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同步训练题(Word含答案)
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1、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最适宜的灭火措施是(??? )
A.向锅里泼水??? B.端下油锅??? C.盖上锅盖?? D.向锅里撒沙子
【参考答案】C
2、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氢气 D.天然气
【参考答案】C
3、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是化学反应???????????????????????????????????????????B.?燃烧不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C.?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D.?凡燃烧的物质,一定有火焰产生
【答案】A
【解析】【解答】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有的燃烧不需要氧气参加.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是不是燃烧,可燃物燃烧时不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没有火焰,所以A正确.【分析】根据燃烧的含义进行分析.
4、2002年3月,一名印度妇女将酒精带入列车内,酒精燃烧,导致列车后厢起火且迅速蔓延,致使30多名乘客死亡,几十人烧伤,事故震惊全世界。乘车时有下列物品:⑴矿泉水? ⑵烟花和爆竹? ⑶酒精? ⑷汽油和煤油? ⑸食醋? ⑹液化石油气。其中由于易燃易爆严禁带上列车的物品有(??? )
A.⑴⑶⑷⑸⑹???B.⑵⑶⑷⑸⑹???C.⑵⑶⑷⑹???D.⑴⑵⑷⑹
【参考答案】C
5、下列标志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参考答案】D
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
A Cu(NO3)2溶液 AgNO3溶液 Cu 过滤
B Na2CO3 NaHCO3 盐酸 结晶
C Fe Cu 稀硫酸 过滤
D CO2 HCl NaOH溶液 洗气
A.?A???????????????B.?B??????????????C.?C??????????????????D.?D
【答案】A
【解析】【解答】A、Cu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A符合题意;
B、Na2CO3和NaH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B不符合题意;
C、Fe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C不符合题意;
D、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7、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示中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 )
A???? ?? B??????? C????? ? ?? D
【参考答案】B
8、煤炭燃烧排出的尾气中,能形成酸雨的是( )
A.N2 B.CO2 C.SO2 D.H2OXXK]
【参考答案】C
9、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解析】【解答】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促进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故答案为:D。
【分析】可燃物燃烧的现象取决于:1、氧气的浓度,浓度越大,燃烧现象越激烈,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燃烧现象越激烈。
10、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
A.消除可燃物?? ?????B.降低温度? ???C.隔绝空气? ?????D.降低着火点
【参考答案】C
11、“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下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加强大气质量检测,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
B.大力提倡使用化肥和农药,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C.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D.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直接焚烧而造成大气污染
【参考答案】B
12、“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答案】C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根据这三个条件,并结合题目信息进行分析.
【解答】A、玻璃棒没有神奇的功力.错误;
B、酒精灯的着火点不能降低.错误;
C、高锰酸钾和浓硫酸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正确;
D、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也不能自发燃烧.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条件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13、白色固体粉末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能较快的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里某同学在做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误将木炭粉当作二氧化锰,结果实验时发生了爆炸。其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4、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1)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代号)。
a.碳酸氢钠 b.熟石灰 c.石墨 d.维生素A
①用来制造铅笔芯的是
②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③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④缺乏会引起夜盲症的是
(2)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 、石油和天然气。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人类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你知道的一种新能源是 。
(3)下列防火、防爆的安全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在加油站不能接听和拨打手机
B.夜间发现厨房内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C.楼道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要严禁烟火
【参考答案】 c;a;b;d;煤;氢能;ACD;
15、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五氧化二磷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解释
①a试管中的白磷燃烧;
②烧杯中的白磷、b试管中的红磷没有燃烧。 烧杯中的白磷、b试管中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分别是①________?;? ②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________?。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
【拓展与迁移】
(3)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二氧化碳,从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砖的主要灭火原理是________?(填序号)。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P2O5+H2O = 2HPO3;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B
【解析】【解答】[查阅资料]根据题意可知,五氧化二磷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2O5+H2O=2HPO3。
[改进与实验]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要有可燃物,②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及以上;所以投入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在水中与空气隔绝,没有氧气不会燃烧;试管a中的白磷能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了它的着火点,又与空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试管b中的红磷尽管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不会燃烧。
[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燃烧反应可以在较密闭的空间内完成,所以燃烧后的产物会留在试管中,不会散发到空气里,也就是说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由于燃烧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而使试管内的气体膨胀,导致压强增大,图2装置中的橡皮塞会因此而松动,甚至冲出;图3装置中气球可随气体的膨胀而变大,避免了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拓展与迁移](3)根据题意可知,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稳定,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所以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不能燃烧,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B。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和熟练掌握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而且要明确,只有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才可以燃烧;另外对于装置优越性的改进,一般要考虑到操作的简便性,气密性良好,反应易操控,环境保护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