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月球——地球的伙伴
一、教学内容与说明
1.教学内容
月球概况——月球的基本物理参数、月球表面的自然环境、月球的运动特征;地球上与月球有关的突出自然现象——月相、日食和月食。
2.地位与作用
本课题围绕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来“谈天说地”。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月球表面与地球表面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能说出月球与地球在自然环境方面的主要差异及其成因;能用相关电脑软件合作探究并演示月球的同步自转和公转;能分辨不同的月相,并说出主要月相的名称及其相应的农历日期;能结合农历对月相进行简单的观察。
2.激发对月球的探究欲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和探究的精神;获得战胜困难、赢得成功的心理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月相。[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人们根据月相制定了农历,它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密切。所以月相是本课的重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难点:月相变化。
日、地、月三者位置的变化造成了月相的变化,这种三维空间变化,如果没有情境模拟或动画支撑,学生往往难以理解。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从有关月亮的古诗词引入,请学生阐述对课题名称“月球——地球的伙伴”的理解,进而使学生明确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设计思想】“伙伴”——同属地月系;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月相变化、潮汐现象都与这种运动有关。所以要点一下课题的标题。
2.月球概况
(1)月球表面的自然环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情境创设:观看月球视频介绍。
②学生探究月球与地球在自然环境方面的主要差异。讨论:月球表面的自然环境与地球相比有哪些主要的差异,为什么会这样呢?解释: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重力加速度小、昼夜温差大、白天能看见天空中的星星、表面布满环形山等的原因。
(2)月球的同步自转和公转。[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情境创设:看月球照片。我们平时看见的月亮是哪一张?
②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月球总是以同一侧面朝向我们地球呢?
③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在学生讨论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扮演月球,围绕教师(扮演地球)进行绕转,演示并说明道理(同步自、公转),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纠正。为防止学生产生“月球有公转而没自转”的错觉,可再演示一次。
【设计思想】要学生自己归纳出“公转、自转同向且同步”有一定难度,所以需增加讨论和演示启发。[21世纪教育网]
3.月相
(1)创设情境:通过看不同的月相照片和古诗“月有阴晴圆缺”导入。
(2)提出问题:月相为什么会有变化?让学生猜测月相变化的原因。
【设计思想】学生虽然知道月相有变化,但对成因普遍缺乏深入了解。让他们猜测成因,可激发探究的欲望。
(3)情境演示,任务驱动:让全体学生团坐于教室中央,一名学生手持涂黑半边的排球围绕着大家作自西向东的绕转(注意白色一边始终朝向假设的太阳方向)。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白色部分,即“月相”的变化。
【设计思想】月相变化是三维空间变化,实物演示能让学生“直接看见”月相及其变化过程,而flash课件是两维的,只能让学生“想象”出对应的月相。所以创设类似的实物情境比两维的flash课件演示具有更强的直观性,更有利于学生在大脑中建构月相“图式”,理解月相变化的成因。
(4)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及原因。
①学生依据对上述演示的观察,在Flash课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parent )上正确拖放不同月相的位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设计思想】1.立体——平面:将三维立体转换成平面图形;2.动态——静态:强化日、地、月位置和月相的关系,利于学生对月相成因的分析;3.有利于识记月相;4.纠正观察者位置偏差而造成的误差。
②看Flash课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parent )演示月相成因。
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分析月相变化的成因。然后归纳,让学生建构正确的月相变化成因的概念。
【设计思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从“现象”提取“本质”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进而获得正确严密的概念。
③看Flash课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parent )“认识月相”部分,识记主要月相和名称及相对应的农历日期,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设计思想】强化学生对月相图象系统的掌握。
4.迁移拓展
(1)探究“新月—满月”为西侧亮;“满月—新月”为东侧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设计思想】深化学生对月相图象系统的理解。
情境激趣设疑:上、下两幅图中哪幅表示农历的前半个月;哪幅表示农历的后半个月?为什么?
学生应用排球情境演示和观看Flash课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parent )获得正确的结论。
【设计思想】由于地球自转还没有学到,学生的空间方向感较差,通过排球情境演示可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Flash课件的动态翻转统一了方位参照系,有利于学生将实物场景思维转化为图像场景思维;两种不同的方式有利于不同基础学生的理解,体现分层指导。
(2)探究月相的观察,并简单介绍日食和月食。
【设计思想】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①情境激趣设疑:“月落”发生在“夜半”,图中的月相对吗?请学生合作探究尝试回答。
②Flash课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parent )演示。启发学生根据日、地、月三者的角度关系(按月球公转方向度量,即新月为0度、上弦月为90度……)及太阳方位显示的大致时间进行判定。教师可在课件上以满月为例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他月相的简单观察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设计思想】课件制作体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有利于学生理解。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六、专家评析
1.本节课内容是高二教学中的难点,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教师立足于遵循学生的认识过程,为学生创设参与学习的活动,使他们通过这些不同角度活动的感受和体验,逐步建立起空间概念,完成对所学知识的较为完整的意义建构,使难点得以突破。
例如,在“月相”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学生模拟演示”→“Flash课件月相的拖动”→“Flash动画月相成因演示”等教学活动环节,这些活动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从“学生模拟演示”——身临其境的仿真观察,形成在三维空间中对月相变化的“观察”。到“Flash课件月相的拖动”——完成从“立体”到“平面”、“动态”到“静态”的图像转换,形成对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再到“Flash动画月相成因演示”——从“现象”到对“本质”的提取,完成对月相成因的探究。这些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思维过程的深入了解和认识,以及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培养、重视学生学习体验的课程理念。
2.探究活动需要学生有学习的热情——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注意学生内在学习热情的激发。
例如,在通过A、B两幅月球图片观察后,教师提出了“为什么月球总是以同一侧面朝向我们地球”的问题,激发学生通过模拟演示,探究月球的同步自转和公转。又如,在提出了“月相为什么会有变化”的问题后,教师并没有马上进入“学生模拟演示”的探究环节,而是让学生先“猜测”其原因,将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激化和放大,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提高他们的探究积极性,以使探究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3.多媒体演示课件为本节课教学创造了很好的学习环境。在“月相”的演示课件中,教师设计了“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认识月相”、“月相视运动”等不同栏目,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演示。从呈现的课件插图上可以看出画面精美,制作精致。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学生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创造条件。
例如,在“迁移拓展”教学环节中,教师充分考虑到“从地球上观察月相”和“从宇宙空间观察月球”的视角的差异,带给学生对月相变化过程中哪一侧亮的认识上的偏差,设计了可以翻转的Flash动态演示课件。使学生在观察中感受到其中的差异,统一了因观察视角不同所产生的认识错误,有效地突破了学生的理解难点。
4.教师在设计中联系了地理学科以外的知识,如古诗词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古诗词等还是属于文本资料,如果教师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学生可能非常熟悉,但并没有很好思考过的现象“早晨东边天空中的蛾眉月”等提出问题。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现象的好奇,养成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质疑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