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曹刿论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曹刿请见(guì) 又何间焉(jiān)
B.小信未孚(fú) 牺牲玉帛(bó)
C.肉食者鄙(bǐ) 登轼而望之(shì)
D.夫战,勇气也(fú) 望其旗靡(mǐ)
2.下列加点的“以”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何以战
B.必以分人
C.可以一战
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又何间焉(参与)
B.必以信(相信)
C.虽不能察(明察)
D.小大之狱(诉讼事件)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大王加惠
C.虽不能察 虽有嘉肴
D.公问其故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
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所以动心忍性
C.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D.富贵不能淫
6.填空。
(1)本文选自《左传》,旧传为 时期 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 体史书。?
(2)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具体来说指的是“ ”。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 ,开始追击的时机是 。?
(3)出自文中的一个成语是: 。?
(4)文中曹刿向鲁庄公解释他“登轼而望”的原因的句子是: ,
, 。?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
(2)小惠未遍?
(3)神弗福也?
8.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小大之狱”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已而之细柳营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何陋之有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0.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1.“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
12.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 虞公曰:“吾享祀丰洁①,神必据②我。”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③,惟德繄④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⑤,将在德矣。若晋取虞⑥,而明德以荐馨香⑦,神其吐⑧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⑨,曰:“虞不腊⑩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选自《宫之奇谏假道》)
[注] ①享祀丰洁:享祀,祭祀的物品。丰洁,丰盛洁净。②据:保佑。③易物:改变祭品。④繄(yī):句中语气词。⑤冯(píng)依:依据。冯,同“凭”。⑥若晋取虞:晋,晋国。虞,虞国。下文中“虢”,读“guó”,即虢国。⑦而明德以荐馨香: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⑧吐:指不食所祭之物。⑨以其族行:带领他的家族出走。⑩腊:岁终祭祀。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其乡人曰?
(2)惟德是依?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必以分人 神必据我
B.惟德是辅 惟吾德馨
C.小大之狱 今为宫市之美为之
D.可以一战 宫之奇以其族行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6.甲文中的庄公和乙文中的虞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的国家,甲文从“ ”可知,乙文从“ ”可知。(用原文作答)(2分)?
17.甲文中,曹刿认为“信”(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佑国家的根本依凭是什么?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分)
18.战争虽然破坏了世界的和平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的不断进步。学习了本文,同学们对兵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知战例] 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请你再列举两个类似的战役。
(2)[读兵法] 你最喜欢的兵法典籍是什么?请推荐一本,并说说你的理由。
(3)[用兵法] 我们珍爱和平,但当祖国利益受到侵犯时,我们也不畏惧战争。请你结合所学内容和个人积累,从“兵法”角度谈一谈如何更好地解决领土争端问题,捍卫国家利益。
答案
1. A 2. B
3. B 4. C
5.C
6.(1)春秋 左丘明 编年
(2)取信于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军三鼓后 齐军辙乱旗靡时
(3)一鼓作气
(4)夫大国 难测也 惧有伏焉
7.(1)参与。(2)遍及、普遍。(3)赐福,保佑。
8. C
9.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10.取信于民。
11.“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①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前两次回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灵,而不是百姓;②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③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道原因,再次暴露了其“鄙”。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①战前提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见;②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细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2.①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说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曹刿根据齐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挫其锐气的策略。取胜之后,曹刿并不追击,深知兵不厌诈之道,唯恐中了齐国诱敌伏击的圈套,表明他在极善用计的同时,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备对方运用计谋。
13.(1)他的。(2)只。
14. D
15.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1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17. “德”(或“明德”“仁德”“重德”“重视仁德”等)。是从宫之奇的话“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看出来的。
18.(1)示例:官渡之战、淝水之战。
(2)示例:《孙子兵法》。它是我国古人对兵法的精辟论述,是古代兵法的集大成者。
(3)示例:我们要抓住当前的和平时机,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当我们强大到一定程度时,相信所有的领土争端都会迎刃而解。我们不应视战争为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