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九上化学 3.1原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京改版九上化学 3.1原子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1-28 21:2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原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原子、原子核的构成
(2)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知道原子中的一些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相对原子质量形成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科学难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通过对原子结构及粒子间关系的学习,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了解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张青莲教授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原子的构成;2、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
1、原子的构成;
2、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 有关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的复习准备:提醒学生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
2、分子和原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二、[提出问题] 在化学变化分子是可分的,原子是不可分的,究竟原子能不能再分?
[提供问题情境] 展示原子弹爆炸的情景图片
引导学生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原子如果能分,它又是由哪部分构成的?
板书: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展示下列问题: 1.原子是由哪部分构成的?
2.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有什么异同?
4.不同种类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适时参与他们的讨论。
﹝利用多媒体展示原子的内部结构﹞
小结并板书:
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
质子: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不显电性

不带电的微粒:中子,原子;
带负电的微粒: 电子
带正电的微粒:原子核,质子;
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因是原子不带电)
﹝提出问题﹞ 原子、质子、中子和电子有没有质量?原子的质量该如何去衡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不同的原子所含的质子、中子、电子数目不同,所以它们的质量也不同。如: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x10-27 Kg,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x10-26Kg.
﹝提问﹞:这样小的数字,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71页--相对原子质量一段内容。
然后请学生代表陈述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学生与教师得出结论﹞:科学上一般不直接使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使用相对质量。介绍概念。(它是一个比,是一个相对质量)
板书: 相对原子质量:一种碳原子(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个基准的比值。(它是一个比,是一个相对质量)
﹝学生练习﹞:让学生动手计算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氢的相对原子质量
﹝教师讲解﹞:相对原子质量可以从课本158页的附录Ⅱ查到,这张表中列出了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其实,精确的相对原子质量有效数字可高达八位。一般化学计算多采用它的近似值(整数或1位小数)
﹝介绍院士张青莲先生的事迹﹞。
﹝组织活动﹞下面我们举行一项比赛,看哪位同学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既快又准。
查出下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硫 氯 氮 铝 镁 钙
﹝自主探究﹞: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内容比较和讨论
﹝练习巩固﹞
阅读课文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内容;简介课文附录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II以及表-3;查出氢、碳、氧、钠、铁五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思考与讨论〕通过这段课文的阅读,你能初步弄清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吗?
课后练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