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能举例说明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3、学会阅读降水量分布图分析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4、学会根据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降水可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懂得关注自然,利用自然;
2、读图、绘图过程中体会做事要严谨、细致;
3、学习互动过程中懂得互助互学,体会合作的快乐。
教材重点:
1、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2、世界降水量分布图阅读、总结出世界降水分布差异。
教材难点:
1、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2、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材分析?: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所以本节是这一章的一个重点之一。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是学生应掌握的一项技能,这一节的重点、难点也在这里。本节是在学习上一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结构、编写思路大致相同,教法学法可以互相借鉴。尤其是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绘制,可以参考气温变化曲线图的阅读、绘制方法进行,相应降低了这一节的难度。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雨、雪、雹这些自然现象颇为熟悉,但由于年龄阅历、生活环境的关系,对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理解可能不深,需要在学习中得到补充。学生有了上一节的学习经验,这一节的困难不会太多。可能出现的问题:(1)不会用恰切的词语描述降水的季节变化;(2)绘制柱状图时出现不准确、不美观的问题;(3)总结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时有困难。
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时完全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尽可能贴近学生,挖掘教材,又不增加难度。学习过程的设计体现互动探究合作学习,尽可能让学生感兴趣,又不流于形式。
时间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新课引入环节
??? 欣赏图片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雨、雪、雹的图片)
?????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几幅图片是雨、雪、雹的景观,雨、雪、雹统称降水,其中降雨是主要形式,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学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拓展:观看视频“降雨的形成过程”
?学习互动环节
??? (1)降水与生活
????????? 多媒体展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天气符号。请学生介绍自己是如何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这些雨的级别的。
????????? 多媒体给出描述降水的句子,请学生补充说出这些天气现象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如:阴雨连绵一个月﹍﹍?? 有近两个月没有下雨﹍﹍?? 某城市下了大雪﹍﹍
?????????多媒体给出各地的民居,请学生思考降水的多少对民居的影响
请学生说说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理解。(体会雨水适时、适量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
????????? (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所见所感,交流某些天气现象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体会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懂得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自然密切相关)
师:气象部门是根据降水量来划分降雨的等级,降水量是如何测得的呢?(生自学课本54页阅读材料,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使用的仪器)
??? (2)降水的季节变化
??????? 多媒体展示降水量柱状图,学生分小组自学,汇报本小组的收获。
(重点能找出某地哪几个月降水多(少)?降水量是多少?会描述降水的季节变化,交流、总结读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
??????? 明确:一年内,有的地方降水均匀,有的地方季节差异大。
??????? 学生依据课本要求讨论交流,完成课本55页活动1题,学会读某地降水量柱状图,能总结出某地的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情况。
???? (3)降水的分布
??????? 学生分组互动:阅读课本56页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根据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 1、找出赤道地区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的?
?????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 3、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 4、找到世界的“雨极”和“干极。”
????? ????采用小组任选题的方法进行交流,每组可选其中1道题或几道题选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收获,提出有疑难的问题,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读世界的年降水量分布图,总结世界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通过这类等值线图的学习总结出读等值线图一般方法。讨论的过程体会互助合作的快乐,交流的过程锻炼表达能力,寻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总结归律的方法。
????? 师: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想一想,降水量的多少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发现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交流后发现降水量的多少主要受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 师:介绍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主要是由于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处于迎风坡。
多媒体展示地形雨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出迎风坡降水多,被风坡降水少的规律。形象直观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懂有趣。
(4)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 方法: 回忆上节画气温变化曲线图的步骤,学生说自己想怎样画图,注意哪些细节?
?????????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交流学会做降水量柱状图,会正确的绘图方法,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养成做事细致严谨的习惯。)
??????????? 师生共同总结出画图步骤:
1、确定横轴,标注月份;
2、确定纵轴,标注降水量刻度;
3、根据数据按月份画出条形;
?4、标注图名,完成降水量柱状图。
??????? ??学生绘图并进行交流。
(大屏幕展示学生的作业,鼓励做的准确美观的,找出还存在哪些问题,信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