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历史 完成日期 课型 新授
课题 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 主备人 使用日期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汉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课标要求 理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知识链接
课时分配 1课时
学派创始人代表人思想观点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回顾旧知(课件出示复习问题,学生记忆互查,5分钟):
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李白的《古风》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导入新课。师:板书 第9课 秦统一中国第二步:引课示标(2分钟):齐读标题,这节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齐读学习目标: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2、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三步:自学指导一(圈点勾划,时间5分钟)1.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中国?2.秦国灭六国的时间?顺序?3.秦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4.秦统一的意义?(一)秦灭六国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合作学习:要求每一位同学都画出战国七雄的方位图,相互之间检查指导。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为秦灭六国作铺垫。) 老师:在战国时代,有七雄争霸,但为何是秦完成了统一,他的统一具备了哪些条件呢??组织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回答。教师总结:1、战乱不断,人民渴望统一;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3、秦王赢政重视人才,胸才大略,各个击破。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秦王赢政重视人才,为他取得统一奠定了基础。?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展示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相继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多媒体演示秦灭六国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思考“秦为什么能够灭掉六国?”并探讨“假如你是一位古人,你愿意生活在战国时期,还是喜欢生活在统一的秦朝?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演示画面,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各抒己见,展开历史想象的翅膀,学会分析历史事件,懂得秦灭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最终“秦王扫六合”,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定都咸阳。?过渡:教师设计问题:如果你是秦王,你如何来治理国家,你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开展整顿、管理。学生各述己见,众说纷纭。自学指导二(圈点勾划,时间10分钟)1.秦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内容?2.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在文化、经济、交通、军事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以表格或图式的形式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归纳。(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政治上:创设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我们可以用下面图示来表示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屏幕显示《中央集权》动态图,教师用谈话式讲解。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再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设计意图: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条理化,便于学生记忆,又可加深理解:皇权是权力的中心。)(三)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军事上:北方:反击匈奴,修筑长城;南方: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四)秦朝的疆域: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安定北边,开发南疆,使秦的疆域空前广大。展示《秦朝疆域图》,学生看图。 2.组织学生绘制一张简图来进行识记。(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展示地图,吸引学生注意力,亲自动手绘制,在不知不觉中,记住秦朝的疆域四至。)第四步:合作探究(小组讨论,10分钟)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教师总结。(设计意图:与人合作,开动脑筋,运用本科知识,解决历史问题,展现自我风采。)第五步:巩固小结(3分钟)第六步:当堂检测(独立完成,10分钟)1.图1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BA.层层分封,权位世袭B.中央集权,皇权至上C.权分三省,制约平衡D.重文轻武,削弱相权2.秦初,廷尉李斯上奏曰:“周天子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秦始皇听取了李斯的建议,在地方实行了( )B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刺史制度3.习近平强调加大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曾经指出:“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秦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DA.丞相 B.太尉 C.刺史 D.御史大夫4.秦灭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右图所示,主要反映的是秦统一全国的( )BA.文字B.货币C.思想D.度量衡5.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 )B①实行郡县制 ②建造阿房宫 ③统一度量衡 ④修建骊山陵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6.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观察材料一,图1反映了秦朝的什么地方管理制度?图2、图3分别反映秦朝采取的什么措施?郡县制、统一货币、统一文字。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四。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一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指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在秦朝时的具体表现。制度:中央集权制度。表现:实行皇帝制(或设立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统领的中央政权机构)和郡县制(或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命)。
板书设计 1、条件(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秦 2、时间、都城、意义统 一 中央: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中 3、中央集权制度国 地方:郡县制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经济、交通、军事)秦朝疆域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