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月球——地球的伙伴
一、教学内容与说明
1.教学内容
月球表面环境的特点,同步自转与月相变化。
2.地位和作用
月球是人类星际航行的第一站,上好本节课,对学生正确认识地月系,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同时,该教学内容处于高中地理学习的初期阶段,其学习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各章节乃至整个高中地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表面环境的特点;知道月相变化及其周期;运用“月相变化”图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2.过程与方法:培养用图说明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前学生观察月相活动,培养实践观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科研能力;通过分析观察资料和讨论交流,培养问题意识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敢于质疑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月相成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难点:理解同步自转,“月相成因”图分析。
四、教学安排
1.课前布置学生观测两周(每天观测的时间大致相同)的月相变化,并作好记录(下表是观测期中两天的记录表)。
农历日期
观测时间
天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观测记录(绘图)
比较说明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设计思想】在表格“观测记录”一栏中,学生需用绘图的方式画出:观测时地面的东西方向,月亮的形态,月亮距地面的高度;在“比较说明”一栏,学生需记录和前一天相比:月亮形态有什么变化,月亮距地面高度有什么变化。通过每天同一时间对月相的观测和记录,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一初步的感性认识,为月相变化教学打下伏笔。
2.把“地球自转与时间”内容的教学安排在本课之前。
【设计思想】由于本课月相成因分析时涉及到“地球自转与时间”这一章节知识,故把本节课调整到“地球自转与时间”这一章节之后进行教学。
3.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容量,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月球和月相两部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地球、月球的图片和本课课题,点击鼠标出现第二张幻灯片,大屏幕显示月球图片和“1969年7月16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同学们知道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吗?”的文字。
【设计思想】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提问: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飞出地球、飞上了月球,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了人类为之梦想了数千年的月球,阿姆斯特朗走下登月舱,走在月面上,他没有看到玉兔、没有看到桂树,更没有看到嫦娥!他看到了什么?
屏幕展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上的图片和文字“他看到了什么?”
【设计思想】用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
教师组织学生读课文后,请学生讨论:
1.月球上有哪些地球上看不到的现象?
2.在月球上有哪些地球上看得到月球上却看不到的现象?
3.宇航员登上月球,需要带些什么,为什么?
屏幕显示相关的讨论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每组一位同学发言;同时,让其他同学对发言的同学提出质疑。
教师提问:在月球上有哪些地球上看不到的现象?
学生可能的答案有:月球上可以看到美丽的地球;月球上有许许多多的环形山、陨石坑;月球上的明暗差别很大、昼夜温差也很大;天空始终是黑色的;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不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师提问:在月球上有哪些地球上看得到月球上却看不到的现象?
学生可能的答案有:月球上看不到天气变化;月球上听不到任何声音;月球上没有水、没有生命……
【设计思想】通过组织讨论,让学生能够用已有的知识自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巩固学生已学的地球上有生命物质生存条件的知识;加深对地球大气圈意义的理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解释月球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再作补充和总结,观看月球特征的相关图片。
【设计思想】创设情境,让学生印证所讨论的内容。
教师: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激动人心的场面。
屏幕展示1969年宇航员登上月球的录像。随后,教师提问:在刚才的录像中有一个科学性错误,同学们发现了吗?
学生可能答不出。[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点击鼠标,屏幕展示字幕“从月球上看蔚蓝色地球缓缓升起”,教师指出动词“升”字是错的,并进行解释:
教师:在月球的表面是看不到地球升起和降落的,这是因为月球的“同步自转”,即月球的自转与公转方向、周期都相同。
学生活动:两位同学一位做地球、一位做月球,进行同步自转演示。
【设计思想】培养学生探索科学、敢于质疑的精神。让学生体验参与教学活动的快乐。
教师进一步用课件展示,并进行解释:月球同步自转演示图,图中显示月球表面一面小旗正对着地球,点击鼠标,画面上月球公转、自转45°,月球表面小旗仍正对着地球,继续操作,月球公转了一周,月球表面的小旗一直都正对着地球。演示课件的同时教师分步解释)
提问:由于同步自转,在地球上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半面,而另外一半在地球上是永远也看不到的。那么,如果在月球上看地球又是怎样的呢?
教师总结:因为同步自转,在月球上是看不到地球升起和降落的。
【设计思想】从不同侧面认识同一问题,强化所学知识;为教学难点设置坡度。
教师:通过对月球的了解,请同学们指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地方:
屏幕显示:
由于缺少人类活动的影响,月球表面看不到一点灰尘,看不到任何生物。宇航员只听到耳旁呼呼的风声,虽然烈日当空,但月球的白天比地球的两极还要寒冷。宇航员拖着沉重的步伐,在月面艰难的行走。和地球不同,月球白天时也能看到满天星斗,观测流星就更容易啦!在月球上还能看到地球的东升和西落呢!
学生逐一找出其中的错误并解释。
【设计思想】巩固知识点;提高同学们的兴趣。
学生活动:请学生汇报课前两周对月相的观测结果。
屏幕展示月相变化图。
【设计思想】使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一感性认识;激发观测、实践的热情;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师提问:为什么“月有阴晴圆缺?”
教师也可先设置这样的问题,以减小难度:月球自身能不能发光?为什么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到月亮呢?
教师讲解:由于我们只能看到月球反射太阳光的一面,所以当日、地、月位置不断的变化,月亮也就有了“阴晴圆缺”的变化。
屏幕展示月相成因的flash演示课件,月球处于日、地之间。
教师提问:当月球公转位置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月球反射太阳光的一面正好背对着地球,此时,地球上肉眼能不能看到月球呢?观察此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讲解:这种月相出现在每个月农历的初一,我们把它称为新月。那么,新月这天,月亮何时东升、何时西沉呢?观看演示后作总结。
点击flash中初一的当日情景演示,屏幕展示:画面的下方是钟表,显示当日的时间,6点钟天空渐白,日月同时东升,12时日月同时中天,18时日月同时西沉。
教师讲解:当新月出现的那一天,它总是与日同升、与日同归,晨升昏落,用肉眼无法观测。初一过后,月球向东公转,月球反射的太阳光,在地球上被观测到的越来越多了。
点击flash中返回键,演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时月相的变化,画面右下角显示用肉眼观测的月相图。当月球运行至上弦月位置时,按暂停键。
教师提问:当月球由新月向东公转90°,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怎样?此时我们看到的月亮又如何呢?
教师讲解:这种月相出现在农历每月的初七或初八,我们把它称为上弦月。那么,上弦月何时东升、何时西沉呢?
点击flash中初七、初八的当日情景演示,再由学生总结何时东升、何时西沉。
【设计思想】通过多媒体教学,简化了教学程序,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复习判断地图上的方向;复习巩固地方时的判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用同样的方法演示满月和下弦月,并由学生总结各种月相的观测形状和该月相当日的升落时刻,之后由学生总结出下张表格:
月相 农历日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升落时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肉眼观测
新月 初一 晨升昏落 看不到
上弦月 初七、初八 午升子沉 西半边亮
满月 十五、十六 昏升晨落[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圆盘状
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子升午沉 东半边亮
【设计思想】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三)反馈练习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指出下列诗句中描述月相的关键词并判断是何种月相?
屏幕展示古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引导学生根据“月落”、“夜半”判断出是上弦月。
屏幕展示古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引导学生根据“夜静”“月出”判断出下弦月。
屏幕展示古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引导学生根据“月上”“黄昏”判断出是满月。
【设计思想】巩固知识点;提高同学们的兴趣;激发同学们对文学的爱好和对古诗探究的激情。
六、专家评析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下两个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1.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之一。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炬。闪老师用1969年7月16日这一特殊的日子导入新课,并引导学生想象像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那样站在月球上,哪些现象是看得到的,哪些现象是看不到的,通过这一设疑,激起了学生想了解月球的欲望,从而使学生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中。在学习的过程中,闪老师又巧用影片解说词的错误设疑,使学生的兴趣再一次被调动起来,积极投入到解疑的探索中去,最后,闪老师用古诗解月相之疑,使学生解疑的兴趣达到高潮。因此,对一节课来说,教师巧妙设置疑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一节好课的重要因素。
2.注重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发挥主体作用。
有效的地理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习地理,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闪老师设计了课前观察月相活动,并要求学生根据观察画出图像,在课堂上交流观察结果。在学生实践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动画模拟课件,在一系列学生的观察、观测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交流完成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能力。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