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从《坤舆万国全图》到《时局图》,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一:明治维新的口号是“富国强兵”。明治政府成立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了现代军队......当明治维新带来了国力的增长时,日本军国主义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
——日本文明史学家 加藤周一
材料二: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日本大陆计划
阅读材料及教材24页第一段,思考战场战争爆发的原因
1.背景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大陆政策
背景②:清朝的落后给予日本侵略以可乘之机。
背景③: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直接导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背景④:列强默许和纵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径。
总结: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
日本:
欧美:
朝鲜:
中国:
“大陆政策”的出台,——蓄谋已久
默许或纵容日本侵略
爆发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清朝的落后
丰岛战役
(1894.7)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1894.9)
辽东战役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日双方正式宣战,战争爆发
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等牺牲,双方损失相当
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
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威海卫战役
(1895.2)
一、甲午中日战争
2.战争经过:
阅读教材24至26页,找出甲午战争中有哪些战役?
战役
概况
丰岛战役(1894.7)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1895.2)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1895.9)
战争爆发标志
中国失去黄海海域制海权
旅顺大屠杀
徐邦道
丁汝昌
邓世昌
请阅读教材找出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役、民族英雄以及重大事件。
左宝贵
“致远”舰部分官兵合影。拍摄位置在军舰的舰楼附近,人群中央双手较差站立着,就是民族英雄邓世昌,他身旁的外籍军官就是管轮余锡尔。这张照片中的所有人都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致远舰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美国驻华使馆武官欧柏在一份报告中记述了旅顺大屠杀:“我亲眼看见诸多尸体,他们的手是缚在背后的。我曾经看到许多伤痕累累,显然是被刺刀杀死的尸体而且我可以确定,他们是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被害的。
旅顺大屠杀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史,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
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的。中国放弃和丧失了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战略原因,我们应以史为鉴。
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抵御来自海上的侵略,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
一、甲午中日战争
3.结果:
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
影响
1.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刺激列强瓜分中国。
2.赔款: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
4.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通商口岸
3.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内容
影响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
4.影响①:《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朝廷无力以卫吾台,能卫吾台者,吾民耳?众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愿吾血随吾台俱尽,吾头与吾台俱碎,安知终不可以有为耶? ——台湾人徐骧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
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台民布告》
台湾人民誓死捍卫台湾的壮烈誓言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前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是列强侵华的表现;是在中国被迫的前提下,双方不平等的行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后者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在中国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双方互惠互利的平等交易行为,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
四、
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契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实质: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之争。
说明:列强在各自的侵华利益上,既有矛盾斗争又有勾结妥协。
4.影响②:瓜分狂潮
日本:同意归还辽东半岛
清政府:需3000万两白银赎回
列强通过什么方式瓜分中国?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
列强的瓜分狂潮
国别 “势力范围” 割占或租借地
德国 山东 强租胶州湾
俄国 长城以北和新疆 强租旅顺、大连
法国 广东、广西和云南 强租广州湾
英国 长江流域 强租“新界”、威海卫
日本 福建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英国 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威海卫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划分
“势力范围”情况表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
“门户开放”政策
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②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4.影响③:“门户开放”政策
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如果你是当时的仁人志士,你会怎样拯救中国?
想一想
坤舆万国全图
背景:
经过:
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黄海大战 邓世昌
中国战败签定《马关条约》:割地、赔款、通商、设厂
①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辽东半岛战役 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影响:
丰岛战役
平壤战役 左宝贵
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③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时间:
1894年——1895年
课堂小结
1.甲午中日战争的“甲午”是指( )
A.1893年 B. 1894年 C. 1895年 D.1896年
2.北洋舰队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直接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战役
3. 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的军事装备落后 B.清朝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4.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C
B
D
材料一: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
(1)材料一是闻一多先生所作的《七子之歌·台湾》,诗中“酷炎的夏日”指哪国侵略者?导致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是近代哪次侵略战争?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哪一文件?该文件是在何时签订的?当时中日双方的代表分别是谁?
(3)材料二的文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日本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1895年
中:李鸿章 日:伊藤博文
影响:《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机呈现空前严重,同时也激发了民族觉醒。
七子之歌·台湾
【作者】闻一多 【朝代】现代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郑成功
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各岛屿
《七子之歌》是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作品。诗人在这一组诗作品里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旅顺大连、广州湾、九龙岛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让他们来倾诉“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悲哀之情,“以抒其孤苦亡告,春怀祖国之哀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