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古城镇美术文化考察
课题:第2课民俗文化展(课时:1课时)
对教材的分析和认识
这节课属于欣赏.评述,《民俗文化展》在教材中是对前一课古城镇美术文化的延续,也是为下一课中国民间美术做一个铺垫。在教材中属于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是了解民俗与民间美术的关系及动手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对学情的分析和认识
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欣赏水平。观察能力,欣赏能力,判断能力相对比较成熟。心理也较成熟,喜欢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自我的展示。所以给学生多的展示机会,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学习,了解民俗与美术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方法与过程
(l)通过教师引导、讲授、演示、欣赏使学生了解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的特点。(2)通过体会、观察、欣赏民俗文化发展及作品等方法,初步学习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体验观察、分析不同地域的民俗,增进同学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热爱,更加爱国。
重难点的确定及分析
教学重点
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和民俗文化展的筹划
教学难点
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和民俗文化展的筹划
课
前
准
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教科书、搜集民俗饰品、相关民俗图片和一些节日的由来。
教
学
模
式
教法:探究---发现的教学策略(引导法、提问法、演示法、讲解法。)
教
学
流
程
欣赏—交流—合作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
讲
述
导
入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欢庆的节日里,人们举行着各式各样的民俗活动,来表达人们美好的心愿。像我们这儿过年时,家家都要贴窗花、掉钱、福字、写对联、挂年画、放烟花鞭炮等等。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悠悠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人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装点对美好的生活的祈盼。民俗含义是什么?就是指人们长期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各种民俗活动都打上了民间美术的烙印。引入本课《民俗文化展》
听、思考
引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探
究
新
知
识
分析知识点
(一)现在先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各地的民俗活动都有哪些?元宵节、跑旱船、剪纸、戏曲、编结、舞龙、舞狮、杂技、面塑、腰鼓等民俗活动。
(二)说明同学们对这些民俗活动都有所了解,那么请同学们结合“连生贵子”这幅杨柳青年画,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展示杨柳青年画“连生贵子”民俗图片
这么丰富的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在色彩和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呢?
鲜艳的色彩和对称夸张的元素是构成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的重要元素。其目的是突出喜庆、欢乐的氛围。是人们不放弃对美好生活追求理念的呈现形式。民间美术和民俗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又传播了传统民间文化。
(四)现在我们运用这些民间美术的元素来制作一幅“民俗文化展”的宣传海报。海报是怎样设计的呢?大家先看一下我设计的这幅海报。思考一下这幅海报有哪些内容?
海报主题:
内容:
色彩:
构图:
同学们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这些活动的意义
小组讨论民间美术的特点(色彩和形式及夸张的表现手法)
展示收集的作品分析这些作品的特点。
小组讨论(重点提出对色彩和形式的继承,内容的现代化)
小组讨论海报设计包括的内容和形式。
小组讨论主题展板的设计
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与人的关系。
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
拓展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识
提高学生组织参与能力
动
手
实
践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学生制作
发现个别问题和共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师生互动。
展
示
与
评
价
环
节
点评学生展示的作品
在点评时先由学生自己评,最后由老师点评。个别问题个别点评。共性问题共同点评。评价学生的闪光点,多以积极肯定的语言。
学生优秀作品展示
个评他评结合
充分体现这年龄段学生思维活跃,及时鼓励、点出优点。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
后
拓
展
环
节
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整理我们自己的民俗文化的照片,准备民俗文化展示。(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审美情趣。
课
堂
小
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各小组的合作形式,都能运用民间美术的元素来设计海报。在制作过程中各组集思广益,各自创作出精美的海报。体现出大家的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而且都能掌握海报的设计要素,并能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注重这种合作精神。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看着你们设计的海报,我感到非常高兴,展示出你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盼。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红红火火,心想事成。
板
书
海报设计的元素
1、海报主题:
2、内容:
3、色彩:
4、构图:
课
后
反
思
这一节课内容多、容量大,在教学流程中对时间把握需要很注意。不然会给学生留的制作时间相对少些。个别环节的时间也不易过长。使各个环节做到流畅。对一些知识点的分析言简意赅不易过多。多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