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满分6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S—32 Ca—40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4分)
1.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关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因地制宜开发利用风能、水能、地热能等 B.大力推广并充分利用太阳能
C.合理、安全开发利用氢能、核能 D.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2.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D.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3.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4.下列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沼气池中产生甲烷 B.煤和石油的形成
C.石油分馏得到汽油 D.煤干馏得到焦炭
5.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料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
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步炭黑的生成 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6.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反应发生时吸收热量的是( )
A.C+O2CO2 B.Mg+2HCl═MgCl2+H2↑
C.CaO+H2O═Ca(OH)2 D.CO2+C2CO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 B.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C.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
B.燃着的酒精灯被碰倒,引发酒精在桌面燃烧,可用湿布盖灭
C.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D.将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原因是这样能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9.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
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
10.我国“十二五”规划对“低碳经济”给予政策支持,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策略是节能。下列制备氢气的方法最节能的是
A.Zn+H2SO4(稀)=ZnSO4+H2↑ B.焦炭与水蒸气反应:C+H2O(气)H2+CO
C.太阳光分解水:2H2O2H2↑+O2↑ D.电解水:2H2O2H2↑+O2↑
11.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只有点燃火药才能发生爆炸现象
B.只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后才可能发生爆炸
C.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间中遇明火很有可能发生爆炸
D.只要将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就一定发生爆炸
12.关于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生产、使用、运输、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存放时要露天放置,紧密堆积
B.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和撞击
C.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
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3.请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相关问题。
(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用嘴吹灭燃着的蜡烛,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3)燃着的蜡烛扣上烧杯后,过一会儿燃着的蜡烛熄灭了,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
(4)将煤制成蜂窝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14.今年我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标识如图)
(1)北京奥运会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与“绿色奥运”理念无关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①招募志愿者为奥运会提供服务;②在奥运场地使用新型清洁燃料汽车;③奥运工程建设中,应用太阳能、地热等能源。
(2)“祥云”火炬的燃料是丙烷(C3H8),丙烷在空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符合“绿色奥运”的要求,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3) 汽车尾气中含有CO和NO,消除这两种物质对大气污染的方法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使它们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这两种气体是:________ ________ 。
15.2017年5月18日,中国又创下一项世界第一,在我国海域试开采可燃冰获得成功。预计在2030年以前可燃冰资源会得到商业性开发利用,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化石能源面临被耗尽的危险。可燃冰中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甲烷。
(1)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煤、______和天然气等。
(2)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气 B可燃冰 C酒精 D汽油
16.“低碳节能、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1)“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的重要能源。甲烷属于 机物。
(2) “煤”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煤属于 (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
(3)在日常生活使用燃气的过程中,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这样做的目的是 .
(4) )用洗衣粉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原因是洗衣粉具有 作用。用手抓洗衣粉放到水中时,有发热的感觉,说明洗衣粉溶于水 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
(5)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发生了8.1级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政府及时派出救援队前往,并为尼泊尔灾区提供了大量的消毒液、大米和帐篷。其中“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制取它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 ,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17.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是利用空气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上述流程①-④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3)NH3和CO2一定条件下反应,除生成尿素[CO(NH2)2]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氧化物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每空1分,共10分)
18.现阶段,人们大量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某校化学小组在研究燃烧的条件吋,做了如图所示A、B、C三个实验。
①白磷能够燃烧的是实验是_____ (填序号)。
②对比实验A和C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
③对比实验B和C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
19.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O2是否支持常见金属的燃烧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CO2是否支持实验室常见金属镁的燃烧。
实验①:将燃着的镁条插入充满CO2的集气瓶,发现镁条仍燃烧,生成物除白色MgO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
(1)镁在CO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该结论可知________(写“能”或“不能”)用CO2灭火器扑灭金属镁的火灾。
(3)通过实验①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探究CO2是否支持生活中常见金属铁的燃烧,兴趣小组设计如下方案:
方案①: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现象:铁丝没有燃烧。
方案②: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段镁带,点燃镁带,待镁带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现象:铁丝没有燃烧。
实验评价:你认为方案________(填“①”或“②”)更为科学,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4)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6分)
20.煤是一种化石燃料,用煤作燃料生成的SO2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有一种煤每燃烧1 t就会释放出53.3 kg SO2。如果将产生的SO2用熟石灰来完全吸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那么燃烧5 t这种煤产生的SO2在理论上需用多少千克的Ca(OH)2来吸收?(计算结果取整数)
参考答案
1.D 2.C 3.D 4.C 5.A 6.D
7.D 8.B 9.C 10.C 11.C 12.A
13.湿抹布盖灭 温度低于着火点 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14.①; C3H8 + 5O23 CO2 + 4H2O; CO2 、N2
15.石油 CH4+2O2CO2+2H2O A
16.(1)有
(2)不可再生资源
(3)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充分燃烧
(4)乳化 放出
(5)Cl2 +1
17.N2 ① 水(H2O)
18. C 燃烧需要氧气 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9.2Mg+CO22MgO+C 二氧化碳能够支持镁燃烧 不能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① 火柴不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而镁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铁不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20.308 k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