唯一的一次郊游,准备像阔人一样享受一番。郊游当天,妻子和孩子们坐着马车,但他因一时虚荣和想出风头的渴望,故意装作会骑马,结果在回程的路上非常尴尬地把一个老妇人撞伤。而那个老妇人赖在医院里不肯出来,声称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这使他背上了摆脱不掉的负担,被迫担当起赡养老人终身的责任,弄得从此以后不得不精打细算地过更为艰苦的生活。而这对于生活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小酒桶》
客店老板希科看中了玛格卢瓦尔的农场,他想收购这块地,所以一开始就提出了30个银币每个月的价钱,生前归农场主所有,生后归希科继承。玛格卢瓦尔被打动了,但她怀疑有诈,经多方寻问后,将价格提升至50个银币每月,自以为赚到的希科同意了。从此玛格卢瓦尔生活得一天比一天开心,身体一天比一天健壮(尽管她已70多岁了)。希科感到自己上当了,所以每隔一周就来看她(心怀叵测)。但有一次,他宴请玛格卢瓦尔并意外发现她很喜欢喝香醇的白兰地酒。于是他便每周给玛格卢瓦尔一桶酒,表面上给人看上去他俩关系很好,可是希科会白送吗?其中含有让玛格卢瓦尔没有察觉的阴谋。她不停地品尝着这免费的“午餐”,可这免费的午餐需要付出代价,她不是跌倒在街上,就是跌倒在自家厨房里,最终在第二年就死了。狡猾的希科顺理成章地获得了自己想要的那块地,他以最小的付出获得了最大的利益。金钱破坏了人们之间纯朴的关系,即使是亲子之间、兄弟之间也成了一种充满铜臭味的金钱关系。
《小狗皮埃罗》
《小狗皮埃罗》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文章的主人公勒菲弗尔太太为保护菜园,养了一条不花一文钱的狗——皮埃罗。当得知养狗需要纳税时,她就决定抛弃皮埃罗。皮埃罗被抛弃之后她又寝食不安,当得知救皮埃罗需四法郎时,勒菲弗尔太太最终放弃了救狗的想法。这篇小说反映了人性中许多丑陋的方面,使我对勒菲弗尔太太十分厌恶,又对小狗的遭遇感到十分痛心。
结语:
他的情节,在平铺直叙之中有波澜;
他的描写,在平实朴素之中有锋芒;
他的人物,在语言动作之中有表露;
他的幽默,在轻浅素淡之中有辛辣。
屠格涅夫:他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卓越的天才”
左拉:他的作品“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
以含泪的笑,再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