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29 08:3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唐雎不辱使命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休祲(  )  唐雎(  )     韩傀(  ) 
色挠(  ) gǎo(  )素 huì(  )星袭月
fú(  )然 白hóng(  ) 以头qiāng(  )地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易安陵(交换)   加惠(恩惠)   虽然(这样)
B.布衣(平民) 休祲(不祥) 请广于君(增广、扩充)
C.尝闻(曾经) 庸夫(平庸) 以头抢地(碰,撞)
D.长跪而谢之(感谢) 徒跣(赤脚) 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仓鹰击于殿上        B.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D.乡为身死而不受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D.与/臣而将四矣
5.下列句子分别揭示了秦王的什么态度?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前倨后恭   B.以势压人   C.恐吓威胁
D.不可一世 E.虚伪狡诈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
(2)安陵君其许寡人! (  )
(3)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  )
(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
(5)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
6.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课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课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C.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残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D.课文第2段是文章的高潮部分。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秦王怫然怒?
(3)天下缟素?
(4)秦王色挠?
(5)寡人谕矣?
8.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安 陵 君 受 地 于 先 王 而 守 之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
?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
10.为什么说秦王“易地”的要求是别有用心的?
?
?
11.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2)与臣而将四矣。
?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郑同北见赵王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博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害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特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选自《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 ①狙:同“驵”,大。②许由:相传是尧时隐士。③孟贲: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勇士。
1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四处)(4分)
臣 南 方 草 鄙 之 人 也 何 足 问 虽 然 王 致 之 于 前 安 敢 不 对 乎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亲尝教以兵?
(2)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
(3)臣故意大王不好也?
(4)许由无天下之累?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子南方之博士也
今有强贪之国
B.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
C.休祲降于天
特宿于野
D.若士必怒
王若无兵
15.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
?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郑同的性格特点。(2分)
?
?
?
17.同为劝谏君王,郑同与《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不同的劝谏方式给了你哪些启示?(3分)
?
?
?
18.学完本课,想象一下,从此以后,秦王还会夺取安陵吗?为什么?请写一段探究性文字。
?
?
?
?
?
10 唐雎不辱使命
1.jìn jū guī náo 缟 彗 怫 虹 抢
2. D  3. B 4. C 
5.(1)E
(2)D
(3)B
(4)C
(5)A
6.D
7.(1)派遣。出使。
(2)愤怒的样子。
(3)白色丧服。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4)面露胆怯之色。
(5)明白,懂得。
8.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9. (1)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2)(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10. 双方的实力强弱悬殊,一向以强凌弱的秦王以大易小,这让人觉得很反常,因而怀疑秦王是别有用心的。
11.(1)示例: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示例: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12.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
13. (1)兵法。(2)拍。(3)想到。(4)牵累。
14. C 
15. 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他们呢?
16. 有谋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谦虚文雅。
17. 郑同:迂回曲折,委婉劝谏。唐雎:针锋相对,直言相谏。劝谏应因人而异,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8. 示例一:不会。安陵国有像唐雎那样有胆有识、智勇双全的士人存在,足以让秦王畏惧,秦王不敢轻举妄动,安陵国可永保安宁。示例二:会。从文章可以看出,秦王是一个虚伪、狡诈、残忍、骄横的人,今天他会想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骗局,以后还会想出其他的花招,可以说安陵国对秦国是防不胜防的,安陵国迟早会被秦国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