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现实情境和已有认识,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能联系问题背景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观察和发现问题、运用已有认识解决新问题的初步能力,感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使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感受联系旧知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一些简单的数学活动经验。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虽然在此前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但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学生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阶段,像连加、连减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难点,表现在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结果而导致第二步受阻的现象。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连加连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提问:小朋友平时有没有帮爸爸妈妈做一些事情?
学生谈自己的做法
师:,小朋友们非常能干,图上的小朋友也非常能干也在帮家里人运南瓜呢!引出例12。
活动2【讲授】连加连减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探究连加
1、出示情境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这个小朋友第一次运来了几个南瓜?第二次运来了几个?又运来了几个?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会提个加法计算的问题吗?(一共有多少个?)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请学生说说列出的算式是什么
4+2+1=
师:4+2+1=?你是怎么算的?(生先讨论,再汇报)
汇报交流
学生齐说计算过程。
(二)探究连减
1、师:弟弟看到姐姐非常能干,他想我也不能落后,于是呢,他帮家里人来摘丝瓜图
引出例13
指名说图意(同连加)原来有8条丝瓜,第一次摘下3条放在篮子里,又摘下1条。
师: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能提一个减法计算的问题吗?(交流)
2、师:要求还剩多少条,你会列式吗?指名回答
?8-3-1=?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学生答后齐说,师随学生回答将板书填写完整)
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根据图意填写算式并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
4、出示:? ?4+2+1=7????? 8-3-1=4
???????????????? 3+3+2=8????? 10-4-2=4
说说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有什么不同?(掲题:连加、连减)
5、小结:请学生说说如何计算连加连减这样的题目
师:计算连加、连减时一般是先计算前两个数的结果,再把算出的得数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活动3【练习】连加连减
三、联系情境、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图片)谁知道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啊?你会列出算式吗?
学生独立完成并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说说4+3+3=8 中的4、3、3各表示什么意思?得数3又表示什么意思?
2、想想做做第3题
师:河里有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游玩呢!(出示图片)谁知道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啊?你会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并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说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补充习题:请学生完成连线题,完成后进行集体评议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交流时抽几题请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5、出示思考题:请学生说题目要求,独立思考后说说方格里应填什么数,你是怎么想的?
四、全课总结、升华认识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