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选修1:2.2《地月系》教案(4)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选修1:2.2《地月系》教案(4)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3-23 21: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潮汐
一、教学内容与说明
1.教学内容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月球与潮汐——潮汐的成因、周期、大潮和小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潮汐与人类——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高中地理教材“宇宙环境”中“地球的伙伴——月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月球与月相”教学内容的延伸,而潮汐又是构成海洋环境的重要要素,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既说“地”,又能联系到“人”,充分体现出高中地理有关“人地关系”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潮汐的成因、周期及大潮、小潮所对应的月相;认识潮汐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2.通过对有关地理素材的观察、分析和探究,培养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尝试从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出发,通过自主探究,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通过对潮汐给人类活动造成的有利及不利影响的了解,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融入乡土地理内容,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培养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2.难点:通过对所给材料的分析,自主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设计思想】从教学目标看,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与方法的培养和训练目标要高于知识目标。所以,把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而要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安排
课前安排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实践活动。调查内容包括奉贤海湾海塘的历史、今日奉贤海湾的发展新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设计思想】《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十分重视实践环节。这一活动能使学生认识所学地理知识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感受身边的大自然与现实社会,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录像:钱塘江大潮。
【设计思想】《潮汐》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正好在每年中秋节前后。因此,在新课教学之前,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内容,不仅使学生领略到钱塘江大潮的恢弘气势,从中体验与惊叹大自然的壮美,也能顺理成章引入新课教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新课教学
1.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1)利用图片、多媒体课件,探究、认识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展示照片——这是一张拍摄于奉贤海湾海塘的照片,照片中的石碑上记录有当地潮汐涨落的时间。
【设计思想】在课堂上利用来自于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照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他们感受到在自己身旁、生活中充满了地理知识和地理问题。
(2)学生观察照片,从这张潮汐时间表中,可发现哪些有关潮汐的信息?
许多学生虽然以前曾看到过这张潮汐时间表,但可能都没有引起太多注意,而今天在课堂上经过仔细观察分析、同学间的合作交流,发现其中蕴涵的潮汐信息还真不少,其中包括了:①一天中潮汐有两次涨落,②用农历日期来记录潮汐涨落的时间变化、③潮汐涨落以12小时25分为一个周期等内容。
(3)教师设问:看了这张潮汐时间表,你们可能会哪些哪些新的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设计思想】根据认知的一般规律,学生在认识到这些新知识后,会产生质疑,具有探询知识根源的心理倾向。所以,教师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提出实际问题。这是整堂课教学的一个难点,这不是简单的在后面问一个为什么。譬如学生在认识到记录潮汐涨落时间的日期为农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农历是根据什么变化而制订的?月相变化主要由哪一天体的运动形成的?那么,潮汐与月球有何关系呢?通过教师的循循诱导,把学生的质疑,转化为实际问题去进一步探究。
(4)展示课件,解决学生的质疑。
教师播放“潮汐成因的演示动画”课件。结合学生观察潮汐时间表,学生大致可得到以下知识:①在地球自转一周中,会有两次海水涨落变化。②涨潮点始终对着月球(月球对海水的引力作用)。③在农历一月中,潮汐存在大小变化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学生在认识这些现象和规律的同时,又会产生新的疑问,主要有①为什么背对月球的那一侧也会形成潮涨?②为什么在不同的时间(月相)潮汐也会有所不同?③地、月以外的太阳对潮汐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师生利用已有地理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共同探究分析,从而揭示潮汐的成因及规律,并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
【设计思想】这一教学过程是整堂课教学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质疑、提出问题、综合分析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增长了知识,更使观察、分析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将课本中的有关内容制作成具有动态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在重点和难点环节探讨活动中运用FLASH演示辅助释疑,使有些内容更直观、清晰,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潮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1)各小组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并结合教材内容,讨论分析潮汐与人类的关系并作交流发言。
(2)展示材料:诺曼底登陆战和北非登陆战。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设问:发动登陆战时,选择什么时机最有利?举例并检验历史上几次著名的登陆战是否利用了这样的战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设计思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3)展示有关材料。
了解有关“三碰头”及其造成的巨大破坏,使学生认识到潮汐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请课外调查小组代表介绍奉贤海湾海塘的历史,用原海塘在9711号台风和天文大潮的影响下被冲毁及造成巨大损失的事实,加深学生对潮汐的认识,并树立灾害意识。
(4)介绍今日奉贤海湾海塘。
请调查小组学生代表发言,介绍近年来奉贤海塘建设和海湾地区发展情况。教师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组照片,介绍海湾今日新貌,这些照片使学生对家乡的发展建设有感性认识,从而增强其热爱家乡的情感。
【设计思想】这一内容的教学环节较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各小组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不断拓展问题的广度和挖掘问题的深度。此外,利用真实的照片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四)课后拓展
1.形成钱塘江涌潮的原因有哪些?钱塘江最佳观潮时间是农历的八月十八,而不是农历十五,这是什么原因?
2.潮汐除了周期为12小时25分的半日潮外,有些沿海地区还存在着一天中只有一次涨落的全日潮,那么全日潮又是怎样形成的?
【设计思想】学习的过程不应只停留在课堂上,而要引导学生把问题探究延伸至课堂以外。所以给出两道有关潮汐的课后拓展问题,为学生创设进一步研究的广阔空间,让学生在课余利用网络、资料去探究。
六、专家评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姜老师的《潮汐》一课的设计非常注重的创设情景,采用“钱塘江大潮”的录像作为教学情景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学习环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潮汐的成因及规律”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利用学生调查成果中的一张“奉贤海湾地区潮汐时刻表”的图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潮汐的规律,从中引发更多的问题去思考;再利用FLASH课件“潮汐的成因”辅助释疑,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应用学生的调查成果作为教学情景,能使更多的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和家乡的发展变化,关注奉贤海塘的变迁和海塘的保护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爱国主义的教育不再是口号,而是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课后的拓展思考题则进一步把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向课外延伸,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