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29 08:2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唐雎不辱使命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休祲(  )  唐雎(  )   韩傀(  )
色挠(  ) gǎo(  )素 fú(  )然
免冠徒xiǎn(  )     以头qiāng(  )地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秦王怫然怒?
(3)天下缟素?
(4)秦王色挠?
(5)寡人谕矣?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B.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D.军士吏被甲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易安陵(交换)     加惠(恩惠)
虽然(这样)
B.布衣(平民) 休祲(不祥)
请广于君(增广、扩充)
C.尝闻(曾经) 庸夫(平庸)
以头抢地(碰,撞)
D.徒跣(赤脚) 长跪而谢之(感谢)
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5.下列句子分别揭示了秦王什么态度?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前倨后恭  B.以势压人  C.恐吓威胁 D.不可一世 E.虚伪狡诈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
(2)安陵君其许寡人! (  )
(3)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  )
(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
(5)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6.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课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课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C.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残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D.课文第2段是文章的高潮部分。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7.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寡 人 欲 以 五 百 里 之 地 易 安 陵
(2)安 陵 君 受 地 于 先 王 而 守 之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大王加惠?
(2)岂直五百里哉?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10.为什么说秦王“易地”的要求是别有用心的?
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题目。
[甲]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①其力以脱于虎豹②之秦。嗟乎!孟尝君特③鸡鸣狗盗之雄④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⑤,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选自读《孟尝君传》)
[注] ①赖:依仗,依靠。②虎豹:像虎豹一样。③特:只、仅仅。④雄:首领。⑤南面而制秦:南面称王制服秦国。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臣未尝闻也?
(3)士以故归之?
(4)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士以故归之
B.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学而不思则罔
C.聂政之刺韩傀也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D.安陵君其许寡人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2)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4.请为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先 生 坐 何 至 于 此 寡 人 谕 矣
15.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士”的理解。(3分)
16.综合性学习。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曾子杀猪》的故事流传千古。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儿子在一旁哭闹着也要一起去。 妻子说:“你在家待着,我回来了杀猪烧肉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妻子马上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哄哄小孩玩的。”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 孩子年龄小,不懂世事,处处学习父母的样子。今天你欺骗他,这是教他说谎话、欺骗别人。”妻子听了很后悔,于是和曾子一起杀猪烧肉给孩子吃 。
读了上面这则故事,你有哪些感想呢?请简述出来。
(2)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内容:?
寓意:?

答案
1.jìn jū guī náo 缟 怫 跣 抢
2.(1)派遣。出使。(2)愤怒的样子。(3)白色丧服。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4)屈服。(5)明白,懂得。
3.[解析] B  4.[解析] D
5.(1)E (2)D (3)B (4)C (5)A
6.D
7.(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8.(1)施予恩惠。(2)只是。
9. (1)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2)(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10. 双方的实力强弱悬殊,一向恃强凌弱的秦王以大易小,这让人觉得很反常,因而怀疑秦王是别有用心的。
11.(1)交换。(2)曾经。(3)缘故。
(4)……的原因。
12.C
13.(1)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2)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下,这就是(真正的)贤士不到他门下的原因。
14.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
15.示例:我认为“士”是战国时期的一个特殊阶层,他们都有一技之长,但能力却有强弱之分。如孟尝君门下的鸡鸣狗盗之徒,有的只是小本事;像唐雎这样的“士”是忠君爱国、有勇有谋的英雄,有大本事。(开放性题目,只要能结合甲、乙两文,答出对“士”的合理理解即可)
16.(1)[ 略。
(2)内容:一位身穿印有“诚信”二字工作服的铁匠师傅站在铁砧旁,左手用钢钳夹着一块写有“承诺”二字的铁块,右手举着铁锤,铁块火星四溅。
寓意:依靠诚信打造承诺。只有讲求诚信的人,他的承诺才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