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 )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开创考试选官制度 D.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2.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
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3.对以下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C.秦朝建立后巩固统一 D.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4唐太宗李世民说过“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推秦皇、汉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汉武骄奢。
国祚几绝,"下列能体现“始皇暴虐”的有(A)
①农民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ニ上数国家 ②某人由于邻居犯罪受到牵连 ③某男子被征发去修长城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5.“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说明了( )
A秦始皇死后将葬在阿房宫内 B秦朝刑罚残酷,社会混乱
C.阿房将发生灭亡秦朝的起义 D.秦朝滥用民力,百姓怨声载道
6.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战争的目的是争夺帝位 B项羽势力弱小,却一味依赖武力
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D.项羽在四面楚歌中战败自刎而亡
7.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
A严酷的刑罚 B.骄做自大 C,剥削沉重 D.失去人心
8.中国古代史上有四大治世,其中第一个便是汉朝的“文景之治”。这一治世局面形成的原因不包
括( )
A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B统治者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C.统治者采用法家思想,严刑峻法,社会比较安定
D.统治者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9.下面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国(局部)、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君权的因素,汉武帝( )
A实行”削藩” B推行分封制 C.颁布”推恩令” 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0.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封建帝王,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国家统一 B外族骚扰 C.中央集权 D.儒家思想
11.刘秀被毛泽东称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三最”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
A.下令释放奴 B“兵皆罢归家” C.惩处负官污史 D.允许北方少数民放内迁
12.东汉中期以后,即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往往重用自己的亲族来控制朝政,这就形成了( )
A.外戚专权现象 B官专权现象 C.太后垂帘听政 D.藩王夺权现象
13.东汉末年黄中起义的意义不包括( )
A.推翻了东汉政权 B冲击了豪强地主庄园 C.缓解了土地兼井 D体现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14.习近平主席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详细诠释了从古至今”“丝路精神”的延续与积淀。下列历史人物中,对最早开辞“丝绸之路”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
A.霍去病 B张骞 C.班超 D.班勇
15,西域各国与西汉王朝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张赛第一次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张赛第二次出使西域 D.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16.“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中国的治铁技术传到西方 B朝鮮的音乐传入中国
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西域的葡萄传入中国
17.下列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传播影响最深远的是( )
A.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司马迁编写《史记》
C.华佗发明了“五禽戏” D.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18.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我国医学界第一次获此殊荣。实际上,我国医学源远流长,早在1800多年前就有一位名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扁鹊
19.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的共同点包括( )
①都创立于东汉末年 ②都以治病的方式进行传道 ③对贫苦人民有吸引力 ④都认为人们生来是受苦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关于秦汉科学技术文化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白马寺一一我国第一座道教寺院
B《伤寒杂病论》一—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C华他一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
D《史记》一—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非选择(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21.(15分)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史去治理。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战!挥剑决济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三
根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两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指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4分)
(2)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7分)
根据材料三中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4分)
2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材料一中体获得什么信息?这一现象来的直接后果是什么?(5分)
材料二中的人物在关注民生方面有哪些相同的举措?为此出现了怎样的局面?(6分)
学习历史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发挥历史的借签功能,从上述不同结果中你得出怎样的启示?(4分)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俱醇驷(四区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联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
一《史记?孝文本纪》
材料三 (汉景帝)日:“农,天下之本也,黄全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今郡国务劝农桑......
一一《汉书》
材料四 (汉武帝)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1)西汉初年,国家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2分)
(2)从材料二、材料三可以看出,汉文帝、汉景帝时期重视什么?(2分)因此汉初出现了什么局面?(2分)
(3)汉武帝时期,国家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什么局面?(2分)简要分析出现这一局面的政治、思想、经济方面的原因。(7分)
(15分)历史讲述的是关于人的故事,生动活泼,有滋有味?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些杰出的历史人物在不同领域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我们围绕历史人物,完成下列探究。
任务一 梳理知识
(1)根据下列表格的分类,将下列历史人物的序号填进对应的空格内。(4分)
①刘邦 ②蔡伦 ③张角 ④张仲景 ⑤陈胜 ⑥司马迁 ⑦刘秀
类别 序号 类别 序号
开国黄帝 史学家
科技人物 农民起义领袖
(2)简述下列人物的主要成就,(4分)
张仲景: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观点论证
(3)杰出历史人物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请以张骞为例,运用史实加以论证。(3分)
任务三 思考感悟
(4)杰出历史人物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一、1-5 BDCAD 6-10BDCCD 11-15 BAABC 16-20 DAAAA
二、21.(1)统一度量衡;确立县制
(2)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立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分别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掌管军事,监察百官。在全国先后设立了40多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进行管辖。
(3)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22.( 1)信息:秦朝徭役,兵役繁重。后果:成千上万得农民背进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秦国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举措: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都采取轻徭薄赋得政策,减轻农民负担;都减轻刑罚,减免徭役及兵役。 局面: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比较安定得社会局面。
(3).启示:关注民生,爱惜民力,王朝强盛;不桖民情,滥用民力,王朝衰亡。
23.(1)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2).农业生产。“文景之治”
(3)大一统得局面。政治:颁发“推恩令”,消弱诸侯国势力。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全国范围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24.(1)
类别 序号 类别 序号
开国黄帝 ①⑦ 史学家 ⑥
科技人物 ②④ 农民起义领袖 ③⑤
写成《伤寒杂病论》;编著《伤寒杂病论》
(3)张骞使我国古代杰出得外交家。她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得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富有智慧,具有改革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